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2030年的大学
知识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和技术革命,特别是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的涌现,使社会形态、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发生了根本改变,正在孕育和诱发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变革。展望未来,2030年的大学会是什么样子?网络大学和网络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大学的教学方式,削弱了传统大学的资源优势,从知识获取、时空限制、学习成本等角度看,人们开始质疑传统大学存在的价值。如果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选修大学的课程,参与课堂讨论,并且可以随时获取名校的网络课程,为什么还要去大学学习?当传统大学的“大楼”作用渐弱且“大师”可远程共享,大学存在的意义何在?传统大学作用的消减似乎意味着大学的没落,甚至哈佛有教授预测美国一半的大学将在未来15年之内面临破产的风险。
在快速变化的今天,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未来,但我们至少可以打开几扇窗户,窥探一下未来,遐想一下2030年的大学。
1.未来的人才
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和快变性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在于未来立足,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整合思维、复杂心态、变革管理;全球化和网络化环境则要求跨文化的理解力和领导力。换句话说,未来的人才需要成为具有上述特点的国际玩家。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在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在扩展知识的“广度”的同时,增加其“深度”和“高度”,并在知识的融合和应用中,训练和提升自己跨文化的理解力、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变革管理才能以及领导力。
2.未来的教授
慕课来袭、大数据鹊起,将会以凡人间的网络合作创造出超越大师般伟业的潮流而逆转大师崇拜,大学教授将走下神坛。在网络上,他们需要“都教授”那样的吸引力,有把一门课的内容或某方面的学问浓缩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中的本领;在课堂上,他们要用独特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并加以融合和提升;在校园里,他们要有能力引导或组织师生间、学生间、学生和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成长、提升素养和能力的根本目标。由于知识获取的渠道日益丰富和便捷廉价,因此传授知识已不再是老师的重要任务,老师通过更加趣味和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成长。另外,网络化和大数据还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建立了通途,使老师根据学生特点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教育”与学生根据需求对老师的“私人定制”成为可能。
3.未来的学习
网络化和云端资源的便捷性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彻底解除了人们无知的顾虑,使知识的“广度”很容易实现。但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可能会导致“知道主义”泛滥和知识的碎片化,大学的功能则可能由当前的简单灌输知识转变为营造科学社区,让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国籍、不同个性的人群通过课堂、研讨会、研究项目、日常聚会等形式相互碰撞,产生新知,刺激创新,训练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科研合作能力、整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甚至领导力等,既帮助学生增强其知识的“深度”和“高度”,又训练学生整合知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其国际竞争力。
4.未来的校园
校园的价值在于多样性学术群体间的直接碰撞、师生间的动态引导和互动,良好的科学实验环境和学习氛围,这些是虚拟环境难以替代的。而且实体校园完全可以利用云端资源和网络环境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优势,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营造超实体的友好科学社区和学习研究环境及氛围。
5.未来的大学
网络课堂及颠覆性技术确实会颠覆现在大学的一些职能,但同样给大学带来了提升自己的机会,线上线下资源和平台的整合会形成新的教育模式。未来大学应充分强化自己之于学生和社会的核心价值,例如网络资源将是大学实现价值需要重点依赖的技术环境。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互联网创业组织,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大学需建立与这类组织共生共荣的机制,通过全球整合资源营造超现实的科学社区,创造更多有利于训练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平台。形象地讲,未来大学的物理和心理围墙将坍塌,更加融入社会和全球网络,更强调学生素养和能力训练而非知识学习,学历教育可能会淡化,大学会成为人生各阶段的加油站、智力调养所、智慧休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