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 七首
千秋岁
【注释】①(tí jué):即子规,杜鹃。芳菲:花草。②残红:残花。③永丰柳:泛指杨柳。永丰,坊名,在洛阳。④幺弦:琵琶的第四弦,代指琵琶。⑤双丝网:互相思念的情网。丝,谐音“思”。
【评析】伤春怀人之词。在古代诗歌传统中,晚春三月櫂贌的啼鸣常与百花的凋残相伴,而在春花将尽、满城飞絮如雪的时候,青梅恰好成熟,可是无情风雨却足以将梅子打落。于是盛开的、成熟的,都凋亡了。因此,暮春时节常会勾起词人的惜花伤时之情,然而,对张先来说,春天的离开还让他想起了自己爱情的夭折。真正的疼痛在于,爱情并没有消逝。“双丝网”用语如民歌般特别,透过谐音“思”,可知这种恋人心中千丝万缕的联结,其实是无法克制的想念。可惜每一个失眠的晚上,爱人都不在身边。此词深沉,缠绵悱恻。
菩萨蛮
【注释】①弄:拨弄,演奏。湘江曲:即古琴曲《湘江怨》,相传舜继位后南巡,死于苍梧山,二妃追随并投湘江殉情。后人以此为本作《湘江曲》。②秋水:眼波。慢:同“漫”。③玉柱斜飞雁:指筝上支起筝弦的立柱斜线排列,如同飞行雁阵。玉柱,玉制的筝弦柱。④春山眉黛:喻女子眉毛,黛绿如春山。
【评析】词写词人赏乐的一个瞬间。女子弹筝,本是稀松平常的一曲,融入词人的凝视后,所弹的筝曲,就像是能够再现舜死之后娥皇和女英二妃投江而死的凄绝哀婉。弹筝女子目若秋水,眼神柔软荡漾,弹至最凄婉哀绝处,这首词也便停住,以女子沉浸其中眉目低垂的画面作结。西汉刘歆以“眉色如望远山”形容女子双眉,后世诗文也常以春山比拟美人的秀眉。
一说本词作者为晏幾道。
醉垂鞭
【注释】①“双蝶”句: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②不深匀:不浓抹。匀,涂抹。
【评析】酒宴上赠给歌女的作品。张先年老退居杭州时,常为官妓作词,多写到女子的花容月貌与衣着服饰。这首小词写得很轻,以裙子上的双蝶开始,以衣服上的行云为终,不重描摹女子的浓妆艳抹,尤其“昨日”二句真幻莫辨,被称为“横绝”。
一丛花
【注释】①穷:穷尽。②千丝:指柳丝。③蒙蒙:迷蒙的样子。④嘶骑:嘶叫的马。⑤小桡(ráo):小桨,这里代指小船。
【评析】闺怨词。以女子口吻,写思妇在春天登高望远,听马声渐远,直到黄昏月沉时,以抒发对游子的思念与离别后的寂寥。这种写法并不鲜见,而此词特别之处有二。一是反客为主,明明是柳丝摇曳逗引内心愁绪,却反过来说是离愁使得杨柳拂动;二是最后两句,以桃杏迎春风盛开为比,写人反倒不如桃杏般解风情。
天仙子
【注释】①嘉禾:秀洲别称,今浙江嘉兴。倅:副职。②流景:过去的光阴。③后期:未来的约定。记省:记忆,回忆。④并禽:鸳鸯。暝:天黑。
【评析】临老伤春之作。张先在嘉禾担任判官一职时所写,因病不能赴会,醒来后想起往事与来日未果的约期,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心生怅惘。张先当时五十二岁,已有迟暮之感,听的曲子声韵悲切,见到鸳鸯则反衬自己独处的孤单。他又怎会不知道春天每年都会到,只是每个春天的离开,都会提醒他又一年的结束。马齿徒增是很容易令病中脆弱的人产生空虚感的。张先被戏称为张三影,是因为他很喜欢在词中用“影”字,如此处的“花弄影”一句就很灵动,多为后人传诵,既暗示夜里有风,照应“遮灯”,也是词人这个闲愁之夜唯一的春光慰藉。末句虚写想象明天落花应满地,情绪低落,意有余韵。
青门引
【注释】①定:停。②中(zhòng)酒:醉酒。③画角:古代乐器名。④重门:层层门户。⑤那堪:怎能禁受。
【评析】清明将近,春天乍暖还寒,凄冷风雨中,词人再一次喝酒,被携着画角声的风吹醒,再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失眠。月光下的秋千影子,轻盈幽微到几乎看不清,张先却隔墙看到了。看似写物,实则怀人。荡秋千的人是谁呢?无人知晓,含蓄留白。“隔墙送过秋千影”也是张先三影名句之外又一处写“影”的。张先的词中,多的不只有“影”,还有酒,有暮春的残花,有无眠的夜。他似乎经常在词中叹病伤春,但实际上是个爱听曲游乐的长寿老人。
生查子
【注释】①翠鬟:女子的环形发髻,此处代指美发。②雁柱:古筝上斜排如雁行的雁柱,用以固定筝弦。此处代指古筝。③娇云:语出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写巫山神女与楚怀王幽会。后指男女合欢。
【评析】词写别离后怀想美人弹筝,道出欢愉的极尽与转瞬即逝。记忆里明媚如春光的是轻灵婉转的莺啼吗?不,是筵席间流转的琴声。抱持古筝的女子有生动的表情,弹琴前整理秀发仍有些许娇羞,沉浸于弹奏时则频频回头,眉目传情,顾盼生姿。而那日的云雨如高唐一梦,梦醒后,人去无踪。词人独自坐在清冷孤寂的深院黄昏里,听雨声在芭蕉上洒落弹响,与记忆里的筝声错落交织,更增别离的忧愁。全词强烈的明暗、冷暖、虚实对比,让情感的哀乐辗转于一瞬,“凡遇合无常,思妇中年,英雄末路,读之皆堪下泪”(黄苏《蓼园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