
第17章 太平会
朱成矩一听,有点诧异地看向袁时中问道:“老袁,有啥不对?”
袁时中听到,转头看向他说道:“要想两虎相争,而后渔翁得利,那必须要看准时机。”
“辽东鞑子入关早了,李自成没有攻下京师,那谁都会防着辽东鞑子。而要是入关晚了的话,李自成站稳了脚跟,那也不会那么容易被辽东建虏打败吧?”
刘玉尺一听,点点头说道:“对啊,建虏在辽东听到消息,然后还要集结兵力,筹集粮草,那得多久?”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马上补充说道:“公子说辽东建虏一直在引诱关宁军,莫非是关宁军投靠了辽东建虏?”
唐平安听了,正要说话时,却听刘玉尺马上接着摇头道:“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李自成就算再不是开国之君,他应该也知道山海关的重要性,必然会安抚关宁军的。”
听到这话,唐平安忍不住心中感慨,连刘玉尺都知道的事情,那李自成是真的脑子有屎,竟然敢动吴三桂的家人,不把山海关彻底掌握了再对吴三桂动手,以至于吴三桂倒向了满清!
心中想着这些,他便开口说道:“你们怕是不知道,晋商一直在和辽东建虏做买卖,他们的眼里,只有钱!朝廷禁止什么就卖什么,如果不是他们,辽东建虏怕是没那么快坐大!”
听到这话,刘玉尺不由得一惊,连忙问道:“那是说,晋商会给辽东鞑子通风报信,而不是山海关那边?”
唐平安听了,点点头,很确信地说道:“绝对!”
在历史上,李自成是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突破京师外城,十九日攻占京师。而满清从沈阳出兵,是在崇祯十七年四月七日。
算算时间,从京师城破到满清军队出发,中间一共就十七天而已。
从关内送信到沈阳,然后决策出兵,全国动员,集结兵力,筹集粮草,最后出兵,这只是用了十七天时间,足以说明,就是京师城破之后,立刻有消息送往辽东的。
而吴三桂那边,其实就没想过要投靠满清,一直到李自成逼迫,他才临时决定倒向满清。那个时候,满清军队已经走到半路了。
因此,唐平安可以确定,就是晋商通风报信的。
这么及时的通风报信,加上他们的走私,才会让满清皇帝感激涕零,邀请去紫禁城做客,封为皇商。
此时,朱成矩一听,顿时骂了一句:“狗日的奸商!”
袁时中听了,眼睛看着桌子上,沉默了。
唐平安看看他,便指着沙盘继续说道:“关宁军最后必然也是投向辽东建虏的。你们看,建虏入关之后,最大敌人便是李自成所部。”
“辽东建虏是破釜沉舟入关,而李自成所部是刚打下天下,梦想开国的荣华富贵,又没想到建虏会入关争天下,因此,李自成必败,然后败逃西方。”
“辽东建虏必然是穷追不舍,要把李自成打死了,去除他们争霸天下最大的对手。”
“所以,山东的胶东半岛这边,不会被各方势力重点关注。这里才适合小袁营发展,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
袁时中三人看看沙盘,忽然,刘玉尺问道:“那朝廷就这么完了?南边呢,还不是李自成的吧?”
唐平安听了,点点头说道:“当今皇帝好面子,且他也没得选择,哪怕他送太子或者皇子到南京,都会引发恐慌,觉得连皇帝都在准备后路了。因此,他很可能会被李自成一锅端。如此一来,南边的藩王会争抢皇帝,叠加朝堂上的党争,明朝不会再有什么作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说道:“就算当今皇帝南下,也是没用的。因为明朝,其实已经从根子上烂了!”
听完他的解释,刘玉尺没有再问话了。
他转头看看朱成矩和袁时中,对此,袁时中知道是什么意思,便看向唐平安,认真地说道:“我们三人其实没什么本事,根本看不到那么多,就算去了山东,怕也坚持不了多久。公子有大本事,还得仙人传天书,还请公子看在我们这几个月的情分上,救我们一救!”
说到这里,他退后一步,推金山倒玉柱,当即双手抱拳,单膝跪地道:“我们愿奉公子为主,生死不弃!”
刘玉尺和朱成矩见了,便也都到了袁时中左右,跟着抱拳,单膝跪地道:“我等愿奉公子为主,生死不弃!”
唐平安根本没想到这一幕,一见之下,都有点呆住了。
原本他的计划,是真的辅佐李定国,或者袁时中,结束乱世,重振华夏。
结果没想到,袁时中等人,竟然是要奉他为主,让他来领导小袁营!
袁时中看到唐平安不说话,便又认真说道:“公子宅心仁厚,以天下百姓为念,我们心甘情愿奉公子为主!”
刘玉尺和朱成矩见了,也跟着认真说道:“我们心甘情愿奉公子为主!”
听到他们第二次表态,唐平安立刻回过神来,连忙过去扶他们。
袁时中一见,顺势站起来,欣喜地确认道:“公子这是答应了?”
他们在来的时候,就有决定要奉唐平安为主,不过那时候,袁时中其实还有报恩的心思。
但是,到了这里,听到唐平安分析天下局势之后,他就真的感觉到,唐平安的本事远在他们之上,也远在他预想之上。因此,他对于奉唐平安为主这事,就是全心全意的了。
唐平安看看三个期待的眼神,认真地说道:“我愿意和小袁营同生共死,不过有一个条件,必须要先答应我才好!”
朱成矩一听,欣喜地说道:“不要说一个条件,就是十个,八个条件的,我们也肯定答应!”
与此同时,袁时中也是恳切地说道:“公子请讲!”
唐平安看着他们三人,认真地说道:“我之屠龙术,乃是为国为民。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故我做事,一切皆以百姓为根基出发,所行之事,与以前大不同,目的只有一个,让天下人皆有衣穿,皆有饭吃,皆有房可住,皆有钱可用。你们能答应么?”
袁时中、刘玉尺、朱成矩听到他这话,顿时就激动了起来,他们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地再次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大声回应了起来。
“答应!”
“好!”
“公子之愿,亦是我等梦寐以求!”
这时候的他们,更多的只是求活的百姓而已。乱世之中的遭遇,实在太苦了。李文贵所说,就是他们做梦都想要的。因此,他们在听了之后,又如何会不激动,不答应呢!
当然了,如果唐平安这个话,去对李自成、张献忠等等说的话,回应他的,只会是嗤之以鼻.
此时,唐平安能感觉到他们的欣喜,当即上前扶起他们,同样激动地说道:“好,那我们一起努力,为万世开太平!”
说着话,他伸出了手。
在这个时代,能找到一群志向相同的人,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
“好,为万世开太平!”刘玉尺非常激动,重复了唐平安的话,同样伸出手,紧紧握着唐平安的手。
袁时中和朱成矩见了,也跟着伸出手,握住了唐平安和刘玉尺的手,激动道:“为万世开太平!”
从这一刻起,原本带着小袁营混一天是一天的三个首领,终于找到了他们的目标。
过了一会之后,唐平安看着眼前的三人,认真地说道:“朝堂上,不是有东林党,阉党,浙党,楚党等等么?那我们也成立一个会,就叫做太平会。加入了其中,那就要为万世开太平而奋斗。你等以为如何?”
刘玉尺第一个响应,毫不犹豫地说道:“好!”
袁时中紧随其后,说道:“那公子就为会首,我等皆听公子号令!”
“对,没错,我们就听公子的。”朱成矩也是激动点头附和。
唐平安听了,没有拒绝,而是毫不犹豫地说道:“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回头我定一些规矩,你们看看可以不可以,如果多数人同意,我们就执行。”
他刚说完,这次朱成矩抢了个先,道:“我们听会首的,你说啥就是啥!”
袁时中也点头,道:“就听公子的,你说了算!”
刘玉尺也想跟着说,但是唐平安已经先开口了,道:“不,太平会定下的第一个规则,就是我们不搞一言堂,凡事商量着来,少数服从多数!”
袁时中等人见他坚持,便在互相看了一眼之后,都同意了。
唐平安见他们同意了,便指了下桌子上的沙盘,正色说道:“天下大势,未来几年的情况,我刚才基本上已经讲过。接下来,我讲讲我们小袁营具体要做些什么事情!”
袁时中等人,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做好,此时听到唐平安开始站在小袁营的角度上考虑,一个个都很是高兴,立刻点头,竖着耳朵听唐平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