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夜读惊变
第三章:夜读惊变
救下陈伯的余波在白羽心中震荡了数日,那本《阳宅风水精要》被他珍而重之地放在书桌一角,像一枚沉默的钥匙,等待着开启未知的门扉。传承带来的能力不再是纯粹的恐慌,它有了重量,有了温度,甚至带着一丝沉甸甸的责任感。然而,这能力本身,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
变化始于感官。
深夜,万籁俱寂。宿舍里只有室友均匀的鼾声。白羽却毫无睡意,失恋的阴霾在获得能力的冲击下已淡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自身、对世界重新探索的亢奋。他盘膝坐在床上,并非修炼,只是习惯性地闭目凝神,试图梳理脑海中庞杂的《鉴人录》信息。
起初,是细微的嗡鸣,如同遥远的蜂群振翅。他以为是耳鸣,并未在意。但渐渐地,那声音清晰起来,分化成了无数个源头:
*楼下宿管大爷翻动报纸的窸窣声,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
*隔着两间宿舍,有人压低了嗓子打电话,带着哭腔的只言片语——“他怎么能这样对我…”,每一个音节都如冰锥刺入耳膜。
*更远处,校园围墙外马路上,夜班出租车驶过减速带时沉闷的“咯噔”声,轮胎摩擦湿冷路面的细微嘶响…
*甚至,他能“听”到窗外那棵老槐树,在夜风中叶片相互摩挲的低语,带着一种奇异的、充满生机的韵律。
白羽猛地睁开眼,心脏狂跳!宿舍里依旧昏暗安静,室友的鼾声规律地响着。但那些声音并非幻觉,它们如同无形的丝线,从四面八方缠绕而来,真实得令人心悸!他捂住耳朵,声音只是减弱,并未消失。这不是听力变好那么简单,更像是某种屏障被打破了,整个世界的声音信息,无论远近巨细,都汹涌地灌入他的感知!
他慌乱地跳下床,赤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试图摆脱这信息的洪流。目光无意间扫过宿舍紧闭的门窗、略显杂乱的布局、堆满书籍的书桌…
嗡!
眼前的世界再次扭曲!
并非护林员或陈伯脸上那种“信息地图”,而是整个空间!宿舍的墙壁、家具、甚至空气本身,都似乎笼罩在一层极其稀薄、流动的“气”中。这“气”并非色彩,更像是一种温度、密度、甚至“情绪”的视觉化呈现!
*紧闭的房门处,气流郁结,呈现出一种凝滞的灰白。
*书桌正上方悬着一盏节能灯,灯光下,气流微微紊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燥热感(离火?)。
*而靠近阳台的窗户虽然关着,但那里似乎有微弱的、带着凉意的气流(坎水?)试图渗入,却被厚厚的窗帘和堆积的杂物阻挡,形成一种压抑的循环。
**“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阳宅风水精要》开篇的句子,毫无征兆地在他脑海中响起,与眼前看到的“气”的流动瞬间产生了某种奇异的呼应!
他踉跄着冲到阳台,猛地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深秋的冷风灌入,让他打了个寒颤,却也冲散了室内那令人窒息的“气”感。他贪婪地呼吸着清冷的空气,努力平复着翻江倒海的心绪。
感官的蜕变,如同脱胎换骨,伴随着剧烈的消耗和精神冲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仿佛灵魂被强行拉伸过。但同时,一种更深沉的清明也在疲惫中沉淀下来——世界在他眼中,已经彻底不同了。
第二天,白羽几乎是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翻开了陈伯赠予的那本《阳宅风水精要》。
书页泛黄脆弱,墨迹古朴,有些地方甚至模糊不清。内容更是晦涩艰深,充斥着“龙”、“穴”、“砂”、“水”、“向”、“气”、“煞”等术语,以及大量描述山川地势、宅院布局与吉凶关系的口诀和图例。若是在获得传承之前,这本东西在白羽眼中无异于天书,最多当成民俗研究的参考资料,草草翻过便束之高阁。
然而此刻,一切都不同了。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和图符,脑海中沉睡的《鉴人录》知识仿佛被瞬间激活!《鉴人录》虽主相面,但核心同样是“观气”、“察神”、“辨阴阳”,其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生克之理、天人感应之思,竟与这《阳宅风水精要》隐隐相通!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理解速度。
*当读到“凡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对应的方位象征、气势要求,以及如何在现实中辨识判断。
*看到“直路冲门,主血光破财”的“枪煞”描述,昨夜在宿舍门口感受到的那种气流郁结的灰白景象瞬间与之对应,他甚至能“脑补”出若真有道路直冲,那“气”的形态将如何狂暴凶戾!
*关于“穿堂煞”(大门直通后门或阳台)导致“财气直泄”的论述,更是让他立刻联想到自己宿舍那被杂物堵塞、气流不畅的阳台窗户,明白了为何那里会感觉压抑。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书中这句总纲性的论述,此刻在白羽心中激起了惊涛骇浪!风水,原来并非迷信虚妄,其本质是“理气”!是引导、利用、甚至对抗环境中那无所不在的、影响生机的“气”的学问!昨夜那短暂的“观气”体验,正是触摸到了这门古老学问的门槛!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思维前所未有的活跃。过往在历史系学到的知识——古代城池规划、宫殿布局、墓葬形制、甚至《周易》的卦象推演——都纷纷涌入脑海,与书中的风水理论相互印证、融合、碰撞。他不再是被动接受文字,而是在主动地解构、分析、甚至推演!许多书上语焉不详或一笔带过的地方,他稍加思索,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鉴人录》打下的基础)推导出合理的解释或补充!
这种学习效率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风水上。下午他硬着头皮去上了一节之前觉得艰深晦涩的“魏晋玄学思想史”大课。讲台上,教授旁征博引,分析着王弼“得意忘象”的玄思。白羽惊讶地发现,那些曾经觉得云里雾里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论证,此刻竟变得条理清晰起来。教授引用的古文,其内在逻辑和微言大义仿佛自动在他脑中拆解、重组、变得易于理解。他甚至能隐隐捕捉到教授讲课思路的脉络,预判他下一步要引用的文献或提出的论点!
这绝非简单的“变聪明了”。更像是大脑被某种力量深度优化过,思维带宽被极大地拓宽,信息处理的速度和理解能力跃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传承带来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相面术和那晚短暂的“观气”体验,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进化!
夜深人静,室友再次沉入梦乡。白羽却毫无倦意,再次盘膝而坐。他没有再刻意去“听”或“看”,只是将心神沉静下来,尝试着去感知周围环境的“气”。
宿舍狭小的空间在他“感知”中缓缓展开。他“看”不到具象的气流,却能清晰地“感觉”到:
*床铺位置:一种温煦、安稳的气息(吉位?)。
*书桌上方:因灯光和电脑长期开启,带着一种持续的、微弱的燥意(离火稍旺)。
*紧闭的房门:气息滞涩(需常开?)。
*堵塞的阳台窗:一股想要流通却被阻隔的、带着凉意的“气”在微弱地涌动(坎水不畅)。
*更让他心头一凛的是,在房间的西南角(坤位?主脾胃、女眷),堆放杂物的角落,隐隐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带着腐朽意味的“阴滞”感!这感觉极其不舒服,让他联想到书中提到的“五黄煞”或“病符位”的某种初级征兆!
“原来…这就是‘气感’?”白羽心中震撼。昨夜是视觉化的冲击,今夜则是更内敛、更本质的感知。虽然还很模糊,范围仅限于这小小的宿舍,但方向已经明确!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书桌上那本摊开的《阳宅风水精要》,又看向西南角那堆杂物,一个念头不可遏制地升起:如果…稍稍调整一下宿舍的布局,疏导一下那滞涩的西南角“气”,会怎样?是否真能改善室友老抱怨的肠胃不适?
传承的力量,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在经历了最初的懵懂、印证和感官剧变后,终于在白羽心中破土而出,展露出它庞大体系的一角。相面识人,仅是开始。观气理宅,调衡阴阳,这浩瀚的风水玄学大门,已在他面前,悄然推开了一道缝隙。
窗外,城市的灯火在深秋的夜色中明灭。白羽的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阳宅风水精要》上描绘地脉山川的古老图纹,眼神深邃而专注。脚下的路,似乎不再仅仅是迷雾中的下山小径,更像是一张缓缓展开的、蕴含着天地至理的巨大罗盘,而他,刚刚站上了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