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华夏的上古西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故事从这里讲起

我们“来路不明”

考古学家发现,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那么,最早的人类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据科学家推算,地球已存在了大约四十六亿年。早期的地球和现在不一样,大气中充满了氮气和甲烷等,但没有氧气。

到了大约三十八亿年前,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星球,表面覆盖着蔚蓝色的大海,海面上遍布着岩石裸露的岛屿。在陆地表面和海洋的底部,高密度的黑色玄武岩和富含铁镁的硅酸岩组成了厚厚的地壳,较轻的花岗岩等物质分布其上,这些物质是由浅色的,富含钾、钙、钠、铝的硅酸岩组成。天空变明亮了,大气逐渐变薄,气候也慢慢凉了下来。但是,此时的地球仍然是个“死球”,陆地和海洋中仍然没有植物和动物。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

这是一个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让人感兴趣、也是最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根据史书记载,古希腊智者亚里士多德可能是生命起源之谜最早的探索者。他在公元前300多年前曾说:“有些鱼由淤泥及沙砾发育而成。”即生物可以随时由无生命的普通物质转化而成,或者由另一些完全不同的物质产生,这就是著名的“生命自生论”。

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医生雷迪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苍蝇等生物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亲代产卵所生,从而否定了自生论,建立了生源论,认为一切生物皆来自同类生物。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增多,多数科学家的观点是,在宇宙裂变中,雨水把大气中的无机生成物植入了海洋。这些无机物的“胚胎”在海洋的母体中,经过了漫长的孕育、演变,诞生了原始生命!

科学家们从生物进化论出发,推断出当初原始大气层里,含有的甲烷、乙炔(quē)等无机物,在太阳能、电能、热能等作用下,生成了一些具有高度反应的活性分子。当这些生成物随着雨水漂到海洋,海洋就成了生命化学演化的中心,成了孕育生命的“胚胎”的母体。

漂到海洋中的活性生成物,在化学的作用下,渐渐形成了一种类似蛋白质的有机物质,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孕育,它们慢慢形成了最原始的生命体。到了大约距今六亿年前,即地质史上的元古生代,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除单细胞生物外,已有藻类、海绵类等多细胞生物出现。到了距今约六亿至两亿五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海水里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到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鱼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并且逐渐从海洋向陆地发展,直至进化到今天的规模。

那么,万物之灵的人类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演变而来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故事。

从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居住着一群猿猴,由于他们的眉毛是白色的,手臂又很长,所以被称作白眉长臂猿。

领头的是白眉老猿。在他的带领下,猿猴们除了吃、睡,就是玩。他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在林木间游荡。由于手臂很长,力量很大,他们可以轻易地从这一棵树跳跃到另一棵树上,有时甚至能抓着藤蔓从山顶沿着陡峭的悬崖下到山腰。

白眉老猿有个孙子,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屁股很红,个性顽劣,尤其喜欢搞恶作剧,常常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它们当然不能像我们今天的人类这样说话,互相之间要表达点什么,只能靠不同的手势和声调来交流。

有一次,红屁股小猿做错了一件大事,遭到了全家的怒骂,白眉老猿甚至忍不住扇了他一巴掌。

红屁股小猿有点想不通——做错了事,至于打我吗?“猿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原谅我一回呢?

它又一想:世界这么大,我得去看看。于是,它带上部分弟弟妹妹,“离家出走”,闯荡江湖去了。

不知走了多久,他们来到了一个平原上。这里树林很少,但田野上有摘不完的香蕉、草莓、蜜桃……味道好极了;河里还有捉不完的鱼和虾,时不时地还能开开荤;环境也很宜居,至少不用天天翻山越岭,还能一抬头就看见蓝天、白云……

唯一不爽的是,这里还有凶禽猛兽。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衡取其重。经一番思虑后,红屁股小猿最终还是和弟弟妹妹们在这里安营扎寨下来。

由于平原上没有可供攀爬的树木,为了躲避强敌,一开始他们只能拼命地奔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用四肢攀高跃低的本领渐渐退化了,学会了直立行走。再后来,他们面对敌人不再一味逃避,学会了用树枝、竹竿等来驱赶和捶打,也学会了用石头敲击坚果,以食其壳内之肉,他们甚至还能制造一些简陋的工具……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留在原地的白眉老猿那一族,顺其自然地自生自灭,一直到今天,他们依然还是猿;而当初远走他乡的红屁股小猿一族,则因主动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进化成了人类——他们,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这一段从猿到人的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它符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可信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支持生物进化论的依据:无论是来自化石的直接证据,还是来自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间接证据,都表明人类来源于猿类。

近些年,更有人提出,人类不但来源于猿类,而且还来源于“海猿”。

最先提出这个说法的,是英国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爵士。他的观点经发表,很快就轰动了史学界。

哈代当然不是空口无凭,而是根据对地质史多年的研究和推断而提出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在四百万至八百万年前,非洲东北部大片陆地受到海水侵入,浩瀚的海水迫使生活在这里的古猿不得不下海谋生,慢慢进化成海猿。

为了验证哈代的新学说能否经得起推敲,1983年,英国科学家戈顿和爱尔默来到非洲阿玛塔等地考察,研究了和直立猿人化石一起出土的古代贝类,发现这些贝类都生长在海洋深处。他们认为,如果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猿人不具备屏息潜水本领,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得到这些贝类食物。

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彼立克·丹通教授,在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控制体内盐分平衡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后,也得出一个惊人的发现:人类跟陆生哺乳动物不同,而与水兽相似。陆生哺乳动物对自身食盐的需求量有精确的感觉,而人类对盐分的需求量感觉不大,摄入量往往高于身体需求,有些国家的人,竟超过人体需求量的十五至二十倍。丹通教授这一发现,又进一步证明“海猿说”的科学性。

最有说服力的,还是1974年一具名为“露茜”的南猿化石的发现。科学家们经过对此化石的研究,发现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露茜”的肩关节灵活,上臂可以向上伸直。传统进化论认为,这种现象是抓攀树枝的证据。而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用手抓攀的手臂就应该强健有力,臂骨和指骨也应该相当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露茜”的手臂细弱,臂骨和手指骨短小,下肢骨也较短小纤细,根本适应不了攀爬树木的需要。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露茜”的骨架应该是生活在水中的“海猿”的骨架。因为水的浮力,海猿四肢无须像陆地上其他灵长类那样强健有力,其脚趾细长而弯曲,则是为了适应在海底泥沙上行走的需要,其髋、膝、踝关节转动灵活,为的是在游泳潜水时掌握方向,控制速度。

“露茜”化石的发现,无疑进一步证明哈代“海猿说”的可能性。

此外,人类生理上的许多特征,似乎也可以用来证明人类是从海洋动物进化而来的。

其一,人的胚胎发育过程,同样也离不开“海洋”,这就是母体子宫里的羊水。人的胚胎漂浮在羊水上,犹如原始生命漂浮在海水中。胎儿从受精卵开始到离开母体前,一直是在子宫的“海洋”中游泳。这是生命源于海洋的标志。

其二,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还有类似鱼类的“鳃裂”。人的胚胎在发育一个月的时候,在颈部的两侧也长着许多鳃裂。这是偶然现象吗?不,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跟鱼类有亲缘关系的证明。它说明人类与鱼类一样也是起源于水中,人类老祖先也曾有过鳃,虽然后来退化了,但仍在人的胚胎早期,留下鳃的痕迹。科学家还证明,凡是一种动物进化到某一种新动物时,在这种新动物的身上,都会留下原有动物的某些痕迹。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远祖是在海洋里演化的,海洋孕育了生命,鳃裂是在海洋中留下的印记。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任何直接的证据——比如海猿化石,可以证明人类是起源于海猿。当然,无论哈代等人提出的“海猿说”是真还是假,毕竟海猿也是猿,因此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进化论的推崇。

可是,我们人类真的是这样来的吗?我们的祖先真的是猿猴吗?

其实,作为地球上的高级动物,关于我们人类的起源,自古就存在许多观点,而且各抒己见长达数千年。因此,无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多么深得人心,仍然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这并不奇怪。“进化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和其他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但这个学说本身也是疑点重重。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多。

比如,下列问题是进化论无法解释的。

(一)既然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那为什么有的古猿能进化成人,有的不能呢?

(二)人类早期的祖先应当是有尾巴的,那么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从古猿进化到人应当有许多中间环节(例如尾巴逐渐缩短直至消失),这些环节都应当有相应的化石给予验证。但事实上,一百多年来,考古发现的几百万块各种各样的化石,都没有证实这些中间环节的存在。

(三)科学家用血浆蛋白分子差异程度的定量测定发现,人类与现在的大猿、黑猿最为接近,大约在四千万年以前,人与大猿、黑猿“分手”。可奇怪的是,经过四千万年漫长的岁月,大猿和黑猿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它们永远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照目前的进化程度看,它们再经过四千万年也不会进化成智人和现代人。如果进化论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应该适合所有生物的进化,既然已经有一只猿进化为人,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正在进化的其他猿呢?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其他猿进化成人的趋势?为什么地球上只有人类的进化竟有如此快的速度?

(四)既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核心。那么,古猿之所以进化成人,最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自然界里(尤其是远古自然界里)更好生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跑得快,使你可以有更多机会捕捉到食物,逃避攻击;身子灵巧,可以使你巧妙逃避天敌的进攻;目光敏锐,可以更早发现食物或前来进攻的对手;力气大,可以轻易打败对手,保护自己;爪牙锋利,可以有效撕碎食物,或者成为致命的进攻武器。可我们人类是向这些条件进化的吗?不是。进化没有给我们人类飞快的速度、灵巧的身躯、鹰一般的目光、牛一样的力气、猛虎一样的利爪……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如此进化呢?这种进化又有什么合理性呢?

对进化论的置疑还有很多。

近年来,又有人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人类的祖先是海豚!

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一位法国的医学家,名叫米高尔·奥登。他认为,人类和海豚的亲缘关系超过猿猴。

作为这一论点的依据,奥登列举了人与海豚的相同点以及与猿猴的许多不同点。比如,奥登认为,人与海豚都是哺乳动物;人能以含有盐分的泪液表达感情,海豚也会流泪;人的本性亲水、猿猴厌恶水;人的脊柱可以弯曲,适宜水中运动,而猿猴的脊柱是不能后伸的;人喜欢吃鱼、虾与海藻,猿猴却不喜欢。

当然,还有一条不得不提,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海豚无论在“智商”还是“情商”上,都是地球上仅次于人的动物。它们不但聪明,而且具有洞悉他人想法的能力。这点是猴、猿等难以望其项背的。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对多个“部落”海豚进行连续三年跟踪观察,发现在一个海豚大团体中,往往又有好几个“小山头”,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能为了共同利益做到“求大同而存小异”。但有时如果几个“小山头”难以达成“共识”,一个“小山头”的海豚还会通过讨好、挑拨离间等方式促使其他“小山头”里的一些强悍勇猛的雄海豚“背叛”,并重组成新的更为强大的“联合舰队”,用以对付或制服其他各霸一方的“小山头”。

海豚不但与同类的如此,与别的海洋动物也能如此。有时候,为了能更有效地合力围捕鲭(qīng)鱼群,海豚还会与金枪鱼结成临时的“互助组”,然而一旦不需要这种合作,合作关系也就自行结束。这就意味着海豚是“实用主义者”,每一头海豚随时随地都在琢磨着谁是盟军、谁是敌人。

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海豚可能具有“自我意识”。这项实验是由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的动物心理学家进行的。他们设计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标志测试”法。具体做法:用一种涂料涂抹在受实验动物身上,然后让其照镜子。如在看到镜子里的形象后有意审视自己身上留有的颜色标志,就被认定为表现出了“自我意识”。

接受“标志测试”的大部分动物,如鸡、猫、狗、猪、乌鸦、老虎、狼等对镜子里的自身形象置之不理,或误把它当作另一同类而与之搏斗(如公鸡),只有猩猩等灵长类动物才会利用镜子来检查自己的身体,从而通过了“标志测试”。

除了灵长类动物外,只有身体被打上标记的海豚会反复游到镜子前,不断地翻动身体,并且通过镜子察看自己身体上的染色标志,显示出有“自我意识”的迹象。

要知道,“自我意识”代表的是智力的高度发达,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海豚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惊叹。

更让科学家迷惑的是,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和海豚的大脑在大约六百万年前经历的是不同的演化途径,但海豚达到甚至超过了灵长类动物的智力水平。因为研究发现,海豚的大脑体积与人类的相近,它们大脑的工作效率仅次于人类,而且它们还有人类没有的、令海军声呐系统也黯然失色的高超声呐系统。同时,海豚还知道如何使用工具,而且还会把这项技能传授给下一代;海豚之间还能互相称呼,它们在混沌水域或作长途漫游时,可通过类似人类名字的独特叫声来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

让人吃惊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许多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海豚似乎对人类充满了爱和信任。例如,那就是海豚会把快要淹死的人托出水面,使之获救,或者形成防御队形把他们围起来,使他们免受鲨鱼的伤害。

关于海豚救人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可谓不胜枚举。

海豚为什么要救人呢?有人认为,海豚救人与它的固有行为有关。幼海豚生下来后,母海豚会将它托出水面,有时甚至可达几小时或数天之久。海豚之间也常常互助,尤其是帮助某个生病或负伤的同伴。海豚生性喜欢游戏,经常推动海面的漂浮物体来做游戏,而且它们对人很友好,甚至会主动找人玩耍。因为海豚具有这些固有行为,所以当它们遇到一个失去知觉的人时,会误把他当作一个漂浮物体,本能地将其托起,并推上岸去,从而使人获救,这很可能出于好奇。

真是这样吗?有人并不认同。因为真实的事例同样存在:1992年,一艘印尼货轮正在大西洋航行,有两名船员不小心掉入海中。这时一群海豚赶来,它们围成一个圆圈,把落水的一人托出水面,直到他被救起为止。另一名船员正在水中挣扎,突然感到腰间被撞了一下,原来也是一只海豚。这只海豚一直陪伴着他,与他并肩游泳,直到船员游到船边为止。

在这个真实的海豚救人的故事中,海豚所救的人并不像一个失去知觉的漂浮物体,也没有被海豚推上岸去。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在海豚的帮助下脱险了。因此,说海豚救人与它的固有行为有关或者是出于好奇心,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因此,有人认为,海豚救人的真实原因,其实是缘于它们与人类的天然亲近感。

这点,似乎为海豚是人类的祖先提供了另一个可能的佐证。

总之,这一切都表明,人类与海豚之间比与猿猴的关系似乎更为亲近。然而,又没有直接的证据,一切都不过是假设而已。

看来,要说清楚人是怎么来的问题并不容易,我们人类从某种程度上说,还真算得上是“来路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