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农村金融
一 1949年前农村金融
1949年前,巡检的金融活动以民间借贷为主,银行、信用社为辅。
据老人们回忆,1949年前有借贷活动的村民约占30%,小商小贩约占70%;在借贷总额中,民间借贷约占90%,两家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应城合作金库和应城信用合作社)约占10%。民间借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利贷,占50%左右。有借钱还钱、借钱还粮、借粮还粮等类型,利息有大加一、印子钱、猴子蹦、青苗债等形式,利率往往高达100%。二是标会,占30%左右。此外,还有典当、石膏公司放款等形式,合计占10%左右。
二 1949~1978年农村金融
据老人们说,1949~1953年,巡检农村很少有金融活动。
1953年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后,特别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巡检的互助组、合作社、生产大队之间有许多贷款、还款活动,但是,具体情况没有文字资料,也无法回忆。
就巡检村民个人金融活动而言,据对68户村民调查,1955~1978年,没有储蓄的53户,占77.9%,偶有储蓄的7户,占10.3%,常有储蓄的8户,占11.8%。这8户中,1户是裁缝,1户是大队干部;储蓄最多的380元,最低的8元;储蓄总额938元,平均每户117.25元。1963~1976年,68户中有借贷的50户,占73.5%。其中,向亲友借贷的34户,占68%;向信用社借贷的6户,占12%;向银行借贷的3户,占6%,通过多种途径借贷的7户,占14%;借款原因,生活困难的25户,占50%;婚丧嫁娶的15户,占30%;看病的7户,占14%;“赶情送礼”和其他原因的3户,占5%。
三 1978~2010年农村金融
1978年以后,特别是1984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收入提高,个体私营企业成长,农村金融活动日益活跃。据对68户村民调查,2010年在金融机构有存款的44户,占64.7%,没有存款的24户,占35.3%;把钱存入或借贷给非金融机构的有7户,占10.3%。有借(贷)款的65户,占95.6%。这65户的借(贷)款途径:一是向亲友借款40户,占61.5%;二是向信用社贷款14户,占21.5%;三是向高利贷借款8户,占12.3%;四是向银行或政府部门贷款3户,占4.6%。这65户的借(贷)款数额:1万元以下的35户,占53.8%;1万~5万元的25户,占38.5%;5万元以上的5户,占7.7%。
据了解,目前巡检金融活动的主体可分为4类:一是普通农户。借贷的目的,用于建筑房屋的,约占40%;生产经营的,约占25%;孩子上学的,约占15%;医疗治病的,约占10%;“赶情送礼”的,约占8%;其他的,约占2%。借款的数额,一般在1万~2万元之间。二是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借贷的目的,主要用于周期性、临时性生产经营活动;借贷的数额,在5万元以下的约占60%,5万元以上的约占15%,不愿说明具体数额的约占25%。三是民营企业。借贷的目的,主要是从事经营活动;借贷的数额,一般是几十万元,有的在50万元以上。四是村集体。借贷的目的,主要是搞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村道路、生活用水安全等方面的建设;借贷的数额,一般在60万元左右。目前,巡检村集体负债18万多元。
中国信合巡检分社
目前,巡检村的金融活动有4个显著变化:一是,主动性增强。过去,多数村民存在着“借得起还不起”等害怕借贷心理;现在,不少村民主动要求借贷,甚至托关系、找路子借贷。二是,季节性消失。过去,农村贷款是“春耕秋播涨,粮食登场落”,形成春、秋两个季节性贷款高峰;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贷款需求。三是,额度增大。过去,农民借贷的数额,一般是几十、几百元;现在,动辄几千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四是,用途多样。过去,借贷的主要用途是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建房、治病等;现在,则增加了购买耐用消费品、农业机械、生产经营等用途。
总体而言,现在的巡检还不富裕,资金仍很缺乏。但是,巡检的有限资金却在大量流失。据村民反映,巡检资金流失的渠道主要有四:一是,通过存款流失。主要是通过邮政储蓄、银行存款、购买保险等渠道流失。二是,通过投资流失。主要是通过到外地做生意、在城镇买房产、炒股票、买债券,买彩票等投资活动流失。三是,通过消费流失。主要是送子女到外地上学、到城市医院就医、购买商业保险、购买耐用消费品等流失。四是,通过赌博流失,少数村民到外地玩牌、赌博,致使部分资金流失。显然,如何减少巡检资金的外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撰稿人:袁学清(第一节、第五节) 李圣桥(第二节~第四节)
[1] 参见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0日)。
[2] 参见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0日)。
[3]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0年2月25日。
[4]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0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