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可以预见,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基础设施、产业、环境保护等大型项目的建设。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能极大地缓解北京“大城市病”问题,还将为整个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区域发展布局提供强劲动力。
同时,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公民对环境、健康和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日益提升,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相关风险决策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在这一社会意识转变的总体趋势下,公众对自身所在周边地区的建设可能具有潜在风险的公共项目和产业项目的态度十分敏感,致使近年来我国多地提出对垃圾处理、石化、核电站、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设施选址的抗议。由此,邻避风险成为区域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编著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邻避风险,从总体上分析京津冀公众对环境风险的感知水平和对待邻避设施的一般态度,预先研判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邻避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从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防范和应对邻避风险的具体建议。
本书由北京城市系统中心朱伟、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沈芮伊和范茹芝、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秦绪坤共同编写。本书共分为七章,第1章介绍邻避问题研究的现有基础,剖析邻避问题的实质以及影响公众对邻避设施接受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起点。第2章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和进展,构成京津冀地区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的宏观背景。第3章则运用现有的理论针对京津冀过去十多年中已经发生的邻避事件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邻避风险的特殊性,对京津冀邻避风险展开前瞻性研究。第4~6章从国内外典型邻避事件及其应对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邻避风险防范提供借鉴。第7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公众参与、风险沟通和经济补偿机制三个方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的邻避风险防范提供对策建议。
鉴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著者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