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智慧
这与范蠡的“待乏”原则一致,即“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就是说,在粮食收获季节,农民急于出售粮食,供过于求,粮价下跌,就适时收购它,并出售丝漆;而在蚕茧出产的季节,丝物就会便宜,此时应当买进蚕茧和丝织物,并出售粮食,满足农民所需。在青黄不接、农民需求粮食之时抛售这些储存的粮食,既可稳定蚕茧、丝帛的价格,又可获大利。如此一来,客观上调节了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利,这也是行“仁道”。“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这一原则至今仍为许多经营者所遵奉,世界华人企业家如船王包玉刚、地产大王李嘉诚等人都自称是依靠这一经营原则而获得成功的。
白圭的经营之道是在他丰富全面的知识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他的知识结构中既包括经济学、农业学,也有兵家战术,特别是他开历史先河把《孙子兵法》运用于经济管理,更奠定了他“治生鼻祖”的地位。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提出了“人欲我予,人弃我取”,白圭把它运用于商业经营中,以“乐观时变”为依据,在竞争中坚持“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原则,在商业竞争中屡获胜利。这种经商思想,对中国近代的民族实业家如卢作孚、陈嘉庚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力量薄弱,如果在同外资企业竞争中“人取我也取”,则必败无疑。事实上,他们采取了“人弃我取”的做法,如卢作孚办航运,首先选择川江。当时国际航运发展大多选择打通海港再进江河的做法,而卢作孚却选择了先江河后海港的方式,避开了与资金雄厚的其他大型航运公司的正面竞争,并率先取得了江河航运的发展机会。在面对外国轮船公司的资本优势时,他统一了川江航运,将为数众多的小公司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体现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哲学理念。陈嘉庚创业之初经营菠萝罐头厂。在新加坡,菠萝的种植历史悠久,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而陈嘉庚却看到了机会,他在菠萝行市走低时大量收购廉价菠萝制成罐头产品,极大地减小了菠萝价格的波动,且稳定的收购价格也让菠萝种植者获利。后来,陈嘉庚又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了大片菠萝种植园,并开始发展更有前景的橡胶种植业,这为他日后成为新加坡的“橡胶大王”奠定了基础。“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是对商业哲理的领悟,可见白圭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少有人能比。他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就在于他的思想具有普遍的哲学指导意义。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而今天真正能够理解其中含义的投资者却寥寥无几。市场中普遍流行的价值投资理念更倾向于投资业绩优良、发展趋势向好、前景明朗的公司,而丢弃那些面临困境、业绩下滑、股价处于低位甚至有可能面临被清算的公司,但我们很少想到这些遇到危机、易被大众忽视的公司其内在价值也有可能被市场严重低估了。本书将利用逆向投资策略分析市场中存在的巨大潜在价值,并结合数据实践性地跟踪和研究市场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