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周原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喜欢写是写作的唯一理由

王安忆

与唐志强相识于2004年夏天,我应邀到兰州举办一个讲座,午饭时,唐志强坐着火车从宝鸡赶来,我赠他一本刚出的新书《发廊情话》,并在扉页写了一句“人皆可以为尧舜”作为共勉。席间,知道他热爱文学,刚刚起步。他总是问一些写作的具体问题,那份执着、痴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知音》杂志举办的一个座谈会上,我又与他不期而遇,知道他依然在写作,大作不断登上《知音》等知名期刊,我不禁为他在文学道路上的执着而欣慰。以后,在一些报刊上,多次读到他的作品,觉得他的文章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有很明显的长进。近年来,他的文章不仅多次登上《知音》《人民日报》《辽宁青年》《延河》这些名刊,他本人还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成为宝鸡市作协理事。这既是对他创作的肯定,更是对他文学追求的巨大激励。

近日,唐志强说想出本书,邀我作序。这几年,我一直拒绝写序作评,但是小唐是我的一个忘年交,我很高兴向读者推荐这个对文学一往情深的青年人,希望读者能够从他这里收获友谊,也得到启迪。

唐志强的文章长于思考,常有独到的感悟,善于从人人熟知的事物、人人固有的思维上,独出机杼,悟出新颖、独特的道理,很难得,比如《寂寞的天子陵》《七音碑的悲歌》《璇玑的情思》《北合广场站着一个人》等篇。还有一些文章,意境清新,诗意浓郁,如《城市的候鸟》《陕北随感》《野河山写意》等,含着对岁月、人生的哲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索。他的《京杭大运河随笔》《家住新店》《法门》《杏林》《天度》,使我想起自己的一篇《放松和力度》,唐志强也获得了我喜欢的那种对家乡的回忆,以锐利的文笔、深厚的历史地理知识,享受了故土的优雅和闲适,把那种怀想和文化写得淋漓尽致。像一块块刚烤热的馒头干,质朴干净,一掰开,粮食的香味扑鼻而来。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其精髓深入人心,进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并贯穿于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构成了一种文化,即礼仪文化。肇始于扶风、岐山的周代礼仪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礼乐制度和礼仪规范,成为中国几千年礼仪文化的重要源头,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从而使扶风、岐山成为中国礼仪文化的发祥地。唐志强的历史地理主题散文《风从周原来》一文,作者给予一万多字的篇幅,以散文的形式,从周原的发展,结合周原的历史、周原的地理,结合发源于周、传承于现代的扶风和岐山臊子面的知识,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周原:周是个令人着迷的朝代,孔子怀着对它的无限向往,创立了儒家学说;西周是彬彬有礼的朝代,她从巫风弥漫的商代鬼神世界步入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天地;西周也是充盈着旺盛生命力的朝代,它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告诉你周原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源,中华民族文明之风从周原来。

诗词歌赋等多方面的修养,滋养了唐志强的文字。他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写出了一些涉笔成趣的文章,如《历史的足印西夏王陵》《两个村庄的尘埃》等,发前人所未发,非常难得,可以说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文,绝不同于网上一些纯景点的游记,而是一篇才、学、识兼备,情、理、趣俱佳的历史、地理、深度文化好文。

唐志强散文的质地和文理绵密而深邃,他的散文也充满智性的光泽。他的犀利和感性,来自于他对生活真相和思想疑难的深刻洞察,混合了他隐忍深微的底层社会经验和生命体验,往往通过智慧的细节挖掘和精神分析,走向清静和超然。他活跃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拓展了散文的表达阈限;他鲜活的语言,既有生命起伏的清晰痕迹,也有似水流年匆匆流逝之后的感伤。他通过描述一段正在消失的青春时代的人生,有力地呈现出自己生活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并对个人的青春记忆、时代的精神底色给予了真切的人文关怀。他所揭示的一个时代人们的爱恨与悲欢,是理解当代现实生活的重要精神参照和理性坐标。

中国很大,纯文学报刊很多,仅仅写纯粹的文学作品,就有非常广阔的天地,尤其是唐志强这种把历史、地理、文化相结合的乡土文学,也是散文领域新的尝试。最近,在一些文学团体举办的笔会上,我一再给青年人讲这个观点:要静下心来做学问,严肃写作,增加文学的素养,增强文学的厚度,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才能成为大家,也才能成为精神和财富的贵族,才能成为一个被不认识的无数读者和作者、被同行、被报刊出版界敬重的人。这些年,我深居简出地读书、思考、写作,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不参与各种省内的文学奖项,只是不断追求自己的作品,当我到了老年的时候,想有的一切,都接踵而至了。所以,我总是在各种场合给青年人倡导我的观点。写在这里,与唐志强共勉。

期待唐志强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取得更大进展,写出更多好文章!

(王安忆,现代作家、文学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1996年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作品《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