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过剩?她在家政界封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转机出现,初步认可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斜斜铺在王女士家的玄关,苏蘅正踮脚调整衣帽架上的儿童围巾。

门铃响起时,她听见王女士在客厅应了声“李经理“,指尖的动作顿了顿——金管家的李经理向来只在新人上岗前突击检查,这是苏蘅入职后第二次见她。

“苏阿姨!“厨房飘来的小米粥香被一声带着哭腔的喊叫声冲散。

小杰攥着空玩具盒从儿童房冲出来,眼眶红得像两颗浸了水的樱桃,“我的太空小火箭不见了!“

王女士刚把李薇让进客厅,闻言转身时差点撞翻茶几上的果盘:“昨天不是收在玩具柜第三层吗?“

“被怪兽偷走了!“小杰举起玩具盒重重砸在地板上,塑料零件崩得到处都是,“怪兽趁我睡觉钻进窗户,把小火箭吃掉了!“他踢开脚边的绘本,抽噎声里带着绝望的尖音,“我再也没有小火箭了......“

李薇捏着公文包的手指收紧。

她记得王女士的档案里写着“孩子因父母离异产生严重分离焦虑,近半年更换7位保姆“,上回那个有五年经验的育儿嫂就是被这阵仗吓走的。

此刻她盯着满地狼藉,余光瞥见苏蘅已经蹲了下去——没有手忙脚乱地捡玩具,没有急着说“阿姨帮你找“,而是把自己的额头轻轻抵上小杰剧烈起伏的后背。

“小火箭被怪兽偷走了,你一定很害怕对不对?“苏蘅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怪兽那么大,小火箭那么小,它被叼走的时候,是不是还在喊'小杰快来救我'?“

小杰抽噎的节奏乱了。

他抬起泪蒙蒙的眼睛,看见苏蘅的瞳孔里映着自己的倒影,像面会说话的镜子:“上次你说小火箭是宇宙护卫队的队长,对吗?“她从围裙口袋里摸出块蓝色软陶,“如果队长暂时走丢了,护卫队是不是需要先找到它的能量源?“

“能量源是......“小杰吸了吸鼻子,哭声弱成了抽气。

“是小杰的勇敢呀。“苏蘅把软陶塞进他攥紧的小手里,“你看,阿姨用太空泥做了个能量球,只要你牵着阿姨的手,我们一起念咒语,怪兽就会害怕,把小火箭吐出来。“她故意压低声音:“咒语是——'小杰的爱比怪兽大',要很大声哦!“

“小、小杰的爱比怪兽大!“小杰攥着软陶的手松开又握紧,抽噎着喊出来时,鼻尖还挂着亮晶晶的鼻涕泡。

王女士悄悄抹了把眼睛。

她记得三个月前同样的场景:自己蹲下来哄,孩子踢她;育儿嫂蹲下来哄,孩子抓人家头发;最后只能把自己锁在卫生间,听着客厅里的砸东西声掉眼泪。

可现在苏蘅半跪在地上,后背弓成个温柔的弧度,像片能接住所有风雨的云。

“我们先找怪兽可能藏在哪里好不好?“苏蘅轻轻托起小杰的下巴,用指腹擦掉他脸上的泪痕,“怪兽怕光,所以它可能藏在床底下、沙发后面,或者......“她突然眨眨眼,“玩具柜最上层的恐龙盒子里?“

小杰的眼睛亮了。

他拽着苏蘅的手往儿童房跑,路过李薇身边时,还抽着鼻子说:“李经理,你要帮我们一起找怪兽吗?“

李薇这才发现自己站得僵直。

她低头看公文包,才想起原本准备好的“检查工作“的说辞——检查保姆考勤记录、核对客户满意度表、观察家务完成度,此刻全堵在喉咙里。

她跟着走进儿童房,看着苏蘅半趴在地上,举着手机电筒往床底照:“哎?

那是不是小火箭的机翼?“

“找到了!“小杰尖叫着扑过去,沾了灰的小火箭被捧在掌心里,比他的笑容还亮。

苏蘅顺势把孩子抱起来转了个圈,发梢扫过他沾着灰尘的脸颊:“原来怪兽怕勇敢的小杰,把小火箭藏在床底就逃跑了。

现在我们要给小火箭洗个澡,再让它和能量球一起睡,明天它就能继续当宇宙队长啦。“

王女士蹲下来收拾地上的玩具,抬头时正对上李薇的目光。

李经理的公文包不知何时放在了沙发上,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包扣,眼神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某种松动的疑惑——就像有人拿钥匙轻轻捅了捅上了锈的锁眼。

“李经理喝温水还是柠檬水?“苏蘅抱着小杰从儿童房出来,额角沾着点床底的灰,语气却从容得像刚完成场学术答辩,“我刚煮了雪梨水,小杰说要给客人留最大的杯子。“

小杰立刻从她怀里挣下来,蹬着小短腿往厨房跑:“我去拿恐龙杯!“

李薇看着他蹦跳的背影,又看向苏蘅。

这个总被质疑“学历过剩“的姑娘,此刻围裙上沾着小米粥的渍,发绳松了几缕碎发,可她的眼睛亮得惊人——那是种把知识揉碎了喂给生活的光,比她硕士学位证书上的烫金还要耀眼。

“苏蘅。“李薇开口时,声音比早上出门前泡的茶还温了几分,“你...平时带孩子,都要背这些'咒语'吗?“

苏蘅擦了擦手,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是用不同颜色马克笔标注的“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旁边贴着张便签,是她用红笔写的批注:“对3-6岁儿童,需将'需要'转化为具象化场景(如'安全感=妈妈的吻+固定的睡前故事')“。

“不是背咒语。“她抬头时,阳光正好落在笔记本上,把“非暴力沟通“几个字照得发亮,“是把书里的'如何与孩子共情',变成小杰能听懂的'怪兽和能量球'。“

李薇的指尖轻轻划过笔记本边缘。

她想起昨夜在系统里翻苏蘅的培训记录——这个姑娘在新人考核时,别人背的是“擦玻璃要分三遍,厨房清洁重点在油污“,她却交了份三千字的《0-12岁儿童情绪管理在家政服务中的应用》。

当时她还在考核表上批注“理论过剩,缺乏实操“,此刻再看,那些被红笔圈出的“依恋理论““情绪颗粒度“,早就在小杰的笑声里扎了根。

“叮——“苏蘅的手机在茶几上震动。

她扫了眼屏幕,耳尖微微发红——是李薇昨晚发的消息“周先生十点到“,此刻时间显示九点五十分。

“李经理,我去换件干净围裙。“她把笔记本收进抽屉,转身时瞥见李薇正望着小杰的背影发呆,那目光里的审视早已碎成了星子,“您要是想检查工作,等会可以看看我整理的育儿日志,从小杰的排便规律到每日情绪波动都有记录......“

“不用了。“李薇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怕惊着什么,“我信你。“

窗外的风掀起纱帘,吹得茶几上的绘本哗啦翻页。

小杰举着恐龙杯从厨房跑回来,杯沿沾着点雪梨汁,在阳光下闪着蜜色的光。

李薇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系统里那条五星好评的末尾——王女士写的是“她不是保姆,是帮我和孩子找到彼此的引路人“。

此刻她终于懂了。

那些被她质疑的“学历过剩“,那些被同行笑话的“掉价读博“,原来早就在苏蘅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的瞬间,变成了比任何育儿经验都珍贵的东西。

楼梯间传来清晰的脚步声。

李薇抬头看向玄关,听见苏蘅在卧室应了声“来了“,然后是换鞋的轻响。

她的目光落在茶几上那本摊开的《发展心理学》上,书页间夹着的便签被风吹得掀起一角,上面导师的批注隐约可见:“当知识扎根于生活......“

脚步声在门前停住。

李薇摸出手机,在苏蘅的员工档案里,悄悄把“重点培养“改成了“核心储备“。

门开了。

(楼梯间的脚步声渐近,李薇抬头时,正看见个穿着深灰西装的男人站在玄关。

他手里提着个公文包,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满地狼藉的玩具,最后落在苏蘅沾着灰的围裙上——那是周砚。

门开的瞬间,穿深灰西装的男人抬眼。

周砚的目光先扫过满地被收拾整齐的玩具,再落向苏蘅——她刚换了件浅蓝格子围裙,发梢还沾着点床底的灰,却把小杰举在臂弯里,孩子正用沾着雪梨汁的手指戳她鼻尖,两人都笑出了酒窝。

“周先生。“苏蘅把小杰放下,顺手理了理他翘起的呆毛,“王女士说您今天来接小悠?

她在书房写作业,我去叫她。“

周砚的镜片微微反光。

他记得三天前王女士在家长群说新请的保姆“学历高得离谱“,此刻倒先注意到苏蘅围裙口袋露出半截笔记本,封皮上用荧光笔写着“儿童分离焦虑干预方案“。

“不用。“他出声时,李薇已经合上公文包站了起来。

女经理的指尖还捏着刚才翻看过的育儿日志,纸张边缘被她无意识折出细纹:“苏蘅,我先走了。“

苏蘅送李薇到玄关。

电梯门在两人身后闭合的刹那,李薇突然转身,公文包带扣撞在门框上发出轻响:“上周晨会我还说'招硕士当保姆是公司脑子进水'。“她盯着苏蘅围裙上的小米粥渍,喉结动了动,“但刚才小杰喊'怪兽怕勇敢的小杰'时,我手机弹出王女士新填的满意度表——她把'服务超出预期'那栏勾了三次。“

走廊的声控灯随着她的话次第亮起。

苏蘅看见李薇耳尖泛红,像被晒化的草莓软糖:“之前考核时我批你'理论过剩',是我眼界窄了。“女经理从包里抽出支钢笔,在自己名片背面快速写了行字,“这是培训部张主任的电话,你要是想做育儿类专项课程,我帮你争取资源。“

名片递到眼前时,苏蘅的指尖微微发颤。

她想起面试那天李薇皱着眉说“我们这行要的是手快心细,不是之乎者也“,想起培训时自己交的《儿童情绪管理方案》被压在档案柜最底层。

此刻名片上的字迹还带着墨水的潮意,写着“下周三下午两点,培训部试讲“。

“谢......“

“别谢我。“李薇打断她,转身按电梯键时又补了句,“是客户用五星好评抽醒了我。“电梯门开的瞬间,她突然回头:“对了,你那个笔记本......“目光扫过苏蘅口袋,“以后多记点,公司要做个'专业服务案例库',你是头个入库的。“

电梯门合上时,苏蘅听见李薇在里面小声嘀咕:“早知道硕士保姆能让客户主动写两千字好评......“尾音被电梯运行的嗡鸣吞掉,只余她耳尖的热度迟迟不散。

“苏阿姨。“小悠从书房探出头,扎着羊角辫的脑袋像朵会说话的向日葵,“周叔叔说要请你喝奶茶。“

周砚站在客厅里,公文包搁在茶几上,正弯腰帮小杰系歪了的鞋带。

他抬头时镜片反着光,语气却比刚才软了些:“王女士说你总给孩子们煮雪梨水,我猜你不爱喝甜的。“他指了指自己公文包上挂的熊猫挂件——和小杰刚才攥的软陶能量球一个颜色,“美式加奶,行吗?“

苏蘅摸了摸发烫的耳垂。

她想起李薇临走前改档案的动作,想起王女士昨天塞给她的手写感谢卡,想起自己投出57份简历时在出租屋哭湿的枕头。

此刻阳光穿过纱窗落在周砚的西装袖扣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撒在生活里的糖。

“行。“她应着,转身去厨房拿杯子,路过茶几时瞥见李薇落在沙发上的笔记本。

翻开扉页,是她用红笔写的备注:“当理论变成孩子的笑声,学历才真正有了重量。“

三天后,苏蘅在公司茶水间接到李薇的电话。

玻璃窗外的梧桐树正落着新叶,她捏着手机,听女经理的声音穿过电流:“张女士那边点名要你。“停顿两秒,李薇低笑一声,“她说在王女士朋友圈看到你教孩子认星座的视频,非说'能把发展心理学讲成童话的保姆,才配带她刚上小学的儿子'。“

挂电话时,苏蘅看见茶水间镜子里的自己——发绳还是那根褪了色的蓝皮筋,围裙口袋里的笔记本却鼓得像要撑破。

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掀起扉页那行导师批注:“知识的意义,是让每个平凡的日常都值得被郑重对待。“

她低头翻着新接的客户资料,忽然听见走廊传来李薇的声音:“把苏蘅的工牌换成金色——从今天起,金管家有了第一个'认证顾问级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