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公元1922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城邦主导时期的西亚城市

第一节 政治生态

脱离当时的政治生态来研究城市历史,很可能会使人有不知所云之感。所以在工笔刻画不同发展时期的西亚城市这一主体形象之前,有必要以写意之法简要勾勒其所处历史时空的风云变幻和物是人非。

城邦主导时期大致涵盖了西亚城市发展的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朝、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中巴比伦王国、赫梯古王国、赫梯中王国和赫梯新王国等阶段。

早在公元前35世纪,苏美尔人[1]迁徙到两河流域沿海冲积平原,“以势如破竹之势达到城市化”[2]。这些城市的分布区域很快扩展到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北部以及伊朗高原东南部,先后经过了以埃利都遗址为代表的欧贝德文化时期和以乌鲁克遗址为代表的乌鲁克文化时期,主要成就是发明文字、修筑神庙和创建军队。[3]

公元前30世纪,苏美尔人建立了埃利都、乌鲁克、基什、拉伽什、乌尔、乌玛、拉尔萨、尼普尔、马瑞和美吉多等15—20个由同名城市及周边村落构成的大大小小的独立城邦。[4]为了争夺水源、土地、人口和财富,西亚各城邦之间“战争成为常态,王权应运而生”[5]。譬如,地处苏美尔地区北部边陲的基什城邦从早王朝后期开始崛起,经常干涉其他苏美尔城邦内政,稍后兴起的阿卡德王朝的前三位君主都曾自称“基什之王”,其影响可见一斑。再譬如,拉伽什城邦在国王安纳吐姆在位期间(公元前2454—前2425)击败北方的基什城邦,征服乌尔、乌鲁克和拉尔萨等城邦,成为苏美尔诸邦的新盟主。“争当盟主成为各城邦统治者的共同抱负。”[6]

公元前2291年,基什国王的近臣——担任“持杯者”一职的萨尔贡(公元前2296—前2240年在位)建立了一支号称有5400人的常备军,击败众多苏美尔城邦,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创建了以阿卡德城为首都的阿卡德王朝,自封“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7]。之后,萨尔贡继续对外扩张,版图东至波斯湾,西迄地中海,正如他所夸耀的:“我在上海和下海洗剑。”[8]此外,萨尔贡还统一了度量衡,确立阿卡德语取代苏美尔语为官方语言。萨尔贡之孙纳拉姆辛(公元前2213—前2176年在位)自封“天下四方之王”,阿卡德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然而,“长治久安的成功征服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还取决于能够承担新任务的政府官僚机构的预先发展”[9],阿卡德王朝尽管采取了上述诸项开创性措施,但尚未真正形成这样的政府官僚机构。纳拉姆辛去世后,阿卡德王朝分崩离析,城邦重新成为两河流域乃至整个西亚的主要国家形态。来自山区的古提人控制原阿卡德王朝的一部分领土,在原苏美尔城邦的核心区域,苏美尔人仍控制着部分城邦及周边地区,其中以乌鲁克和拉伽什为代表。

公元前2113年,乌鲁克城邦驻防乌尔的军官乌尔纳姆先后打败乌鲁克和拉伽什两邦,再次统一巴比伦尼亚,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天下四方之王”(公元前2113—前2096年在位),在乌尔建立新王朝,这是在乌尔出现的第三个王朝,史称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前2004)。根据《苏美尔王表》记载,乌尔第三王朝共历五王,累计统治108年。[10]王朝后期,南部城市离心倾向加剧,边境游牧族群不断袭扰。公元前2004年,乌尔被埃兰人[11]攻陷,末代国王伊比辛(公元前2027—前2004年在位)兵败被俘,下落不明,乌尔第三王朝寿终正寝。

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后,操塞姆语的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虚而入,在苏美尔建立伊新第一王朝(公元前2017—前1794)和拉尔萨王朝(公元前2025—前1763),其创立者分别为阿摩利人部落首领伊什比埃拉(公元前2017—前1985年在位)和纳普拉努姆(公元前2025—前2005年在位),两个王朝对峙了约两个世纪。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阿姆纳努姆部落在首领苏姆阿布姆(公元前1894—前1881年在位)的领导下,摆脱伊新第一王朝的控制,在建立巴比伦王朝,史称巴比伦第一王朝或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94—前1595)。[12]公元前1794年,拉尔萨王朝国王瑞姆辛(公元前1822—前1763年在位)灭亡伊新第一王朝。公元前1763年,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又灭亡拉尔萨王朝,最后建立起一个疆域从波斯湾延伸至地中海的强大国家,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不过,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稳固,其继承者萨姆苏伊鲁纳(公元前1749—前1712年在位)不得不面对埃兰人和加喜特人的不断袭扰。公元前1595年,赫梯人在国王穆尔西里一世(公元前1620—前1590年在位)率领下攻陷巴比伦,然后劫掠并携带大批俘虏和财物返回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穆尔西里一世撤走后,作为赫梯盟友的操印欧语的加喜特人在首领阿古姆二世率领下,趁机填补了巴比伦尼亚的权力真空,在巴比伦城建立新王朝,史称加喜特王朝、巴比伦第三王朝[13]或中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570—前1153),阿古姆二世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14]。随后,通过西征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阿古姆二世从哈那迎回了被赫梯人掠走的马尔杜克神像。阿古姆二世的继任者伯纳布瑞阿什一世先是通过与亚述国王普祖尔阿淑尔三世(公元前1521—前1498年在位)签订条约从而明确了两国的边界,再通过南征,攻陷伊新城,灭亡海国王朝,从而控制了巴比伦尼亚。据《巴比伦王表》A记载,加喜特人所建立的中巴比伦王朝共有36王,国祚“576年9月”[15]

公元前12世纪,在海上民族的入侵浪潮中,赫梯新王国和中巴比伦王国均遭灭顶之灾,两国的领土主要被同操塞姆语的腓尼基人、阿拉米人、希伯来人和亚述人所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