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个多维驱动模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信息共享障碍是制约信息化进程的关键难题

如今,要进一步加快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建设进度,就必须更加注重信息共享,尽可能扫除阻碍信息共享的因素,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从当前的状况来看,信息化的建设依旧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信息共享障碍成为制约信息化进程的关键难题,具体体现在信息共享的制度失效问题、信息共享的技术短板问题、信息共享的市场缺陷问题等方面。

一 信息共享的制度失效问题

信息共享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制度设计可以促进信息共享,而失败的制度则会阻碍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的制度失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对信息共享的正向激励不足,导致人们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拿出来共享;二是制度对信息封闭的负向惩罚不够,导致人们更愿意将信息封闭于特定的范围之内。

事实上,信息本身就是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资产,且这种资产的价值与共享程度是负相关的。即信息共享程度越低,或者说信息被知晓的范围越小,信息的潜在价值就越高。因此,信息持有人总是有动机不让他人知晓自己所持有的信息。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看,信息总是被作为组织的垄断权力。组织拥有的信息越不为他人所知,该信息赋予组织的垄断权力就越大。因此,组织为谋求垄断权力,总是有动机阻碍自己所持有信息的共享。

二 信息共享的技术短板问题

信息共享的实现有赖于先进技术的支撑。

一方面,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大幅度降低信息共享的成本,从而显著降低信息共享的难度;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手段还可以有效消除制度因素对信息共享的阻碍作用,甚至可以部分乃至全部替代制度的作用,从而绕开制度的桎梏与束缚以实现信息共享。

一般来说,制度往往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制度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这便导致很难通过制度变革来促进信息共享。但是,技术则相反,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随时都在发生;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新技术越来越呈现爆炸式发展态势。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我们实施信息共享提供了越来越有效的技术手段与工具,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共享的难度。

当然,从相反的角度看,如果信息共享受到阻碍,则说明尚缺乏先进适用的技术手段作支撑,或者说我们未能充分应用新技术来推进信息共享。如果是前者,则我们需要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尽快获得支撑信息共享的技术工具;如果是后者,则我们要重点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绕开制度障碍。

三 信息共享的市场缺陷问题

信息的经济价值属性,决定了信息共享应当通过市场途径来实施。

首先,如果能对信息进行定价,则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交换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其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权利,可以通过质押、入股、转让等方式实现流通共享;最后,信息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价值挖掘,进而生产出价值更高的衍生信息。

然而,信息具有显著的准公共产品特征,一旦共享便不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亦即,信息一旦公开,原持有人便不能阻止他人知晓和运用该信息,任何人对信息的使用都不影响其他人对该信息的使用。无疑,信息的准公共产品特征会严重侵蚀信息持有人的权利,进而会极大地降低信息持有人的共享意愿。

显然,如果没有解决好信息持有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信息将很难真正进入市场交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