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从小型电商公司到阿里巴巴:我的互联网大厂晋级之路
春寒料峭的2008年年初,似乎预示了金融危机的前兆。雪后的天气让人倍感寒意。考研失利的我,打断了对中国传媒大学的最后念想,带着遗憾和不甘,成为“北漂”的一员,投入找工作的人潮中。
2008年对中国和世界都是难忘的一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遭受重创之后的全球经济走上了萧条的道路。即使已过去十多年,但如今想起来依然令人心有余悸。
这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很多人的职业,我的求职与职业之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正如2020年很多人遇到的情况一样。在2008年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只能在中小型企业中艰难挣扎,微薄的薪水只够吃饭和交房租。这种生活一度让我倍感无奈、挫折、迷茫和困惑。但我始终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2009年,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各种垂直电商纷纷崛起,创业公司不断涌现。我有机会进入一家做创意礼品的小型电商公司,在那里完成了我的互联网职业生涯启蒙。这一年,新浪网推出微博,社交软件全民化和公众化走上正轨。我在电商公司做的是新媒体运营工作,新浪微博刚刚推出公测,我就在第一时间注册了账号,并经常与新浪微博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我们公司的官方账号在我的运营下,很快成为微博上的第一批大V,我也因此成为公司里的优秀员工。
2011年,由于这家电商公司要搬离北京,我无法一同前往外地,于是决定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因为有微博大V的运营经验,我非常顺利地入职了新浪网云计算部门,成为一名云计算行业的运营人员。如今回过头看,入职新浪网成为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它开启了我的互联网大厂晋级之路。
在新浪网云计算部门,我运营的是程序员群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开发人员群体。我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努力,并借助微博的蓬勃发展,3年时间积累了90万名程序员粉丝,并成为行业数一数二的微博大V。
虽然我所学的专业是经济学,与云计算完全不相干。但是,互联网行业的包容性和专业分工的特性,依然让我这个文科生有了从事云计算的机会。所以,那些常常说自己专业不好的求职者,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抱怨。专业在找工作时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
2014年,我从新浪网离职,进入了奇虎360公司,在搜索部门继续从事与运营相关的工作。
2016年年底,由于家庭原因我离开了奇虎360公司,再次回归我的老本行——云计算,这次是一个在外人看来更加羡慕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云计算公司。在这里,我继续服务于程序员群体,用4年时间将粉丝从0运营到300万名,从微博到微信,从知乎到简书,从头条到抖音,从CSDN到开源中国……几乎每一个有程序员的地方,都有我的身影,我感谢这些平台让我有了肆意挥洒的疆场,也让这些平台因为有和我一样的万千运营者而精彩。
回头看这一路的大厂晋级之路,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还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乐观自信,而后者是这本书特别希望带给大家的。
我很庆幸,遇到了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让我一个非顶级学府的普通学子有机会在互联网大厂施展梦想和抱负。
我很幸运,选择了运营这样一个适合我,同时我也非常喜欢的岗位,一个曾经被它折磨而痛苦,但也为我带来极大乐趣和成就感的职业。
我很幸运,在遇到那些生活困难和巨大挫折时,自己依然保持了理性的乐观,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才有机会在北京定居下来。这也是我特别想告诉很多人的,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坚持一下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天地。如果轻易放弃,那我们就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和可能性。
很多求职者可能觉得互联网大厂高不可攀,觉得以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是不可能进入大厂的,大家会从网上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用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其实完全不必如此。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行业,大厂虽然也看学历,但更看重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只要我们在毕业之后尽早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位,并且不断精进自己的工作能力,再加上自己的决心,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互联网大厂的门不会向普通人关闭,它永远会为那些做好准备的人敞开。
最后,我想用一句自勉的话与大家共勉:机会不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它更垂青敢于行动的人。
许晓姗
阿里巴巴运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