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营销:数字化服务商赢单新战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政企营销新战场

1.1 行业困境与数字经济崛起

1.1.1 基础通信市场饱和与行业微利化

近年来,全球电信行业几乎都走入了低谷,基础通信业务更是陷入了增长困境。从2013年开始,我国电信行业收入增速一直低于同期的GDP增速,2014年和2015年电信行业收入增速甚至跌到了−1.6%和−2.0%。在全球范围内,2020年全球大多数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都是负增长,仅有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的电信运营商还能保持正增长。

基础通信业务陷入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饱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7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19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14亿户。而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亿户。简单计算可知,我国移动电话市场渗透率为115%,家庭宽带的市场渗透率为104%,电信行业的两个主要市场都已经饱和了。

饱和市场很容易发生过度竞争,而长时间的过度竞争又会导致整个行业微利化。2019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移动业务的ARPU值仅为50元/人月左右(见图1-1),低于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一次滴滴打车的费用。

比ARPU值更难看的是ARPU值占用户每月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这个比例相当于“钱包份额”,代表一个行业的赚钱能力。以中国移动为例,2001年的移动业务ARPU值占用户每月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超过了15%,而2018年的这个比例跌到了1.5%以下,如图1-2所示。

如果说20年前的“钱包份额”15%的确有些高了,那么现在的这个比例只有1.5%,就又太低了。我们可以参考的数据是,目前,日本、韩国的这一比例是7%~8%,欧洲、北美的这一比例是5%~6%,就连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也普遍在3%以上。“钱包份额”不到1.5%,说明电信行业在我国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微利行业了。不是用户没有消费能力,而是电信行业现在无法赚到用户的钱了。同时,不到1.5%的“钱包份额”也说明,降低套餐资费对用户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图1-1 电信运营商移动业务ARPU值(元/人月)[1]

图1-2 中国移动移动业务ARPU与人均收入的百分比变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