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勤中医肾病临床求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药尚轻灵、善用对药

一、水肿之病,淡渗利水,轻药重投忌攻逐
“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乃治疗水肿的原则,各种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治疗当以利水消肿为第一要务。利水之法有攻下逐水、淡渗利水之不同,邹师鲜用攻逐之法,而喜用淡渗利水之法。淡渗利水的药物多取自《伤寒论》五苓散,习用茯苓皮、生薏苡仁、猪苓、泽泻、车前子等。此类药物性平味淡,渗湿利水的作用平缓,但作用持久,能起缓消其水的作用。对于肿势明显者,邹师采用“轻药重投”法,即作用轻缓之淡渗药物投以重剂,常可获肿退水消之效。如茯苓皮,为茯苓的皮部,渗湿利水作用强于茯苓,常用至50g,生薏苡仁用至30g,猪苓常用30~40g,泽泻20g,车前子30g。茯苓、薏苡仁等又有健脾的作用,并伍以太子参、生黄芪、炒白术等补气健脾之品,利水而不伤正。太子参的补气之力虽不及党参,但可兼顾阴分,防利水而伤阴。
对于慢性肾衰竭,常伴水湿逗留、湿毒蕴盛,利水之法也为常法。邹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程较久,脾肾俱虚,故利水应防伤正,忌峻猛攻逐利水之品,宜淡渗利水,轻药重投,缓缓图之。切不可攻逐过猛,克伐脾肾之气,甚则可致水、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临证辨治常配合茯苓皮30~50g、车前子30g、猪苓20g、冬瓜皮30g、泽泻20g、生薏苡仁15~20g、玉米须30g等淡渗泄浊。此外,对合并有大便秘结者可配合大黄通腑泄浊,大黄以制者为宜,用量以小量始之,每用3~5g,如不至,则加量至8~15g或以上,使患者每日大便2~3次为宜。制大黄虽泻下力缓,但同样可达促进肠道毒素排泄,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二、注重配伍,相须相使,常用对药增疗效
邹师用药强调辨证,喜用对药,常两味并用,取其相须相使,协同增效。现将部分总结的药对介绍于次,详见本书第三章相关内容。

1.清热利湿药对

如治疗下焦湿热证者,邹师常用以下清热利湿药对:知母配黄柏治下焦湿热兼有阴虚者;萹蓄合瞿麦用于清利下焦,尿路感染用得最多;椿根皮常伍蜀羊泉清利湿热,对于妇科带下病特别有效;石韦合猫爪草治下焦湿热而蛋白尿较多者;车前草配荔枝草清热利湿,尤其对血尿作用较强;马齿苋、凤尾草与鸭跖草常相合以治下焦热毒、湿热胶结;蒲公英合紫花地丁则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尿路感染常用,而且没有明显的苦寒伤肾之弊。

2.清热解毒药对

对于热毒较盛者,邹师常用清热解毒药对。如蛇舌草、蛇莓用于清解血分热毒,多施于狼疮性肾炎;半枝莲、半边莲合用以治泌尿系肿瘤或肿瘤术后、放化疗后余毒未清者;龙葵、山慈菇相伍以抗癌解毒;石打穿与白毛藤相合治疗肺部热毒。

3.祛风解毒药对

对于风邪作祟,或内风扰肾出现蛋白尿,或外风犯肾之咽痒痛、皮肤瘙痒诸证,邹师每以祛风解毒药对。如制僵蚕、蝉衣用于咽痒痛或较多蛋白尿者;全蝎、地龙内风外风均能祛,对于消减蛋白尿作用较强;射干与牛蒡子合用,具有更强的清解热毒,发散风湿,利咽消肿之功;白鲜皮、地肤子有较强的祛风除湿止痒;荆芥、防风多用于外风侵袭引起的表证、皮肤疮疖。

4.活血软坚药对

邹师常用桃仁合红花,这是合用最多的药对,祛瘀生新之功,破血而不伤血;丹参与川芎,活血行气,用于大多数血瘀证;赤芍与怀牛膝,对于高血压肾病或肾性高血压有无瘀血征象均可合用,一般以上焦头面部瘀血合用较多,具活血而引火下引之功;玉米须伍丝瓜络,通经络渗利水湿,而无耗伤正气之虞,两味配合,有降低血尿酸作用;昆布与生牡蛎,消水潜降、收涩敛精,对高血压、蛋白尿有作用,并能直接吸附尿毒素。

5.渗利泄浊药对

常用苍术、生苡仁,辛散寒降,升降相应,畅利气机化水湿;茯苓皮、车前子,能行皮肤水湿,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内能利肾水脾湿,利中有补,功用盖泽泻;半夏、生姜,和胃蠲饮,用于脾胃水湿痰饮随气上逆之证;凤尾草、六月雪,味均淡,具淡渗之功,助邪外出,性均寒凉,有下降之势,迫浊下泄。此外,茯苓皮、米仁根;泽泻、萹蓄;玉米须、萆薢亦常用于临床。

6.补肾药对

邹师喜用制首乌与菟丝子,乃平补肾元第一药对;太子参、生黄芪用于补脾肺肾气;川续断、桑寄生补肾壮腰,同时起引经作用;制狗脊、枸杞子补肾益气养血;京玄参、大麦冬补肺肾之阴,多用于肾病兼有咽痛者;女贞子、墨旱莲、桑椹子用于肾阴亏虚或阴虚血尿者;制黄精、肥玉竹补肾阴兼益气;细生地、山萸肉用于肾阴不足兼有阳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