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国医外治特效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常因受寒、病毒感染等导致面神经水肿,使面神经受到压迫而引起。治疗及时大部分患者均能恢复;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致3个月不能恢复者,则会留下后遗症,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在中医内治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治有裨益。

1.穴位贴敷

方药:生川乌、生半夏、威灵仙、白芥子、全蝎、僵蚕、陈皮各等份。

取穴:颧髎、地仓、太阳(以上均为患侧),合谷(双侧)。

操作:以上药物研磨15克用姜汁调糊状。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再敷药,之后用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也可用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进行贴敷,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方解:此方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脉络之面瘫,初起、后期属寒湿者皆可应用,热证不适宜应用本方。方中生川乌辛、苦、热,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威灵仙辛、咸、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生半夏辛、温,生用外治痈肿痰核;白芥子辛、温,散结消肿;全蝎、僵蚕辛、平,用以息风化痰,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陈皮辛、温,用以燥湿化痰。

2.中药热敷

方药:川芎15克,大血藤15克,忍冬藤20克,海风藤10克,红花5克,莪术10克,苏木15克,鸡血藤2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

操作:将上述药物一起放入药罐中,加适量的清水浸泡5~10分钟,再用小火煎煮15~20分钟,去渣取汁,用毛巾浸透药汁后趁热将毛巾敷于患侧耳后,用热气熏蒸20分钟左右。建议在每晚睡前用药1次,连续用药7~10天为1个疗程。

方解:方中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苏木行血祛瘀,消肿止痛;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透骨草、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3.针刺

取穴:鱼腰、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翳风(以上均为患侧),风池(双侧)、合谷(双侧)、上星。

配穴:燥热伤阴者,加太溪;脾虚者,加足三里;肝经风热者,加太冲等。

操作:头面部穴位除地仓透刺颊车外,其余均为浅刺,风池、合谷初起用泻法,后期用补法。

方解:鱼腰疏风通络,善治面部诸疾;阳白、攒竹、四白祛风通络;丝竹空散风止痛;上星清热散风,以上诸穴均功专眼目、头面等疾患。颧髎通经活络,散风止痛;下关疏散风邪,通窍利关,主要用于面颊部疾患;风池、翳风可疏散风邪,翳风又可祛风止痛;颊车、地仓平刺透穴以疏通面部气血;合谷祛风通络,加之“面口合谷收”,故直刺合谷以疏利面部气血。

4.艾灸

取穴:阳白、攒竹、地仓、颊车(以上均为患侧),合谷(双侧)。

操作:每穴隔姜灸3壮,使局部微红,不发疱。每日1次,20日为一疗程。

方解:阳白、攒竹祛风通络,功专眼目、头面等疾患;颊车、地仓可疏通面部气血;合谷主治面口部疾患,可疏利面口部气血。

5.耳穴埋豆

取穴:面颊、眼、口、对屏间、脾、肾、神门。

操作:选准耳穴后,找出最敏感点,耳郭皮肤常规消毒,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10分钟,以微感疼痛为度。每隔3天换贴一次,15天为一疗程。

方解:面颊主治面瘫;眼、口主治口眼斜;对屏间主治面瘫及口周疾病;脾、肾健脾益肾,补先后天之本,以祛邪外出;神门治疗各种面痛。

除以上治疗外,还可配合红外线及微波治疗耳后(翳风至风池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