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抗日儿童团
儿童团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在革命根据地成立和活动的具有“共产主义儿童运动”和“抗日救亡”性质的儿童抗日活动团体,它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学习和生产的同时进行站岗、送信、放哨等抗敌活动,分担成年抗日军人的部分战争压力。共产党领导下的儿童团曾活跃着一批抗日小英雄的身影,他们具有不畏强暴的抗日精神,时刻准备着为维护祖国的独立自由献出自己的生命。人们耳熟能详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等曾是儿童团的一分子。
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文人如梁启超等的文化宣传工作使得儿童开始受到国人的重视,人们逐渐看到了儿童对革命斗争的促进作用。
从劳动儿童团到共产儿童团
劳动儿童团是人们在苏维埃区域活跃的童子军组织的称呼,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它就承担着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对儿童进行革命训练的任务。1928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代表大会上通过《儿童运动决议案》,明确指出:要在苏维埃区域内做宣传劳动儿童团的工作,推动儿童团组织的扩大,并加强党组织在劳动儿童中的领导作用,领导儿童团的成员参加实际斗争从而获得锻炼,将劳动儿童团视为共青团的后备力量;对劳动儿童团的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并向他们灌输共产主义思想,打破儿童团成员的封建腐化观念和陈规陋习,培养他们的革命斗争观念。由此看来,劳动儿童团扮演着儿童思想教育者和后备干部培养者的双重角色。
劳动儿童团在推动革命斗争的发展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大革命失败初期,劳动儿童团不畏当时白色恐怖的严峻政治局势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著名的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队伍中就活跃着江西安源、广东广州等地的劳动儿童团员的身影。劳动儿童团还在国统区范围内发动各种抵抗运动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这在革命进入低谷时期显得相当难能可贵。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一年内,曾流行起“童子团只是训练的组织”的错误认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反对这一错误认识,多次指出劳动儿童团是以解放童工为目标而斗争的革命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持了对革命儿童组织的领导,引导更多的苦难儿童加入通过革命方式解放自身的阵营中。共青团在1928年7月召开的共青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将争取劳动儿童群众作为劳动儿童团开展活动的基本方针。《儿童运动工作决议案》指出在城市中要注意组织教育产业童工和学徒以及无业儿童,用多种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要求利用办平民学校和私塾来团结教育农民子弟;要在学校创办学生会,组织各种儿童组织和儿童集会;在苏维埃地区等共产党直接控制下的地方,宣传和扩大劳动儿童团。由此可见,共青团在革命低潮时期,仍坚持发展大革命中党团所确定的劳动儿童团的组织基础——童工、学徒、小学生、牧童等城乡劳动儿童和穷苦儿童。各地区的劳动儿童团贯彻决议的新精神,在各大城市和乡村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种利好的情形下,沿海地区以及内陆省份的劳动儿童团组织的活动得到相当程度的修复。
劳动童子团员们普遍开展学习、文体活动;他们发展生产,为建设苏区出力;他们站岗放哨、发动双亲、勤俭捐献、积极支援前线,还开展具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色的扩大红军、拥军优属活动,为保卫苏区作出贡献。劳动童子团日渐成为苏区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共产党领导下的儿童团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儿童运动、创办儿童团的初期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工作,所谓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到斗争和群众工作中去。强调儿童运动的实践性,要求在维护儿童利益的前提下,开展更广泛的实际斗争来锻炼培养革命的未来;向群众工作转变,就是克服低估革命儿童组织作用、不信任儿童大多数的思想及袭用党团工作方式、方法的现象,强调儿童运动的组织基础的广泛性、要求广泛动员儿童群众,联合一切革命儿童团体,在儿童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组织,形成儿童工作系统,注意训练儿童工作干部等。
在儿童团运动的转变过程中,少共国际施加了较为重大的影响。在1929年底,共产国际提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危机第三时期即将到来的理论。少共国际根据这一理论的精神举行执委会全会,要求各国共青团的工作实行转变。少共国际儿童局在1930年6月致信中国共青团中央,传达了少共国际执委会全会的精神。
少共国际儿童局基于对中国形势的分析,从一般共产主义儿童运动的总要求出发,向中国共青团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把工人阶级的儿童群众,广大地吸收到斗争中来以及建立一个强固的集中的儿童团组织”,并按照向斗争和群众工作转变的一系列具体任务,逐一对中国儿童运动作了指导。在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原则下,少共国际的上述指示有制约性,是必须执行的。
在儿童运动转变过程中,儿童运动的性质和中心任务得到重申从而更加明确。共青团中央强调我国革命儿童运动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领导下的共产主义儿童运动;儿童运动的基本任务是用儿童所了解的方法向劳动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1930年12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通过并颁布文件《儿童运动决议》,将苏维埃政府地区内的各劳动童子团组织分批更名为共产儿童团。在儿童运动转变过程中,革命儿童组织的建设得到改进和加强。共青团中央要求在苏区成立名称统一的“共产主义儿童团”;在国民党控制的国统区则不必统一组织名称,而采用“儿童团体联合会”或“革命儿童团体联盟”的形式达到名称各异的儿童组织的联合:由劳动童子团改名而形成的共产儿童团以红领巾作为团组织和团成员的标志,以“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作为口号。举手礼是共产儿童团的礼节。在之后几年的时间里,苏维埃地区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扩大版图,共产儿童团也随着苏区的扩大而快速发展起来。据统计,在1932年全苏区共产儿童团团员总数有70万人左右。
苏区中央儿童局和各地苏区的儿童局先后建立,担负检查、领导儿童工作的责任。
共产儿童团在组织方面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共产儿童团的组织系统内部的基层单位是村团部委员会,其由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村团委之上还有乡团部、区团部、县团部、省团部,也是由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来共青团中央决定撤销区团部以上的各团部的独立组织系统的地位并成立儿童局,让擅长从事儿童事业的共青团员担任儿童局书记。
总体上来说,中国共青团在儿童运动多个重大问题上,没有生搬硬套少共国际的指示,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运动发展道路。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少共国际在当时发出的指示是对一般资本主义国家内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儿童运动而言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贯彻少共国际的指示,这对于仅有十年历程的中国共青团、对团的儿童工作无疑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中国共青团把握住少共国际指示的精神实质——向斗争和群众工作转变,从中国儿童运动的实际出发,面对国内白区、苏区并存的实际情况,既坚持共性要求,又注重个性特点。不仅对党团领导的儿童运动的性质、任务、组织原则、组织建设、工作机构、干部任命等作了统一的规定,而且灵活地对白区、苏区在儿童组织名称、儿童运动具体任务等方面作了各有侧重的规定。例如,苏区儿童运动的具体任务是教育儿童拥护苏维埃和红军,拥护土地革命,参加反对地主富农的斗争,改良儿童的生活和教育;而在白区儿童运动的具体任务中,更强调教育儿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参加阶级斗争,改善儿童的生活。
抗战时期儿童团的工作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岁月里,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广泛成立抗日儿童团。1938年10月西北青救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章程。团章规定建立儿童团的宗旨是:一、联合全中国(西北和华北)的小兄弟小姊妹结成好朋友;二、大家共同学习、工作和游戏;三、参加救国工作。7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都可参加。它的任务是:一、宣传大家打日本;二、侦察敌情捉汉奸;三、站岗放哨送书信;四、尊敬抗战官和兵;五、帮助抗属来做事;六、学习生产不稍停。它的礼节为右手五指齐额举起。五指表示中华五大民族的儿童团结起来,打倒日寇汉奸。口号是:时刻准备着!
西北和华北各地的儿童们纷纷加入儿童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在此基础上,1940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作出了《纪念“四四”儿童节与开展儿童工作决议》,提出要“帮助已有的儿童团体,普遍建立抗日儿童团”。还“特别建议陕甘宁边区青救会及华北各地青救会要加强对儿童工作的领导”。“县以下设立独立系统的儿童团,县以上可在各级青救会设儿童部(科),配备专门的干部来领导和管理儿童工作。”决议还指出,要“以主动的、积极的、耐心的精神去开展游击区及敌占区的儿童工作,要善于用各式各样灵活机动的方式来揭露敌人汉奸的奴化教育、反共教育,争取儿童不受麻醉愚弄”。
在抗日战争日益接近胜利的时候,斗争也越发艰苦,党和抗日民主政府也更加关心和支持少年儿童工作。1945年3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和各界抗日联合会在迎接和纪念“四四”儿童节的指示中,对全边区儿童工作提出了五大任务:一、组织动员全体少年儿童积极帮助家庭劳动,并把生产和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二、加强民族气节教育,普遍开展“五不运动”;三、开展文化娱乐工作,适当进行军事体育锻炼;四、反对封建残余的束缚虐待;五、加强游击区的学校教育工作和抗日宣传工作。
1945年4月4日,盐阜行署作出《关于爱护儿童扶植儿童团的决定》。决定指出:“儿童团是儿童们寻求解放的战斗集体,我们要扶植它,予以必要的援助。他们是破除迷信、宣传卫生、传播文化的优良助手;他们是反对旧礼教、旧习惯及一切欺压他们的恶势力的小战士。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也作了不少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伟绩。因此,村政府应尽一切可能帮助儿童团开展儿童工作,县、区政府应在各方面予儿童以有力的指导与扶助,使它发展巩固。”党政机关这些决议和指示,正是抗战时期儿童运动得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儿童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儿童抗日预备队,不仅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实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培养出一批抗争意识强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
儿童团的孩子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的特点,深入敌后,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晋察冀一带,直到现在仍流传着放牛小英雄王二小把日本鬼子引进八路军包围圈的故事。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还开展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结束前夕的1945年4月,在全国十九个较大的抗日根据地里,基本上都建立了儿童团或类似名称的革命儿童组织。
儿童团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作用
一、设岗放哨、监视敌情
日伪经常向根据地派遣汉奸特务,一方面是收集情报,一方面还四处散布谣言,妄图搞乱人心,伺机破坏。为粉碎汉奸的破坏,根据地在一些要道路口竖立十字牌,派儿童团员设岗盘查来往行人。他们在无人来时自己复习课本,有人来时就检查来往行人的路条,成为维护治安的小哨兵。为配合新四军打击敌人,争取早日得到胜利,儿童团员经常利用自己人小不被敌人注意的优势,潜入敌人驻地摸情况,或是到伪军头目睡觉的地方,暗地里送上一封信,放在他枕头下边,警告他不要再干坏事,并要他把敌人的活动情况随时向新四军报告,争取立功赎罪,为自己留条后路。儿童团员做了很多大人难以做到的事。
二、拥军优属、宣传抗日
建立人民政权,首先要抓组织教育和发动群众工作。儿童也是群众的一部分,不但要让团员接受党的教育,还要发动他们做群众工作,如扫盲学文化,特别是冬天农闲组织冬学,由儿童团员担任小先生。那时农民多数不识字,儿童团员除帮助自己家大人学习外,还要到其他人家去当小先生。课本内容都是关于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道理,既读书识字,又学习革命道理。
抗日工作是多方面的,在儿童团承担的工作中,宣传是主要的一项。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不花一文钱。写标语口号不用笔墨纸张,发动儿童团员把家里烧饭锅底刮下的黑灰,集中起来用水兑成墨汁,再把洗锅时用坏的“锅巴刷”拿来当笔,在比较显眼的路口墙上写大标语。要是墙不平,就用泥粉刷一下。还组织文艺宣传演出,唱歌跳舞,大受群众欢迎。演出内容主要是宣传抗日、锄奸、反霸,或欢庆某次战斗的胜利,鼓舞军民抗日斗志。
儿童团还经常帮助抗日将士的家属从事生产活动,如农忙时帮助收拾庄稼、晒稻谷,平时帮助抬水扫地做家务,节日里向烈军属送礼品,如春节送馒头、团子,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等。有时还搞些专场慰问演出,请抗日将士的家属坐头排,显示参军抗日最光荣。
安源儿童团——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的儿童团
中国共产党领导儿童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安源儿童团的建立和活动。安源儿童团曾在安源党支部和团支部的领导下作为重要的生力军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安源儿童团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少年儿童组织的先河,儿童团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先驱组织。安源因而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
安源儿童团在成立初期的名称是“劳动童子军”,当时青年团安源地委、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文件记载和人们的习惯简称就叫“童子军”。
安源儿童团作为开发儿童本能、训练儿童能力的公开组织,其性质与党、团组织有着一定的共性和区别。安源儿童团的宗旨是顺应儿童的需要,训练儿童以激发儿童的潜力,从而达到将儿童培养成合格健全的国民的目的。其训练的主要对象是工人子弟。
安源儿童团成员主要的活动是参加学习和训练,安源儿童团在对成员的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将课程分为正课和补充课两种。正课相当于必修课,是每位儿童团成员都要参与学习的。而补充课相当于选修课,其种类繁杂,课程的设置经常有所变动。而训练方面安源儿童团则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纪律,定期安排训练。
安源儿童团团员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参与实际的革命斗争。安源儿童团团员参与革命斗争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慰问受伤同志,坚持革命斗争;二是站岗放哨,掩护革命活动;三是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直接参与革命运动。
安源儿童团被称为红色儿童团,其原因有三点。
首先,安源儿童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建立的最早的儿童组织。在安源儿童团尚未成立之前全国其他地方早就建立了童子军,但这些童子军都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委员会、工人学校三级机构实行对儿童团的领导。
其次,安源儿童团接受革命教育,参加革命活动。安源儿童团建立在路矿工人子弟学校内,那里的大多数教员都是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采用的教材是安源路矿工会教育股编印的《小学国语教科书》,此教材属于向儿童传播共产革命思想的红色教材,向儿童宣传马列思想,鼓励儿童站在广大工人阶级的立场上。
最后,安源儿童团培育了大量的革命人才。安源儿童团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几起几落,它由当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数百人。一批少年儿童经过党和儿童团的培养教育和战斗洗礼,从安源走到了井冈山,走向了延安,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