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玩具盒中的沉思与源头的凝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引言:家宴上的奇异恩典

夜幕低垂,家中的小餐厅里,昏黄的灯光温柔地洒在餐桌上,将饭菜的热气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这是一个寻常的夜晚,窗外是都市惯有的喧嚣,渐行渐远的车辆声,邻家隐约的谈笑,混杂成一片模糊的背景音。室内,家人围坐,碗筷间或轻碰,发出清脆的声响,夹杂著日常的问候与分享。空气中瀰漫著饭菜的香气——红烧肉的浓郁、清炒时蔬的爽口、米饭的纯粹甜香——这些熟悉的味道本应带来安心与慰藉。

我坐在其中,如往常一般,参与著这场家常的聚会。口中咀嚼著食物,感受著它们的滋味与温度;耳中听著家人的对话,偶尔点头,偶尔微笑,偶尔插上一两句无关紧要的话语。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当然,是千万个家庭中,千万个夜晚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幕。

然而,就在这平凡的底色之上,一种奇异的感觉,如同一滴墨汁滴入清水,悄然无声却又迅速地扩散开来。起初,它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像是一阵极轻的耳鸣,或是一闪而过的错觉。但渐渐地,它变得清晰,变得强烈,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开始将我的意识从这具身体、这个场景中轻轻抽离。

我依旧能感觉到椅子的坚实,能看到对面亲人脸上的表情,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在耳边迴响。但同时,我的视角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它不再局限于这双肉眼的视野,而是开始向上、向上……缓缓升腾。

房间的墙壁,那些平日里给我安全感与归属感的界限,此刻在我眼中开始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特质。它们不再是坚固的屏障,反而像是……一个容器的边缘。是的,一个盒子。一个四四方方的,如同孩童玩耍时用的玩具盒子。

这个念头一旦生起,便如初春的藤蔓般,以不可遏止的势头在我心中疯长蔓延。我看到自己,那个正襟危坐、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我”,连同餐桌、椅子、饭菜,以及身边的每一位家人,都成了这个巨大玩具盒子底部的微缩模型。他们,或者说“我们”,是那样地专注于眼前的方寸之间,浑然不觉自己已然成为某种更高维度凝视下的景观。

而“我”,那个抽离出去的意识,正悬浮于这个“玩具盒”的上方,透过一个敞开的、无形的“屋顶”,静静地向下俯瞰。

盒子里的那个“我”,面容清晰,动作如常。我能“看”到他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豆腐,小心地吹了吹热气,然后放入口中。我能“听”到他说话的声音,语气平和,内容是关于今天工作的一些琐事。他看起来那么小,那么投入于他所扮演的角色,那么沉浸在他所处的环境之中。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精确无误地按照某种惯性运行著,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就在他的头顶上方,有“另一个我”正以一种全然不同的视角,冷静而悲悯地凝视著他。

这一刻,时间与空间似乎发生了奇妙的折叠与重合。我在盒中,经历著尘世的悲欢离合、柴米油盐;我亦在盒外,观察著这一切的发生,如观掌中纹。我是那个热切的参与者,也是那个疏离的旁观者。两个“我”同时存在,一个在下,忙碌而投入;一个在上,宁静而了然。

哪个是我?哪个是真实的我?哪个又是虚幻的泡影?

一个声音,并非来自耳膜的振动,而是直接在我心灵的至深之处响起。它清晰、沉静,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与温柔:「你不在盒子里面。盒子里面的是假的你,是『小我』。盒子上面的是真的你,是『大我』。盒子上面的你,在源头。在源头,你就是个小玩具。」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我长久以来被世俗观念和惯性思维所笼罩的混沌。一个全新的世界,或者更准确地说,一个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在我面前轰然洞开。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释然,彷彿长久以来困扰我的谜题,终于在此刻显露了它最核心的答案。

这本书,便是从这个奇异而深刻的「玩具盒体验」开始,记录下那些关于「小我」、「大我」、源头、妄念与实相的探索、追问与沉思。它不是一套理论的构建,更像是一段心灵旅程的忠实描绘,希望能为同样在迷雾中求索的你,提供一丝微光,一份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