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戏剧伦理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路径及基本观点

一、视角、内容及基本观点

(一)研究视角

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伦理和道德的目的。鉴于此,本书选择“伦理”的视角,结合奥尼尔剧本自身形式特色,借助文本阐释,探究其戏剧所表达的伦理主题、伦理观点、道德理想及其伦理现象产生的历史原由进行详细分析、深入解读,并就其戏剧所表现的家庭伦理、生态伦理、性别伦理、宗教伦理等伦理思想的相互勾连和内在逻辑进行梳理,从而对奥尼尔其人其作所体现的伦理观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衡量和客观的评价。

(二)研究内容

本书在全面梳理、分析和评价国内外一个世纪以来对奥尼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奥尼尔在其戏剧创作中对伦理道德的追问,挖掘奥尼尔通过悲剧叙事对洗涤人类灵魂、道德理想的诉求。重点以奥尼尔伦理意识的形成、伦理主题在作品中的外化、伦理主题的具体表现和伦理叙事的特点为研究对象。

奥尼尔伦理意识的产生离不开20世纪初的社会环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发达的工业化阶段,物质财富的聚敛带来了商业主义的泛滥和信仰的断裂,并成为威胁现代人生存的巨大的异己力量,人类深感困惑、迷惘和不知所措。深受个体异化、信仰缺失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世纪初的美国文学家们普遍关注“伦理”,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高尚的道德精神。奥尼尔眷注人类命运,崇尚古希腊悲剧精神,关心埋藏于人类灵魂最深处的痛苦[126],具有强烈的道德忧患意识,体现了古希腊悲剧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思想。奥尼尔毕生以宽容的胸怀和伟大的同情心借助戏剧形式诉说着人类精神世界的荒原和个体生命灵魂的迷失。

奥尼尔的伦理思想外化于他的剧本之中,主要体现在他对家庭、性别、生态、种族和宗教等方面的各种错误的伦理取向的质疑,从而表达了他对高尚道德人伦的追求。奥尼尔向往幸福的家庭,他批判了《榆树下的欲望》中家庭的失衡和异化,揭露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家庭的痛苦与沉闷,他用舞台演出再现了家庭的道德危机,进而追求和谐的、符合伦理规范的家庭关系。奥尼尔并非男权主义者,相反,他不满《奴役》中罗伊尔斯顿先生的责任缺失,也批驳了《送冰的人来了》中希基对伊夫琳宽容忍耐的漠视,怒批了《诗人的气质》中梅洛迪的虚荣和蛮横,他在呼唤两性平等的伦理价值。奥尼尔痛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更憎恨对人类精神生态的摧毁。他揭露了船长基尼无视精神崩溃的妻子却表现出几近疯狂的贪欲和进行罪恶掠夺的丑陋面貌;嘲讽了《马可百万》中马可·波罗的唯利是图和中国姑娘阔阔真公主的宽容和超越,借此奥尼尔表现了追求和谐家园的生态伦理思想。奥尼尔背弃了天主教信仰,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从未离开上帝。他通过《发电机》中弗埃夫拥抱电器自杀和《无穷的岁月》中的约翰·洛文分裂为二到洛文的最后死亡,暗示了他们最终回到了上帝身边,灵魂与肉体得到融合,表达了奥尼尔关怀人类精神世界的宗教伦理意识。奥尼尔少数族裔的身份使他更加关注种族群体的身份归宿。奥尼尔赞扬《梦孩子》中黑人孩子的亲情和善良,同情《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中黑人吉姆的爱恋与无助,充分体现了奥尼尔对少数族裔群体,即主流社会的“他者”等边缘人群的关怀,显现了他的种族伦理思想。

奥尼尔是一位具有强烈道德关怀的戏剧家,他在其剧本创作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强烈的道德忧患意识。奥尼尔本人的人生经历是形成其道德忧患意识的内在原因。奥尼尔是爱尔兰移民的后裔,他们自身的文化成分被吸收和消解,原有的价值渐趋失落,他们陷入找不到身份认同的痛苦中。正是自身经历的心理焦虑和身份迷茫让奥尼尔产生了道德忧患意识,促使他在戏剧创作中对精神、信仰等道德价值的追寻。导致奥尼尔形成道德忧患意识的还有他的家庭环境和时代变迁的因素。奥尼尔的家庭与他在自传体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所描写的那个充满痛苦与沉闷的蒂龙四口之家如出一辙。冷漠的家庭关系使奥尼尔从小就渴望健康的家庭生活和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20世纪初美国社会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使人文精神价值走向衰落,这种伦理语境为奥尼尔道德忧患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此外,奥尼尔伦理思想的形成也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泽溉。道家信奉“天人合一”的伦理价值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127]奥尼尔吸取道学精华,在创作中追求人与超级自然特征的精神世界的统一,解构了西方二元对立的逻各斯形而上学思维。西方的伦理哲学传统也成了奥尼尔思想的源泉,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和黑格尔,从应有的人伦到科学的道德再到精神世界的追求,都对奥尼尔伦理思想的孕育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奥尼尔的叙事是伦理的叙事,其戏剧的叙事类型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模式,形成了自我叙事最有效的策略,即:解构性伦理叙事、狂欢化伦理叙事、身份伦理叙事和悲剧伦理叙事。奥尼尔颠覆了传统二元对立的思维习惯,消解了种族二元对立、东西方二元对立、物质与精神二元对立、男性与女性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奥尼尔把社会对立和冲突归咎于人类思维习惯的对立,所以他希望通过“重写人的意识来消解社会矛盾,减除人类的精神痛苦”[128]。奥尼尔通过解构式的叙事手段,消解对立的伦理价值,旨在建设一个公平、和谐的富有高尚道德价值的社会。

奥尼尔的戏剧具有普遍的人性关怀,他的戏剧以其别具特色的狂欢化叙事,“表达了平民喧哗的大众文化”[129]和对底层人的同情和关注。奥尼尔戏剧显现的狂欢意识使他的戏剧叙事富有狂欢色彩,他用狂欢化的叙事“书写底层人的生命价值,消解传统的以精英为中心的叙事模式和审美惯性”,[130],蕴含着巨大的狂欢精神。奥尼尔的创作通过狂欢化的伦理叙事,以艺术的形式揭示了社会阴暗面,也让人们渴望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新社会。

奥尼尔戏剧描写的是一群边缘化的“他者”,他的叙事是身份伦理叙事。在剧中,奥尼尔书写的种族“他者”、女性“他者”、底层人等非主流社会群体都是行走于边缘的人,他们徘徊在文明的边缘,没有说话的空间,一直苦于探寻自己的身份认同,饱受重塑其主体身份的艰难以及在获得认同过程所受的精神折磨。奥尼尔旨在告诉我们,“他者”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颠覆中心地位,建立多元共存的平等社会。

悲剧伦理叙事就是奥尼尔的创作思想,他认为人只有从悲剧中才能感受到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才能体悟到人生的崇高和伟大。他用悲剧的伦理叙事策略和悲剧的叙事伦理技巧展示隐藏在生活背后和人的心灵深处的伦理道德。奥尼尔塑造了一系列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基本上是一些被生活遗弃的、令人同情的、没有前途和没有地位的人,但是他们还在不断地为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奋斗,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悲剧色彩。

奥尼尔的剧作情节简单,回归自然;人物普通,回归本真;冲突微弱,回归平淡;语言单调,回归真实。奥尼尔的《加勒比斯之月》和《东航卡迪夫》根本没有故事情节,只是再现了水手们心灵上的空虚和道德上的堕落。奥尼尔追求的是用人物的命运吸引观众,而不是用出人意料的情节夺人眼球,这种叙事体现了他的剧本对真实人生和伦理道德的关照。奥尼尔在戏剧中塑造了底层人物的命运,从这些“肮脏下贱、下流龌龊的生活中搜寻理想化的高尚品质”[131]。这也体现了奥尼尔对普通人命运的道德关怀。奥尼尔的剧本从不渲染剧烈矛盾冲突,所描写的都是些普通人在普通环境中由于行为和性格差异而产生的痛苦和不幸,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道德反思。奥尼尔追求戏剧语言的百姓化,用普通的语言表达真实的人类感情,体现了他对人类情感的道德追问。

(三)基本观点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奥尼尔戏剧表达的主题是多方面的,但整体衡量,他的戏剧贯穿的是“伦理”思想,包含的是“伦理”的主题。他在剧本中描写了由于社会堕落、家庭冷漠、精神荒芜、道德沦丧所产生的各色伦理异化现象,表现了奥尼尔对当时道德失败现象的忧虑。他笔下的人物缺乏信仰、孤独封闭、没有责任心,他们在家庭、婚姻、身份认同等方面由于外界的压力而深陷伦理困境。奥尼尔利用戏剧创作向观众揭示了诸多个人、种族、宗教、社会和伦理价值的问题,激发读者和观众反思社会弊端、道德的沦落和伦理观念的混乱。他的剧本质疑和批驳了错误的伦理价值取向,唤起读者对各种道德的敬畏,提供了富有精神价值的伦理道德指引,启迪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坚守和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奥尼尔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怀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写作思路

本书以伦理学批评为主要路径研究奥尼尔戏剧蕴含的伦理主题,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量。其一,奥尼尔的戏剧作品创作于20世纪上半叶,其间正是美国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工业文明带来了社会物质的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也招致了道德观念的巨变。奥尼尔的戏剧应运而生,他创作的伦理环境和剧本中包含的伦理观念成为读者理解作品价值和意义的前提。其二,戏剧的伦理学批评视野独特、博采众长,以探究戏剧的伦理道德为重心,借鉴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等其他批评理论的研究成果,展开全方位的探讨。

本书从“伦理”这一传统文学母题出发,借用伦理学理论追索隐含于奥尼尔戏剧之中的伦理思想和奥尼尔的伦理道德观。首先,追问奥尼尔是否具有道德忧患和伦理意识;其次,追问奥尼尔伦理思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再次,追问奥尼尔伦理思想源于何处;最后,追问奥尼尔超越时代的道德追求和伦理理想是什么。

本书的主体部分分为六章。第一章探讨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关于“伦理”的思辨,追寻文艺理论视阈中伦理批评的演变和发展。接着,论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戏剧文学所处的伦理环境以及戏剧的伦理关怀。本章最后论述了身处西方伦理环境的剧作家奥尼尔的悲剧伦理艺术观和理想的道德价值观。第二章至第五章,笔者主要通过文本分析具体化奥尼尔的伦理思想。第二章论证了奥尼尔通过家庭成员的“冷漠”“沉闷”“失衡”和“异化”的情节,对“物质中心”的家庭伦理提出怀疑和批判,以期建立和谐幸福和充满爱情亲情的家庭伦理;第三章通过展示女性的软弱、无能和男性的粗鲁、残忍,对美国社会的性别伦理提出质疑和抨击,呼唤平等的富有责任感的性别伦理;第四章通过追杀和折磨等情节,斥责黑人被“他者”化的种族伦理道德,呼唤种族和谐团结的文化伦理;第五章借着写物质掠夺和精神贪欲,批判“金钱至上”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憧憬和谐快乐的生态环境和世外家园。第六章通过对奥尼尔全部49部剧本的细读,提炼出了奥尼尔的四大伦理叙事策略。开始和结尾分别是绪论和结论,其中绪论主要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状况、课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价值;结论部分概述了奥尼尔对人类道德滑坡的忧患和批判,揭示了奥尼尔的伦理思想和毕生奢望的具有人类情怀的伦理理想。

(二)研究方法

本书基于伦理学批评,并借助性别理论、解构主义理论、后殖民批评和伦理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认真梳理、分析和综合研究国内外奥尼尔文献资料和对奥尼尔49部作品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系统地、客观地分析了奥尼尔剧作的伦理内涵。

对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属于文学本体研究的回归,改变当下纯理论式的研究和文学唯美至上的研究态势,回归文学的本真和文学的社会功能。本书将从文本解析出发,探究奥尼尔戏剧中蕴含的伦理诉求、伦理实践,以及伦理理想。这一切研究均不能脱离对戏剧叙事的研究,因此在文本阐释的基础上,探索体现奥尼尔伦理价值取向的特殊的伦理叙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