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不为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虎视眈眈

唐平安并没有马上回答刘玉尺的问题,而是指着简陋沙盘说道:“你们看,小袁营活动的这块区域,并不安全,是在李自成的兵锋之内。”

“而且左良玉所部,黄得功所部,都可能过来,因此,这里是不能待的。”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向胶东半岛道:“小袁营撤到这里,就能避开即将到来的中原大战。”

袁时中皱着眉头,忽然插嘴说道:“这里也没法避免吧,公子不是说了,李自成攻下京师之后,就会派兵南下么?”

朱成矩也跟着附和道:“是啊,我们还是免不了要和李自成打一次!”

他们虽然眼界不高,但是基本的军事素质,都已经打出来了的。

听到他们的话,唐平安便笑了,看向刘玉尺说道:“那我接下来便来回答刚才刘三哥的问题。”

说到这里,他用手一指辽东,断然说道:“你们不要忘记了,这里还有强大的辽东建虏,他们五次入关,如入无人之地,抢人口,抢财物,每次都能得逞。你们说,当他们听说中原乱到改朝换代时候,他们想不想分一杯羹?”

听到这话,袁时中三人都有点焕然大悟,一起看向唐平安所指的辽东地区。

虽然他们敢带人去杀鞑子,但是,他们也知道,鞑子主力确实厉害,不是他们能打得过的,因此,只敢追杀外围的那些鞑子而已。

他们还在想着呢,就听唐平安又对他们说道:“这里,京师,或者说京畿之地,会成为各家争夺的首要之地。”

“朝廷已经腐朽,肯定不会是李自成的对手。因此,京师被李自成拿下,是迟早的事情。这里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李自成和辽东建虏,谁更强?”

听到这个问题,袁时中三人互相看看,感觉都不好下定论。因此,一时之间,他们都沉默了。

唐平安看看他们,自信地说道:“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其实就要看李自成这人如何了?你们说,他是小心谨慎的高瞻远瞩之人么?”

听到这话,朱成矩便“呸”地一声,然后道:“媳妇都被人拐跑了,还小心谨慎个屁。”

袁时中听到,眉头一皱道:“公子面前,说话注意点。”

倒是唐平安并不在意,而是笑着说道:“没错,李自成就不是能当开国之君的人。这一点,你们可以通过对比李自成和太祖皇帝当年就知道了!”

刘玉尺听了,好奇地问道:“那肯定不能比,只是不知道公子是指什么?”

唐平安听到他的问话,便看向他说道:“太祖皇帝当年,是善待一切有用之人,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在前元当过官的人,只要有本事的,他都会收为己用。”

“但是,李自成呢,他一直用的法子是追赃助饷吧?你们说,当官的,还有读书人,谁会真心投他,为他效力?

“你钱粮是来的快了,但是人才呢?争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玉尺已经听得眼睛都亮了,当即回答道:“人才!”

朱成矩也跟着说道:“难怪了,公子就不肯为李自成那厮效力,对不对!”

唐平安听了一笑,道:“所以说,李自成的身边,受他重用的人,哪个是有卧龙凤雏之才的?他能成功,完全是朝廷真的烂到了极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之下,实在扛不住了!”

袁时中听到这里,忽然开口问道:“那要是有人告诉李自成,要他小心鞑子,是不是就可以了?”

朱成矩一听,忍不住抱怨道:“老袁,你在想什么呢?”

唐平安却没指责,而是摇摇头说道:“朝堂上其实也有能臣猛将,比如孙传庭,比如黄得功、周遇吉等等,但是,你看他们能扭转局势么?他们就不能告诉当今皇帝,真实情况如何?”

“历朝历代,王朝末期,也都不乏能臣猛将,但是有用么?”

说到这里,他看到袁时中好像还有点疑惑的样子,便给他解释道:“李自成从未和辽东建虏冲突过,甚至有好几次,都是辽东建虏入关劫掠,朝廷被迫调官军去杀鞑子,才给了李自成喘息的机会。你们不也说了么,李自成一直认为,辽东建虏也和他一样,是反抗朝廷的义军。加上辽东建虏每次入关,都是劫掠一番就回辽东,并不留在关内。你们认为,李自成和他身边的人,会觉得辽东建虏是威胁么?”

听到这话,刘玉尺有点疑惑地插嘴问道:“那辽东建虏是不是真的只想要辽东而已?”

这也怪不得他有这个想法,实在是建虏五次入关劫掠,都是抢了个够之后自己出关回去的。

如果他们有染指中原的打算,应该不会这么做吧?

唐平安听到他的话,点点头说道:“其实,建虏不是不想,在他们第一次入关的时候,就占过永平府一带,但是没守住,因此,他们以后每次都以劫掠为目的了。”

刘玉尺听到这话,马上追问道:“既然如此,公子为何肯定鞑子会入关争天下呢?”

袁时中和朱成矩听了,也是点头,不过没说话,只是看着唐平安听他解释。

唐平安所说这些,都是在他们认知的盲区,哪怕是当成听八卦,他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的。

只听唐平安回答道:“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给你们说说奴酋皇太极!”

“原东江军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大闹登莱地区,最后出海投靠了辽东鞑子的事情,你们知道不?”

袁时中听了,想了下回答道:“好像是有这么个事情,不过是好几年前了。”

唐平安点点头,接着说道:“这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前是在辽东杀鞑子的,他们走投无路去投奔辽东鞑子,那奴酋不但没介意他们以前杀鞑子,反而因为他们带去了火器和造火器的匠人,大喜过望,迎出城去,当即封他们两人为王!“

刘玉尺一听,连忙确认道:”就是那恭顺王和怀顺王?”

他们三人,只是河南南部的普通老百姓,造反之后,也只是在豫东、皖北一带活动。也就是这次去山东杀鞑子,才从鞑子俘虏口中听到了点消息而已。

唐平安听了,点点头道:“正是。另外,东江军副将尚可喜因为内讧,也走投无路,最终裹挟辽东各岛军民投降了鞑子,因为解决了鞑子在辽东的后顾之忧,同样被封为智顺王。”

说到这里,他就总结道:“这三人,都杀过不少鞑子,但是奴酋却能封王以待,这种胸襟和魄力,李自成有么?”

袁时中等人听了,不由得都是摇头。要知道,这可是封王啊!

唐平安看他们摇头,就继续说道:“这奴酋是有远见的,而辽东建虏要入关,其中一人,还非常关键,那人便是非常熟悉朝廷,同时又非常熟悉关内各路造反势力的人,他便是洪承畴!”

作为反贼中国女的一员,对洪承畴可是久仰大名的。因此,袁时中等人听了,都有点悚然。

“洪承畴在朝堂上已经做到封疆大吏,没人想到他会投降蛮夷,因此,当初皇帝听闻战败之后,以为他必定殉国,还为他设坛祭奠,结果他还就是贪生怕死,投降了蛮夷。”

“呸!”朱成矩听到这里,往地上吐了口吐沫,很是不耻。

这一次,袁时中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又转回头看向唐平安。

“这洪承畴的名声,肯定是毁了,但是,如果他帮着鞑子问鼎天下,变成了从龙之臣呢?这样一来,是不是他的名声就会好听了?”

袁时中等人听了,不由得都是一愣,都没想到,原来还能这样!

“所以,那洪承畴必然会说服奴酋,问鼎中原,以他的才能,加上奴酋的英明,建虏在关键时刻入关是必然的事情!”

唐平安说到这里,又补充说道:“其实,奴酋也一直有这个心思,因此,他们一直在争取驻守辽西走廊的关宁军,投降过去的将领,都被封了官,甚至锦州总兵祖大寿被迫投降建虏后又逃回锦州,当他再次被俘之时,奴酋却依旧没治他的罪,因为如今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便是祖大寿的外甥。他们之间,一直有书信来往!”

袁时中三人听得都是呆住了,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可能了解到的,如今听来,真的是非常震撼。

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是否了解足够的信息。

如果李自成能了解多建虏的信息,他肯定会重视。但是很显然,他对建虏了解甚少。

袁时中三人,能成为义军首领,从崇祯十三年一直坚持下来,甚至引得李自成要派李过大老远地跑来吞并他,可以证明他们三人的本事。

如今了解了这么多信息,他们自然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这不,就听刘玉尺非常感慨地说道:“怕是谁都想不到,关外的猛虎,竟然早已虎视眈眈,就等着关内两败俱伤,而后渔翁得利也!”

袁时中听到这话,忽然想到什么,当即说道:“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