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审计署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2013年,全国审计信息化的重点任务是论证“金审三期”工程,规划审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同时积极推广“金审二期”建设成果,为审计信息化实现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积极推广应用金审工程二期成果
为了总结交流多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署于2012年7月9日至11日在哈尔滨召开了以信息化为主题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刘家义审计长在会上全面阐述了今后一个时期审计信息化的目标、任务。会后,审计署根据会议精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做好金审二期工程和金审三期工程衔接期间审计信息化工作,探索构建国家电子审计体系,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审计管理系统(OA)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应用力度,并继续完善提升两个软件的功能;要逐步扩大联网审计范围,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做好金审三期工程的立项申报、系统运行维护等日常审计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和管理等15条指导意见。
二 科学设计金审三期工程建设任务及实现途径
金审工程的建设遵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于一期、二期的分步实施,审计署从事多年信息化建设的资深人士曾经通俗地概括出一个说法:金审一期,开发软件,解决工具,继续查错纠弊;金审二期,联网审计,提高效率,着力加强管理。金审三期的业务目标是构建“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精确定位、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
金审三期工程定位是,在金审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完善和发展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审计综合作业平台、国家审计数字化指挥中心、审计模拟仿真实验室和审计综合服务支撑系统,提升审计指挥决策、审计质量管理、数据汇聚与共享、数据综合分析等能力;以公共财政运行安全和绩效评价为重点,探索构建国家电子审计体系,初步实现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常态化审计监督,提升国家审计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能力,切实发挥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等项目审批文件的要求,从2012年9月起,审计署着手编制了《项目需求分析报告》。该报告构成《项目建议书》的一部分内容,力图通过开展业务需求分析,针对当前政务系统必须解决的紧迫社会问题,开展相关业务研究,通过相应的行政运行机制创新,形成业务解决方案;通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将业务解决方案转化为相应的信息机制,并基于信息机制量化计算业务量、信息量、业务发生规律等指标,形成技术解决方案,科学指导投资。
2012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指定的专家组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了初步评议,提出了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2013年1月至6月,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指示,将需求分析报告送署领导、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和审计系统部分单位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和发改委专家评审意见,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2013年3月,根据发改委要求和专家意见,同步开展了需求仿真分析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采取了公开邀请社会力量参加需求仿真分析工作的方式,共有近38个单位参与完成了系统建模仿真的准备工作。按照标准规范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业务应用建设、系统支撑能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建设和基础环境建设8个部分进行了分工。7月底基本完成了需求分析的建模仿真工作。随后结合前一阶段需求仿真分析的成果,初步完成了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写工作。并依据需求分析报告和电子政务工程管理有关规定起草了项目建议书初稿。期间,再次邀请发改委电子政务专家组有关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召开座谈会,结合金审三期立项申报准备工作,对金审三期技术路线、工作重点等提出意见建议。9月18日,需求分析报告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013年10月1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地方审计机关金审三期工程建设任务及投资协调会。介绍了金审三期工程总体建设方案及为地方审计机关提供的三种不同建设规模的备选建设方案,听取地方审计机关对金审三期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要求地方审计机关尽快确定建设方案,向本级发展改革部门作出投资承诺。
在开展需求仿真分析的同时,启动了金审工程三期项目项目建议书的编写工作。2013年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组织电子政务专家对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专家论证。12月18日,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7名专家对《金审工程(三期)项目项目建议书》再次进行了内部论证,提出了22条修改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截至2013年底,已经完成了《金审工程(三期)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最终修改,计划2014年1月正式报送国家发改委。
三 积极开展信息化科研,为金审三期工程提供技术储备
2013年,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研究先进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为金审三期的顺利开展和审计模拟仿真实验室的筹建做了一系列准备。研发了个性化审计舆情系统,为开展大规模的大数据收集做了技术储备;研发了审计成果智能分析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审计成果再利用的水平;设计了我国对外贸易安全审计分析系统的原型,针对外贸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探索了前沿可视化技术的审计应用,例如网络可视化、GIS技术遥感图像的应用,为审计指挥中心的展示功能进行了技术储备;探索了针对公共政策的审计仿真的基本理念、技术方法,并给出了针对社保政策的初步的审计仿真模型。
组织审计署科研所、中经网、南京审计学院等课题参与单位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动态监测审计方式和监测模型研究》课题研究和结题验收。组织完成了《审计行业信息智能处理分析与预警系统及其应用》的子项目《中央税收收入征管政策执行效果联网审计预警分析研究及审计应用》和《面向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审计模拟与仿真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的课题相关研究任务,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审计行业信息智能处理分析与预警系统及其应用》项目实施计划和两个课题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内容,对各课题参与单位工作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完成了项目和两个课题的2013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其中包括两个课题的科技报告,已上报科技部。
此外,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还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类依托单位,为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审计科研工作创造了条件。
四 健全计算机培训体系,稳步推进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2013年除继续开展中级培训、AO认证考试等工作外,创办了审计数据分析师高级培训班。审计数据分析师培训的背景是,近年来以特派办为代表的审计机关积极探索“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在推进数字化审计模式创新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审计成果。但与此同时,伴随“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也不断提升。这些都对计算机审计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一批既懂审计,又掌握统计学、统计分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具备审计电子数据的数据获取、安全管理和综合分析能力,熟悉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运用主流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工具,能够带领团队共同开展审计数据综合分析工作的计算机审计业务核心骨干。按照《审计署开展审计数据综合利用的试行意见》,经反复研究形成了《审计数据分析师高级培训班培训方案》。经过精心筹备,2013年6月初第一期审计数据分析师高级培训班在京开班,学员为计算机专业学科背景人员和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的审计人员,共53人,培训时长为55天。学员们系统学习了“数据库技术高级应用”“数据获取”“审计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管理”“云计算与大数据”5项核心内容,还穿插了审计典型案例分析及IT前沿技术应用讲座等环节。培训期间,石爱中副审计长看望了学员,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和交流。培训结束时,举行了审计数据分析师考试。
2013年,审计署以金审工程三期的需求分析仿真和建设方案论证为主线,积极开展了前期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为金审工程三期的顺利申报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应用技术推广处副处长 裴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