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电波之外
颜书瑶悬在发送键上的手指微微颤抖,三秒的停顿仿佛三个世纪般漫长。指尖轻触屏幕,邮件终于发出,她长舒一口气,目光再次扫过屏幕上那封被反复修改五次的邮件:
“尊敬的失眠商人,您精准地触及了媒体从业者内心的隐痛——在煽动共鸣与消费情感间,我们该如何自处?我深知,真正的界限不在于言辞的公开,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态度……”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颜书瑶如释重负地靠向椅背,端起那杯早已冷却的咖啡,轻抿一口,苦涩在舌尖蔓延。窗外,夜色如墨,电台大楼的灯火渐次亮起,宛如点点繁星。她鲜少如此郑重其事地回复听众的批评,通常这类事务都由助理代劳。但这位“失眠商人”的质疑却如手术刀般精准,直戳她内心深处反复自问的问题。
办公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爸爸”二字让她心头一紧。颜书瑶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书瑶,吃饭了吗?”颜国强温和的声音传来,却藏不住那份关切与忧虑。
“还没呢,爸,刚忙完工作。”颜书瑶转动着僵硬的脖颈,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
“这么晚了还在忙?电台的工作太不稳定了,你这样身体怎么吃得消?”颜国强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李叔叔那边还在问,教育局的宣传岗位,朝九晚五,待遇又好,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爸,我说过很多次了,我喜欢现在的工作。”颜书瑶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倔强。
“可一个女孩子,天天这么晚回家,做这种……这种帮人解决感情问题的工作,能有什么出息?”颜国强的失望透过电话线传来,“你都28岁了,该考虑稳定下来了。”
颜书瑶只觉胸口一阵压抑,每次与父亲通话,话题总会绕回这个死结。“我的节目帮助了很多人,对我来说,这就是意义所在。而且收听率一直不错……”她不自觉地撒了个谎,脑海中浮现出昨天总监那严肃的脸庞和警告的话语。
“唉,你从小就固执。”颜国强叹了口气,“周末回家吃饭吗?你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这周六要录节目,下次吧。”颜书瑶松了口气,话题总算转移。
挂断电话后,她盯着电脑屏幕发呆,直到新邮件的提示音将她拉回现实。
发件人:失眠的商人
主题:Re:关于情感的真实性
“主持人,感谢你的回复。我欣赏你的坦诚,却对你的乐观持保留态度。当听众将你们的声音当作情感的止痛药,而非直面问题的动力时,是否反而延长了他们的痛苦?——IS”
颜书瑶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种直截了当的交流让她久违地感到兴奋。她迅速回复:
“亲爱的IS,止痛药有时是必需的,它给予人等待伤口愈合的力量。我从不认为一档节目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如果能让人在孤独时感受到被理解,或许就是改变的开始……”
发送后,她灵感如泉涌,迅速翻开笔记本,写下新节目的构思:“情感止痛药与心灵维他命——我们如何在脆弱时寻求帮助而不依赖?”
与此同时,周沉毅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手机屏幕亮起,显示新邮件已到。他放下手中的季度报表,点开那封来自“深夜频率”的回复。读完内容,他的眉头渐渐舒展。这位女主播比他想象中更有思想深度,面对批评既不防御也不敷衍,而是坚持立场且保持开放。
他正欲回复,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
助理林妍抱着一叠文件走进来:“周总,这是市场部重新拟定的推广方案,请您过目。另外,今晚与陈董事的饭局安排在七点,翡翠轩三楼。”
“知道了。”周沉毅点头,目光再次回到电脑上。
林妍并未立即离开,而是犹豫地站在桌前:“周总,您要的那档电台节目的资料我已经整理好了。‘深夜频率’的主持人真名叫颜书瑶,29岁,毕业于B大新闻系,从业6年,这档节目做了3年。虽然近期收听率有所下滑,但固定听众群体忠诚度很高。”
周沉毅接过文件,表情依旧平静:“我没让你调查主持人。”
林妍眨了眨眼:“我想您可能需要全面了解……节目相关资料在第二页。”
等助理离开后,周沉毅翻开文件,目光在主持人照片上停留了几秒。照片中的女子面容柔和,双眼明亮,与他想象中的形象相差无几。
他继续往下翻阅,发现一份详细的收听数据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深夜频率”的核心听众群是25-35岁的都市白领,女性占70%,节目在深夜情感类节目中口碑排名前三,但近期广告收入确实在下滑。
周沉毅合上文件夹,重新看向电脑屏幕。他回复道:
“颜主持人,如果理解是改变的开始,那么接下来呢?人们习惯于在电波中倾诉,却在现实中沉默。你不觉得这种‘被理解的幻觉’反而成了逃避行动的借口吗?——IS”
发送后,他看了看手表,距离饭局还有一个半小时。通常此时他会再处理几份文件,但今天他却打开了电台APP,找到“深夜频率”的往期节目列表,点开了最近一期。
颜书瑶的声音在办公室里缓缓流淌:“……当我们说‘没人理解我’时,是否也关闭了理解他人的可能?今晚我们来聊聊双向的理解……”
周沉毅靠在真皮座椅上,闭上眼睛。不知为何,这个声音让他想起大学时代在图书馆度过的那些下午,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哲学书上,那时他还会为纯粹的思想交锋而兴奋不已。
周五晚上11:30,颜书瑶坐在录音室里,戴上耳机。红灯亮起,背景音乐渐弱。
“晚上好,这里是‘深夜频率’,我是书瑶。今晚的节目有些特别,我们要讨论一位听众提出的尖锐问题——情感节目是在帮助人们,还是在让人们更沉溺于自己的情绪?”
她的声音比平时更加坚定有力:“这位署名‘失眠的商人’的听众认为,公开讨论私人情感可能将痛苦商业化。我思考了一周,想在这里回应:真正的理解从不廉价,而敢于直面自己的情感,正是行动的第一步……”
导播间外,徐薇靠在门边听着,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她比颜书瑶早两年进电台,却一直未能拥有自己的固定节目。
“又在装深沉,”她对旁边的实习生说,“这种文艺腔调现在谁还听啊?数据都跌成那样了。”
实习生尴尬地笑笑,不敢接话。
徐薇看了眼手表,转身向总监办公室走去。张美玲还在加班,这正合她意。
“美玲姐,还没走啊?”她敲了敲门,端着两杯咖啡走进去。
“小徐啊,有事?”张美玲抬头,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
“我刚路过3号棚,书瑶又在做那种阳春白雪的内容。”徐薇递过咖啡,“其实我有个想法,现在短视频平台那么火,我们何不把节目拆成碎片化传播?加点劲爆的情感故事,肯定能引流。”
张美玲若有所思:“但书瑶始终坚持节目的调性……”
“收听率再跌下去,台里恐怕要考虑撤档了吧?”徐薇看似不经意地提出,“我认识几个广告商,他们对情感类节目很感兴趣,只要内容……更接地气一些。”
“我会再考虑考虑。”张美玲点头,但徐薇明白她已经听进去了。
周六凌晨1点,颜书瑶走出电台大楼时,意外发现外面正下着雨。她没带伞,正犹豫着是等雨小一点还是直接冲向地铁站时,手机提示音突然响起。
新邮件来自“失眠的商人”:
“颜主持人,听了今晚的节目。你比我想象的更有勇气公开回应批评。我依然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欣赏你对自己工作的真诚反思。或许我们可以继续这个讨论?——IS”
雨滴打在手机屏幕上,颜书瑶赶紧擦干。她站在屋檐下回复:
“IS先生,辩论使人进步。如果你不介意,我想在下期节目中匿名分享我们的讨论,让更多听众参与思考?当然,会隐去你的具体信息。”
发送后,她抬头看了看越下越大的雨,叹了口气,把包顶在头上准备冲刺。
刚跑出两步,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她面前。车窗降下,露出林妍的脸:“颜小姐?需要搭车吗?”
颜书瑶愣住了:“你是……?”
“我是周氏科技的林妍,偶然路过。”林妍微笑,“这个时间很难叫车,我送你一程吧。”
“太感谢了。”颜书瑶犹豫片刻,还是上了车。
车内温暖干燥,散发着淡淡的皮革香。颜书瑶报了自己家的地址后,好奇地问:“你怎么认识我?”
“我是你的忠实听众。”林妍从后视镜看了她一眼,“很喜欢你的节目。”
颜书瑶笑了:“真巧,今天刚在节目里讨论了一位听众的批评呢。”
“那位‘失眠的商人’?”林妍嘴角微微上扬,“我觉得你们的辩论很有深度。”
颜书瑶有些惊讶:“你连这个都听到了?那期节目才刚结束不久啊。”
“啊,我……我是用APP听的直播。”林妍迅速解释,转移了话题,“对了,颜小姐做这档节目多久了?”
车驶过雨夜的街道,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颜书瑶觉得这位林助理似乎对自己的节目过于了解,但疲惫让她没有多想。
当车停在她公寓楼下时,雨已经小了。颜书瑶再次道谢:“真的太感谢你了,林小姐。改天欢迎来电台做客。”
“一定。”林妍递给她一张名片,“有需要可以联系我。”
目送黑色轿车远去后,颜书瑶隐约觉得今晚的偶遇有些蹊跷。但寒冷让她加快了回家的脚步,没有过多深究。
而此时,周沉毅的手机上正显示着林妍发来的消息:“已安全送颜小姐回家。”他轻轻放下手机,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这场关于情感与真实的辩论,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