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重庆姐弟坠亡案》:窗台疑云:消失的防护栏
2020年11月2日,重庆的天空被厚重如铅板般的云层严严实实地笼罩着,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渝北区某小区内,平日里宁静祥和,绿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楼房错落有致,一切看似如往常一样平静,谁也未曾料到,一场足以撕裂人心、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即将在此轰然上演。
在这个小区的一栋高楼里,15楼的一户人家中,住着张波和他的两个孩子。姐姐雪雪(化名)年仅2岁多,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整天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可爱年纪,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纯真的光芒;弟弟洋洋(化名)还不满1岁,白白胖胖,粉嫩的小脸上带着婴儿特有的奶膘,时常发出软糯的笑声。此时,张波正在屋内忙碌着一些琐事,一会儿整理着杂乱的衣物,一会儿收拾着茶几上的玩具,而两个孩子则在客厅尽情玩耍。雪雪拿着她心爱的毛绒小熊,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和小熊讲述着只有她自己才懂的故事;洋洋则坐在爬行垫上,摆弄着五颜六色的积木,试图将它们搭成心中理想的模样。
突然,一声凄厉得近乎绝望的惨叫,犹如一道尖锐的闪电,瞬间划破了小区原本的宁静,紧接着是重物坠地那沉闷且令人心悸的声响。周围的邻居们正各自忙碌着,有的在准备午饭,有的在悠闲地看电视,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人的心间,吓得大家不轻。他们纷纷慌乱地跑到窗边查看情况,只见楼下的地面上,两个幼小的身躯静静地躺在那里,小小的身体蜷缩着,毫无生气。鲜血在他们身边肆意蔓延开来,迅速染红了冰冷坚硬的地面,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小区居民们见状,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双手捂住嘴,惊恐地瞪大了眼睛;有的则慌乱地掏出手机,手指颤抖着拨打120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很快,救护车和警车一路呼啸而至,尖锐的警笛声和救护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这片区域原本的宁静。医护人员迅速跳下车,推着担架车,一路小跑来到孩子身边,他们熟练地对两个孩子进行急救,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各种急救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孩子伤势过重,尽管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最终还是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他们幼小的生命。警察到达现场后,表情凝重,迅速拉起了警戒线,将现场封锁起来,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调查工作。
与此同时,孩子的父亲张波得知消息后,犹如被一道惊雷击中,整个人瞬间失去了理智,疯了似的从楼上冲下来。他脚步踉跄,几次差点摔倒,头发凌乱,双眼布满血丝。跑到孩子身边后,他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抱住孩子,那双手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似乎想要将孩子重新拉回自己的怀抱。他放声大哭,哭声中充满了绝望、痛苦与自责,那悲痛欲绝的哭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周围的邻居们也都纷纷摇头叹息,眼中满是怜悯,对这两个年幼孩子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不已。
警方在初步勘察现场后,发现了一个极为可疑的线索——事发房间的飘窗防护栏螺丝有明显的人为松动痕迹。正常情况下,防护栏的螺丝应该是紧固得严严实实,像忠诚的卫士一般,牢牢地守护着窗户,防止孩子发生意外坠落。但如今这些螺丝却被松动,螺纹处有明显的拧动痕迹,螺丝帽也有些许磨损,这绝不可能是偶然现象。警方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多年丰富的办案经验,察觉到这起看似意外的坠楼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他们开始围绕这一疑点展开深入调查,而孩子的父亲张波,作为第一现场的亲历者,自然而然成为警方询问的首要对象。
张波泪流满面,声音带着哭腔,向警方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他说,当时自己正在屋内收拾东西,一会儿整理衣柜里的衣物,一会儿擦拭着桌子上的灰尘。两个孩子在客厅玩耍,雪雪在一旁搭积木,洋洋则在摆弄着小汽车。突然,他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巨响,那声音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他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他赶紧慌乱地跑到窗边查看,眼前的一幕让他瞬间如坠冰窟,两个孩子竟然从飘窗坠落了下去。他完全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整个人都懵了,然后就不顾一切地冲下楼去。讲述过程中,张波时而低头掩面哭泣,时而目光呆滞,仿佛仍沉浸在那可怕的场景中无法自拔。
警方仔细地听着张波的叙述,同时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的表情和神态。从表面上看,张波确实表现得非常悲痛,双眼红肿,泪水不停地涌出,声音也因为哭泣而变得沙哑,似乎对孩子的坠亡感到无比自责和难过。但警方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深知不能仅凭表象就轻易相信一个人的说辞。毕竟现场那被人为松动的防护栏螺丝,实在是太可疑了,犹如一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警方心头,让他们不得不对张波的话保持警惕。
警方开始对张波的社会关系进行地毯式调查。他们发现,张波和孩子的母亲陈美霖(化名)已经离婚。离婚后,经过一系列协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归张波所有。这一情况让警方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怀疑,难道这起坠楼事件与张波的婚姻状况有关?难道是离婚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亦或是抚养权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利益纠葛,从而引发了这场悲剧?警方决定进一步深入调查张波和陈美霖离婚后的各种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张波在离婚后结识了一名女子叶诚尘(化名)。叶诚尘家境优越,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衣食无忧。与张波交往后,她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对张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张波开始频繁出入一些高档场所,穿着打扮也逐渐变得时尚起来。更重要的是,警方在调查叶诚尘的过程中,发现她与张波之间的聊天记录存在诸多异常之处。这些聊天记录中,多次提到了关于孩子的问题,而且言辞之间似乎透露出一种想要摆脱孩子的意思。有的聊天记录中,叶诚尘直白地表示孩子是他们之间的累赘,甚至用一些较为恶毒的语言来形容孩子。警方觉得事情越来越蹊跷,迷雾重重,他们加大了调查力度,对张波和叶诚尘的行踪进行了详细的排查。通过查看监控录像、走访周边群众,发现在事发前的一段时间里,张波和叶诚尘频繁见面,而且每次见面后,张波的行为举止都显得有些异常。他时而神情紧张,时而又若有所思,仿佛在谋划着什么重大事情。警方开始怀疑,这起看似意外的坠楼事件,很可能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案,而张波和叶诚尘极有可能就是幕后黑手。
为了证实这一推测,警方继续深入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对事发房间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勘查,一寸一寸地检查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可能存在的其他证据。警犬也参与到勘查工作中,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在房间内仔细搜寻。同时,对张波和叶诚尘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进行了走访调查,从他们的工作伙伴到生活中的密友,一个一个耐心询问,希望能够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线索。警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试图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拼凑出事件的全貌。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了张波和叶诚尘。警方发现,在事发前几天,张波曾经购买过一些工具,包括扳手等,通过调查购买记录和商家提供的监控视频,确定了张波的购买行为。这些工具很可能就是用来松动防护栏螺丝的,扳手的型号与防护栏螺丝大小匹配,而且上面还检测出了与现场相同的微量金属碎屑。而且,叶诚尘在事发当天也曾经给张波打过多个电话,通话记录显示,通话时间集中在事发前后,电话时长不等,似乎在催促着什么事情。通过对通话基站的定位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两人在事发时的紧密联系。
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之后,警方决定对张波和叶诚尘实施抓捕。行动前,警方制定了周密的抓捕计划,确保万无一失。当警察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张波和叶诚尘面前时,两人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犹如被抽去了脊梁骨,身体开始微微颤抖。面对警方出示的如山铁证,他们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一开始还试图狡辩,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最终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原来,张波在与叶诚尘交往后,叶诚尘一直嫌弃张波带着两个孩子,认为这两个孩子是他们之间的阻碍,是通往所谓“幸福生活”路上的绊脚石。为了能够顺利在一起,享受叶诚尘所描绘的“美好未来”,张波和叶诚尘竟然丧心病狂地策划了这起杀害孩子的案件。他们经过多次商量,在昏暗的房间里,压低声音,反复讨论作案细节,决定利用张波照顾孩子的机会,松动防护栏螺丝,制造孩子意外坠楼的假象。事发当天,张波按照计划,趁孩子在客厅玩耍时,偷偷拿着扳手,来到飘窗边,紧张地四处张望,确定孩子没有注意到自己后,迅速蹲下身子,用扳手小心翼翼地松动了防护栏螺丝。然后,他故意离开房间,装作若无其事地在其他房间走动,任由孩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靠近飘窗。最终,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在对危险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靠近了松动的防护栏,导致防护栏失去支撑,两个孩子不幸坠落身亡。
这一案件真相大白后,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人们在街头巷尾热议,无法想象,作为父亲的张波竟然会为了自己的私欲,亲手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推向死亡的深渊。而叶诚尘,作为一个成年人,也竟然参与了如此残忍的犯罪行为,她的行为违背了基本的人伦道德和法律准则。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春天的微风、夏日的蝉鸣、秋天的落叶、冬日的飘雪,都还未曾领略,就被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女友无情地剥夺了生命,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重庆姐弟坠亡案,成为人们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它像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黑暗,在金钱、欲望和所谓的爱情面前,有些人竟然可以如此泯灭良知。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面对亲情和利益的抉择时,有些人竟然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这起案件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都应肩负起责任,保护好每一个幼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