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与实践

马牧燕 吴韶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00192)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团队”的建设模式和经验体会。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学;教学团队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和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相同专业合并而成,原两校该专业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各招3个班,共200人左右。

经过多年富有成效的建设,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5年入选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200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完成好教育部、北京市、学校交办的专业建设任务,由电子信息工程系具有优秀素质和教学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着力探索和实践以建设特色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该教学团队在2008年9月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1 教学团队人员组成和工作分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由1名教授带头,有8名副教授人和2名讲师组成。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硕士学位10人,平均年龄40岁。团队中有1人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4人被评为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团队成员共主讲近40门课程,课程覆盖电子信息工程9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团队成员主持了《信号与系统》和《传感技术》2门校重点建设课程,参加《现代电子技术》1门校精品建设课程。指导毕业设计约330人,其中70%的课题来源是科研项目。主持或指导第五学期以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多门课程设计、和第七学期3周专业综合实践等。按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需要,根据团队中每位成员的特长,对主要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分工。

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定团队的工作计划;指导青年教师;主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以特色建设为出发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建设;制定出贯穿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整体方案;指导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以特色建设为出发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实验室工作。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团队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质量监控。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以建设特色为出发点的实践环节内容建设;负责将科研内容引入实验。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创新性实验体系建设和实践效果监控。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进行科研项目与教学过程结合的改革试点实践。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试点实践;负责团队网站建设。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实践效果监控。

团队主要成员之一负责根据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

马牧燕,1961.12,女,北京,硕士,副教授,副系主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北京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100192,ma_my@bistu.edu.cn,13621313567

2 教学团队设置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它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学、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技术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这种多学科交叉包括信息学科内部(如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交叉,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物理学、数学、生物学、材料学),涉及电子、计算机、信息和通信等领域,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和电子系统设计,以及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设计等。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超前性,目前国内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特别是电子系统设计的开发应用和高技术含量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甚少。因此,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对高校办学的一个迫切需求。特别对于北京市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更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应用型、综合型的专门技术人才。为适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程设置以电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平台,以通信、网络及多媒体信号处理为应用领域,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和锻炼实践与创新能力。

为适应专业建设需要,在组织专业教学团队时,突出学科交叉、专业覆盖面广、知识结构合理、技术力量全面等特色,以中青年教师组成,且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其中有硬件能力很强的教师,也有熟练掌握软件技术的教师,还有专长于算法的教师,容易利用团队的合作机制,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3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工作中心是:总结和发挥现有专业特色和优势,研究首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特性,完善和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包括专业特色与定位、课程体系和内容、实践环节和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

教学团队工作目标是:根据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人才工作范围分析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工作领域大致如下:研究、开发;质量保证、检测;运行维护;生产;销售、市场营销;安装、投入使用;资料管理、组织等。要体现出专业办学水平,就需要有更多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到研究、开发领域,这就需要培养出能成为“领军人物”的优秀毕业生。为此团队提出的建设目标是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我院承担的北京市“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建设学科的任务,研究科研与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就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思想,用培养出“尖子生”作为教学目标,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另外,兼顾大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加强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大多数学生能跟上技术发展,掌握有“一技之长”。

教学团队工作方法是:以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为实践场所,围绕着专业特色统一认识、整体规划、分工细化、实践改革,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团队工作重点内容有:

1. 面对日新月异、综合性越来越强的信息技术,调整、建立符合学生“出口”需要的教学体系。用一条贯穿前后教学内容的“优化的知识结构”主线,进行电子信息类课程群总体设计。

2. 整体设计实践性教学。打通各个实践环节,把让学生掌握的技术能力和技能分层次、分模块安排到各种实践环节中。要让学生能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设计、制作和调试电路,自己编制和调试软件,自己进行系统安装和测试。需要2~3年扎实的课程实验和应用实践培训。

3. 对专业课程群,探索选拔性、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尖子生”。

4. 探索“技能导向”培养方式,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方便就业。

4 教学改革中特色实践

教学团队能够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按照学校人才定位,扎实做好教学内容改革,把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非常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总结教学团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好的做法,有以下几点经验。

1. 重视制度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要求新到校工作教师在相关实验室坐班至少1年,熟悉有关实验设备、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读博士。要求青年教师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包括:走出去参加各种新教育理念、新技术的学习和交流;请知名专家到学校传经送宝;

2. 勤于学习与思考,更新教育思想

鼓励教师多角度研究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含义与特质,深入研究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探索一种能够体现出柔性化的培养过程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强调研究性教学理念,明确教师应该授课而非授书,关注兴趣培养;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辅助教学方式。

3. 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

把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根据学科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在完成北京市教委项目“嵌入式IPv6 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项目同时,新开设了有关“嵌入式”的相关课程和“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设计”等,根据本项目研究成果新增了“嵌入式信息系统课程设计”选题,扩大了学生受益面,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中引入了嵌入式相关的选题。还有,把科研成果做成“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在“通信技术”课程中介绍光发射/接收模块技术指标和工业环境下使用实例;在“传感技术”课程中介绍传感器特性时引入“绝缘电阻”的内容;开设一个综合性实验(4学时)“室温自补偿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来自科研。“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课程中2个综合性实验(均4个学时)来自科研。在历届毕业设计中与科研结合的题目和解决实际问题情况也比较普遍。统计2007年团队成员指导毕业设计情况,有97%题目类型是工程设计,题目来源是科研生产的占到总数的50%。

5 结语

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促进了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不断深化了教学改革成果;在建设专业的同时,显著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京教人〔2008〕17号关于实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