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徐安弑母案:宋代《折狱龟鉴》载离奇伦理案
北宋仁宗年间,庐州慎县有个名叫徐安的男子。此地隶属淮南西路,因傍依肥水,水路交通便利,市井颇为繁华。可徐安对这烟火生计毫无兴趣,整日于街头巷尾晃荡,与一帮游手好闲之徒称兄道弟,沾染诸多恶习。家中唯有他与老母亲刘氏相依为命,刘氏自丈夫早逝后,独自撑起门户,洗衣浆衫、做些女红,勉强维持生计,满心盼着儿子能走正道,成家立业,往后日子顺遂安稳,怎奈徐安的行径,让她的心愈发寒凉。
彼时的慎县,街头巷尾常设有赌坊,引得众人沉迷其中。徐安每日不是在赌坊里掷骰子、推牌九,妄图一夜暴富,就是与那帮混混在酒肆中肆意畅饮,挥霍钱财。输光了钱,便心急火燎跑回家,向母亲索要。刘氏虽家境窘迫,家徒四壁,仅靠那微薄的女红收入艰难度日,可每次瞧见儿子那副落魄模样,心中满是不忍,咬着牙、皱着眉,从自己积攒许久的辛苦钱里,东拼西凑,将钱交到徐安手中,同时苦口婆心地劝道:“儿啊,这钱来得不易,往后莫要再赌,寻个正经营生,踏实过日子。”徐安却对此置若罔闻,心安理得地接过钱,转身又扎进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赌坊之中。
一日,徐安在赌坊里运气极差,手气背到了极点,带去的钱如流水般迅速输光,还欠下了一屁股赌债。几个债主满脸横肉,凶神恶煞般将他团团围住,恶语相向,威胁道:“今日若不还钱,便打断你的腿!”徐安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趁着债主们稍有松懈,灰溜溜地逃出赌坊,慌不择路地跑回了家。
一迈进家门,瞧见母亲刘氏正弯腰在灶台前忙碌,烟熏火燎中,那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愈发憔悴。徐安眼睛滴溜溜一转,计上心来,快步上前,伸手便向母亲要钱,语气中满是不耐烦:“娘,快给我些钱,我有用处。”刘氏停下手中动作,直起腰,看着眼前不成器的儿子,心中满是无奈与失望,眼眶微微泛红,颤抖着双手,从怀里掏出几文钱,递到徐安面前,声音略带哽咽地说:“儿啊,这是娘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钱,你拿去,可别再去赌了,听娘的话,找个正经活儿干吧,咱这日子,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徐安一把夺过钱,脸上露出嫌弃的神色,嘴里嘟囔着:“就这么点钱,能顶什么用?还不够我翻本的零头呢。”说罢,转身抬脚就要出门。刘氏见状,心中一紧,急忙伸手拉住他,苦苦哀求道:“儿啊,你就听娘一句劝吧,再这么赌下去,咱们这个家可就彻底完了,往后可怎么活啊。”此时的徐安,因输钱一事本就心烦意乱,被母亲这么一拉,心中那股无名火“噌”地一下蹿了起来,猛地甩开母亲的手,大声吼道:“你个老太婆,别挡我的路,我今天非得把输的钱赢回来不可,否则我这面子往哪儿搁!”
刘氏被徐安甩得一个踉跄,身体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她看着儿子那凶狠狰狞的模样,心中满是悲凉,泪水夺眶而出,不禁放声哭喊道:“你这不孝子,怎么就不听娘的话呢,娘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你却这般对待我。”徐安却充耳不闻,对母亲的哭诉无动于衷,头也不回地踏出家门,那决绝的背影,仿若对这个家再无一丝眷恋。
徐安在外面游荡了一整天,试图寻找机会翻本,可霉运依旧如影随形,带去的钱再次输得干干净净。夜幕降临,月色如水,洒在寂静的街巷,徐安垂头丧气,脚步沉重地回到家中。一推开门,屋内光线昏暗,借着那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月光,他看到母亲正坐在破旧的椅子上,默默流泪,身影在昏暗中显得格外孤寂、凄凉。徐安心中不仅没有一丝愧疚,反而因输钱的事情愈发迁怒于母亲,在他那被赌瘾和贪婪蒙蔽的心里,竟荒唐地想着:要是母亲能多给他点钱,他今日说不定就能时来运转,把输的钱全部赢回来。
越想越气的徐安,理智彻底被愤怒和恶念吞噬。他双眼通红,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灶台上那把寒光闪闪的菜刀上。鬼使神差般,他悄悄地走过去,伸手握住菜刀把柄,一步步朝着母亲逼近,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缓慢,仿佛在走向深渊。刘氏正沉浸在悲伤与绝望之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儿子的异常举动。当她抬起头,猛然看到徐安手持菜刀,满脸狰狞地站在面前时,吓得瞪大了眼睛,瞳孔急剧收缩,惊恐地问道:“儿啊,你这是要干什么?娘可是生你养你的亲娘啊。”
徐安咬着牙,牙齿咯咯作响,恶狠狠地说:“都怪你,给的钱这么少,害我输了个精光,在那帮兄弟面前丢尽了脸。今天我就让你知道我的厉害,让你后悔不给我更多钱。”说完,他高高举起菜刀,毫不犹豫地朝着母亲砍去。刘氏见状,拼命地躲避,双手在空中慌乱地挥舞,试图抵挡这突如其来的灾祸,可她年老体弱,身体早已不如往昔,哪里是被恶念冲昏头脑的徐安的对手。几刀下去,鲜血四溅,刘氏倒在了冰冷的血泊之中,当场身亡,眼睛瞪得大大的,满是难以置信与绝望。
徐安杀了母亲后,一开始还有些惊慌失措,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手中的菜刀“哐当”一声掉落在地。他看着母亲那渐渐失去生机的尸体,心中也涌起一丝害怕,双腿发软,差点站立不稳。可没过多久,他心中的贪婪如野草般疯狂生长,迅速战胜了恐惧。他脑海中盘算着,母亲死了,往后便没人管束自己,正好可以无拘无束地生活,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说不定还能从母亲身上找到一些值钱的东西,好拿去偿还赌债,继续逍遥快活。于是,他强忍着内心的不安,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把那原本就简陋的屋子翻了个底朝天,衣物扔得到处都是,家具也被翻得乱七八糟,可一番折腾下来,却只找到了几件破旧不堪、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和几文零散的铜钱。
徐安不甘心就这样一无所获,他那贪婪的目光又缓缓投向了母亲的尸体。他心存侥幸地想着,母亲身上会不会藏着什么值钱的首饰之类的东西,毕竟这么多年,说不定她偷偷攒下了些宝贝。于是,他全然不顾人伦道德,弯下腰,颤抖着双手,开始在母亲的尸体上摸索。就在这时,他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他的心上,吓得他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急忙躲到角落里,大气都不敢出,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仿若要冲破胸膛。
来人正是邻居张老汉。张老汉年过半百,为人忠厚老实,平日里与刘氏关系颇为不错,时常互相帮衬。今晚见刘家一直黑灯瞎火,与往日不同,心中觉得有些蹊跷,放心不下,便踱步过来看看。他走到刘家门前,发现门半掩着,并未上锁,便伸手轻轻推开门,同时喊了几声“刘大嫂”,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却久久没人应答。张老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觉得不对劲,便小心翼翼地走进屋去。一进屋,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月光,他看到地上有一大滩暗红色的血迹,在月色下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刘氏的尸体就静静地躺在血泊之中,一动不动。张老汉吓得差点叫出声来,身体摇晃了几下,差点摔倒,他定了定神,强忍着内心的恐惧,转身赶紧跑出去,一路小跑,找到了保长。
保长听闻此事,深知事情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赶往县衙报案。彼时的县衙,负责维护一方治安,处理各类案件,接到报案后,知县王大人不敢懈怠,马上带领一众衙役,点起火把,匆匆朝着徐安家赶来。
王大人一进屋,看到现场的惨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查看了刘氏的尸体,只见伤口深浅不一,有的地方深可见骨,有的地方则稍浅,显然是被人用凶器反复砍杀所致。而且,屋内一片狼藉,物品散落一地,柜子被翻得乱七八糟,抽屉也被拉了出来,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像是经历了一场疯狂的洗劫。
王大人开始有条不紊地询问邻居们情况。张老汉便把自己发现尸体的经过,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王大人又问:“你们可知道这刘氏平日里可有与人结仇?行事作风如何?”邻居们纷纷摇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刘大嫂为人和善,心地善良,平日里与人相处融洽,从未与人有过争执,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啊。”
王大人又问:“那她儿子徐安呢,平日里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时,一个年轻的邻居站出来说道:“这徐安啊,可不是个好东西。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知道赌博,把家里的钱都输光了,还经常找他娘要钱。他娘要是不给,他就打骂他娘,周围的人都知道他这德行。”王大人听后,心中有了几分怀疑,暗自思忖,觉得徐安有很大的作案嫌疑,毕竟从邻居们的描述来看,他与母亲关系紧张,且有暴力倾向,结合现场情况,种种迹象都指向了他。
于是,王大人果断下令,让衙役们四处寻找徐安。衙役们领命后,兵分几路,在县城的各个角落展开搜查,大街小巷、酒肆赌坊、破庙废宅,都不放过。经过一番仔细搜查,终于在城外一个偏僻的破庙里找到了徐安。此时的徐安,正蜷缩在角落里,身体瑟瑟发抖,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周围一片漆黑,唯有从破旧屋顶缝隙中透进来的几缕月光,洒在他那狼狈不堪的身上。衙役们二话不说,上前将他一把抓住,押回了县衙。
徐安被带到县衙大堂上,大堂内庄严肃穆,两旁衙役手持水火棍,威风凛凛。王大人坐在公案后面,面色威严,一拍惊堂木,喝道:“徐安,你母亲刘氏被人杀害,现场一片狼藉,你可知此事?如实招来!”徐安低着头,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嗡嗡叫:“大人,我……我不知道啊。我今天一直在外面,刚刚才回来,就发现我娘……”王大人冷哼一声,目光如炬,盯着徐安说道:“你还敢狡辩。有人说你平日里经常打骂你母亲,今日又有人看到你在案发前与你母亲发生激烈争执,你还不从实招来,莫要自误!”
徐安一听,心中害怕极了,额头上冒出密密麻麻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他知道自己无法抵赖,证据确凿,再怎么狡辩也无济于事,于是只好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他跪在地上,身体不停地颤抖,痛哭流涕,说道:“大人,我错了。我不该因为赌博输钱,就对我娘起了杀心。我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对不起我娘啊。”
王大人听后,气得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拳头,再次一拍惊堂木,怒声说道:“徐安,你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之罪,天理难容,人神共愤!来人啊,将徐安押入大牢,等候发落,定要严惩不贷,以正国法!”
此案经审理后,徐安因弑母之罪,被判处死刑。消息传出后,整个庐州慎县都为之震惊。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议论此事,感叹这徐安竟然做出如此违背人伦道德的事情,实在是罪有应得。而这起离奇的伦理案,也被记载在了宋代的《折狱龟鉴》之中,成为了后人警示的案例。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道德底线,尊重长辈,珍惜亲情,切不可因一时的贪念和冲动,做出让自己后悔莫及、遗臭万年的事情。
在宋代的社会环境下,伦理纲常被视为重中之重,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孝道乃是立身之本、治国之基。像徐安这样弑母的行为,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严重挑战,冲击了人们心中最基本的道德认知。此案发生后,当地的乡绅们纷纷组织起来,出资出力,在集市、学堂等场所,通过宣讲、立碑等方式,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以徐安为戒,莫要重蹈覆辙。学校里的先生们也以此案为例,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述案件经过,教导学生们要尊敬父母,遵守道德规范,传承良好家风,期望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道德的种子,让他们明白伦理道德的不可侵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