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2016年
材料一: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摘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6/四/一)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谈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
答题要求:
1.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3.总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答题要点整理
参考答案及详解
参考答案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方面,宪法法律对所有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利予以平等保护,对受侵害的权利予以平等救济;另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纠正和追究。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严格司法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环节的具体表现。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司法不严对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公信力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在司法程序中应得到平等对待,人民群众的实体权利在司法裁判中得到平等保护。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才会相信司法,司法才具有公信力。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严格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统一法律适用的标准,避免同案不同判,实现对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对责任的平等追究。第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确保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确保诉讼当事人受到平等对待,绝不允许法外开恩和法外施刑。第三,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必须明确,办案要严格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杜绝对司法活动的违法干预,办案结果要经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考点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推进严格司法)
详解
(1)从回答思路看,本题主要需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主要是维护宪法权威,坚持宪法的根本性和最高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需包括含义解释);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于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三是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严格司法”的有关内容,论述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
(2)从回答内容看,本题兼具简答和论述的特点,有的内容有标准答案,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容;有的内容没有标准答案,如平等原则对于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解法,可以使用其他逻辑框架展开(如平等原则为推进严格司法提供了原则和方向指引,提出了评判标准等),但是需要包含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的内容,因为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另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严格司法”的内容,无须刻意背诵记忆,答题时可以借用法理学“当代中国司法的要求和原则”相关内容,因为平等原则要求的不外乎平等保护权利、平等承担义务、平等追究责任,反对特权,维护司法公正,反对司法腐败,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
(3)从回答技巧看,注意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比如可以分成几个小段落,一个段落回答一个重点),简明扼要。回答角度可以丰富一些,涉及知识点可以宽一些,但只需点到为止,不必过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