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培训专家,他居住的地方,几乎是在纽约的地理中心点上,从他家步行一分钟,就可以到达一片森林。春天的时候,黑草莓丛中的野花白茫茫一片,松鼠在林间筑巢育子,马草长得高过马头。这块没有被破坏的林地,叫作森林公园。卡耐基常常带着雷斯到公园散步,雷斯是他的小波士顿斗牛犬,它是一只友善而不伤人的小猎狗;因为在公园里很少碰到行人,他常常不替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卡耐基和他的小狗在公园里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他好像迫不及待地要表现他的权威。
“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他呵斥着卡耐基道。“难道你不晓得这是违法的吗?”他进一步说道。
“是的,我晓得,不过我认为它不会在这儿咬人。”卡耐基回答道。
“你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子。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再看到这只狗没有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在公园里跑来跑去,你就必须去跟法官解释啦!”警察厉声说道。
卡耐基客客气气地答应遵办。
可是雷斯不喜欢戴口罩,卡耐基也不喜欢它那样,因此决定碰碰运气。事情起初很顺利,但接着却碰到了麻烦。一天下午,他们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又碰到了一位警察。
卡耐基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警官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没有托辞,没有借口了。上星期有警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道,“我晓得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么一条小狗出来玩玩。”
“的确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道,“但这是违法的。”
“像这样的小狗大概不会咬伤别人吧。”警察反而为他开脱。
“不,它可能会咬死松鼠。”卡耐基说。
“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他告诉卡耐基,“我们这么办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跑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结了。”
卡耐基感叹地想,那位警察,也是一个人,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因此,当他责怪自己的时候,唯一能增强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宽容的态度表现慈悲。
卡耐基处理这种事的方法是,不和对方发生正面交锋,承认对方绝对没错,自己绝对错了,并爽快地、坦白地、热诚地承认这一点。正因为是站在对方那一边沟通,对方反而会为他着想,整个事情就在和谐的气氛下结束了。
在日常生活中,说服已成为与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说服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要想成功地说服他人,不仅需要有巧言善辩的沟通力,亦需要攻心为上的技巧。
1.设身处地的说服谋略
卡耐基常租用某家饭店的大礼堂来讲课。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增加三倍。卡耐基便去与经理交涉。他说:“我接到通知,有点儿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如果我要是你,我也会那样做。因为你是饭店的经理,你的职责是尽可能地使饭店获利。”
紧接着,卡耐基为他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于办舞会、晚会,当然会获大利。但你撵走了我,也等于撵走了成千上万有文化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他们光顾贵饭店,是你花5000美元也买不到的活广告,那么,哪样更有利呢?”最终,经理被他说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即在于当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那样做”时,他已经完全站到了经理的角度。接着,他站在经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笔账,抓住了经理的诉求:赢利,使经理心甘情愿地把天平的砝码加到卡耐基这边。
2.一语中的的说服智慧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前出塞》九首之六中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其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两句可以说是透着大智慧、大谋略,说的是行军作战要先除敌之首恶。马易射,马倒,人不降则毙;王擒,敌不败则溃,两个“先”字,开人胸臆,提出了对敌要有方略,智勇并用。后来,这两句话也用来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那么,说服他人自然也是这样。
对于那些善于运用说服技巧的人来说,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比与对方不停地周旋更有效,它会使人的说服力大大提高。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淋漓尽致,足以成就大事。
汉代著名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一处专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贿赂,才为他们办事的。于是萧何被捕入狱,同时被审查治罪。廷尉(汉代的法官)为了讨好皇上,只要是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廷尉不惜用大刑迫使犯人服罪。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的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而不谋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
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感到非常惭愧。于是,立即下令赦免了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国安邦的大功。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就在周勃即将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尚未即位,先皇留下的皇帝玉玺在他手上,并且统帅主力部队北军的时候,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现在他已经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封地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才想起谋反呢?”
听了薄太后这一席话,文帝所有的疑虑,全都没有了,并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可以想象,倘若没有人在此二人大难临头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们辩白,讲明事实真相,分析得入情入理,他们二人能免去大难吗?一语中的说服法的言语威力是何其大呀!
3.以情动人的攻心说服术
“以情动人,润物无声”说的是一种说服的方略,也是一种说服的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攻心”。攻心说服最基本的要点之一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被说服者信服。
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据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理。所以,应该故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如果孩子知道免不了会遭受责备,你何不抢先一步,帮助他们认识到认错的好处呢?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觉你已经承认错误时,便不好再多加指责。如当孩子有求于对方时,你可以教会他一开始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鲁莽。”或:“我说的话虽是过分点。”此时,即使孩子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对方也不会因此而当面指责他。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对方会以宽大、谅解的态度对待他,忽视他的错误。如果能反复使用,则更能加强效果,还会使对方轻易地听完孩子的要求,并乐于接受他的要求。
戴尔·卡耐基认为,在与他人相处时,在与他人交换意见时,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有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样做,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4.以德服人的说服力量
《孟子·公孙丑上》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世上的人千人千面,千变万化,每个人都面临着适应人生、适应社会的问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大千世界,抱定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态度来适应人们个性的不同。即便是对冥顽不化的人,也要以诚相待来使他受到感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我之德化,来启人之良知。对于一般人来说,坚持我与美德与之相处,终可德化落后之人,保持真诚平和的人际交往。
正如偌大的星空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一样,社会中的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大小强弱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每个小小的空间里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习惯。然而这个世界实在太小,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却又非常多。每个人的生存空间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纵横交错、摩肩接踵、拥挤不堪的。所以要想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得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相互照应,尊重他人的处事方式、生活习惯,与人方便,维护平衡,寻求和谐,共同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体现出我们宽宏大度的胸怀。
世界是拥挤的,但是只要心理空间博大仁爱,你看待同一个世界的感觉就不一样。心中塞满了苦恼、私欲、小家子气,那么你拥有整个宇宙也觉得空间太小,太压抑。人人都拥有一个博大仁爱的心理空间,懂得尊重他人,能忍受痛苦、委屈,就会减少碰撞和摩擦,世界就会在心中变大,矛盾减少,欢乐增多,阳光灿烂,生存空间也就自然显得宽阔了。
后汉时期有名的义士陈重,是一个非常大度能自我牺牲的人。有一次陈重同宿舍的人回家,误将邻舍人的裤子带走了,裤子的主人怀疑是陈重拿的,陈重没有分辩一声就买了条新裤子送给那人。传说陈重一生中做了许多这样的事,他的一个同僚负债累累,有一天债主前来要债,陈重就不声不响地帮他还清了债务,而且事后闭口不谈此事。
自己明明没偷,人们却怀疑自己,陈重不但默认了,顶着小偷之名还了一条新裤子,还诚心诚意地破财替人赔偿,是不是太窝囊了呢?其实不是,陈重只是暂时牺牲了名誉,破了点钱财,消除了邻居的怨气,换来的却是平安和永久的信任,因为误会总有消除的时候。
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对其子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里所说的为与不为,具有朴素的辩证关系。小恶虽小不以为然,酿成大恶就悔之晚矣,所以不能因其小而为之。小善也是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小善就会变大善,所以虽小善也要为之,而且对他人的所作所为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从情感教育入手,从诚意出发,促使其自觉改掉小恶,完善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与人为善的美德。
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可这时,飞起一只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要求惩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拔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后来军中有人建议“割发代首”,于是曹操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头发替罪。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也被传为美谈。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说服他人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人口服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