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蒋氏家族历史上的三次发展高潮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下》)江南多望族,然有的家族不过繁盛风光几代,随即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如《阳羡蒋氏先烈考序》所述:
宜兴著姓皆衣冠之胄也,而得侯者两家,曰蒋氏,曰周氏。周氏在司马氏时,一门五侯,可谓盛矣!而权势相倾,卒为王敦所忌,芟刈殆尽,而其后遂无闻焉。独蒋氏之后代有传人,自汉而唐而宋,而明载于传志者,班班可考,或以德行,或以事功,或以文学,尚论之事,皆能言之,以为蒋氏流泽之长,未有匹也。[68]
义兴蒋氏随历史的变动而起落,与政治中心保持着或远或近的距离,时代的巨变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主导了其发展状态,从而形成了义兴蒋氏在历史上的三次发展高潮。
一 蒋氏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汉末魏晋
前文已述义兴蒋氏世袭确有可考者始自东汉蒋诩(前69—前17),但家谱和相关史料对汉宣帝(前91—前49)时的蒋满与蒋万所述甚详。上文已证,蒋满、蒋万父子二人“同日剖符”与史实不符,因汉宣帝时淮南国已灭,蒋满不可能任淮南相。对于蒋满任淮南相的记述见于《万姓统谱》和蒋氏家谱中,但笔者在翻检《西汉文纪》《全汉文》等相关资料时,发现有这样的记载:“蒋满父子拜爵诏:上党太守满,经行笃著,信行山东,其以满为淮阳王相,诲导东藩,弘农股肱郡,其以万为弘农太守。”[69]“淮阳王相”与“淮南王相”一字之差,但是如确为“淮阳王相”的话,则是符合史实的。考汉宣帝时,其子刘钦被封淮阳宪王,在位时间是前63—前27年,蒋满为汉宣帝淮阳宪王相是极有可能的。《汉杂事》曰:
蒋满为上党太守,长子万为北地都尉,次子辅为安定太守,满与万俱知名,并见征用。时征为二千石者十三人,俱引见,万却退,不敢与父并。诏遣问谒者曰:“何以不齐?”左右曰:“此乃父子也。”宣帝叹息曰:“乃父子剖符耶。”即下诏父子同日拜于前,上甚嘉之。[70]
《汉杂事》编入《太平御览》,而《太平御览》是宋朝初期的一部著名类书,它所记载的汉代史实应该是具有可信度的。蒋满与蒋万父子“同日剖符”是极有可能的,只不过家谱载蒋满为淮南相不确,应为淮阳相才符史实。
家谱载:“诩公字元卿,彦明公(蒋万)子,质直好义,著廉洁名。”[71] 蒋诩为蒋万子,为蒋满孙,《万姓统谱》载:“蒋诩,杜陵人,尝于舍前竹下开三径,惟故人求仲、羊仲从之游。哀帝时为兖州刺史,以廉直著名。王莽居摄,以病免官,归乡里,卧不出户。”[7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蒋诩首开蒋氏家族隐逸之风,“三径”不仅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意喻“归隐者的家园”,“三径竹”也成为蒋氏家族二千多年来永恒的家族徽章。至今,宜兴蒋氏后人还以“三径家声远,九侯世泽长”等为堂联,铭记祖先的荣耀。
《江南通志》载:“汉蒋默字秀芳,杜陵人,兖州刺史诩孙,父横从光武征赤眉有功封侯。”[73] 据家谱和《增修宜兴县旧志》载,蒋诩之后,还有蒋助、蒋晃,而唐齐光义所撰《后汉亭乡侯蒋澄碑》则明确指出,蒋横为蒋诩四世孙。《江南通志》载蒋默为蒋诩孙显然有误,但载蒋横事却与家谱、地方志的记载相合:“(蒋横)坐谮死,九子皆南徙,七寓广陵,二栖阳羡,后帝悟其诬,就其居封之。”[74] 蒋横子颖、郑、川、耀、渐、巡、稔、默、澄皆就地封侯,默与澄分居义兴滆湖东西,默开云阳支,澄启
亭支。
唐蒋涣《云阳侯谏议大夫碑》是为其始祖云阳亭蒋默所作,文中称:
公即大将军第八子也,讳默,字秀芳,以建武二年渡江来居阳羡滆湖之东,今为义兴人也。公幼而慷慨,壮而雄伟,洞知稼穑,材兼文武,藏器于身……故能复振家声,平雪冤耻,……长子曰何,前将军,居身清正,临阵勇决,封邵陵侯。[75]
宋《毗陵志》亦载:
蒋默字秀芳,诩四世孙,父横仕为大将军,从光武讨赤眉有功,以司隶羌录谮诛。默兄弟九人渡江散处,帝寻悟,命录其后,默居阳羡滆湖东,封为云阳亭侯,终谏大夫,子何,前将军、邵陆侯(谱为邵陵侯),孙志袭祖封。[76]
蒋默之子蒋何任东汉前将军,封邵陆侯,《云阳侯大夫谏议碑》载,其后代十余世者,皆有威望多任武职。蒋默后裔中还有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就是蒋之奇《蒋氏世系赋并序》中提到的蒋歆。
蒋子文(蒋歆字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佻达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扇,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77]
此后吴主孙权令筑蒋公庙于山中,敕为土地神,以护卫当地百姓,并加封为中都侯,改中山为蒋山。
后世对蒋歆不断追封,如明世宗朱后熜追封蒋歆为忠烈侯,每年的春秋两季都遣太常卿临庙致祭。蒋歆的事迹带有鲜明的神异色彩,也正是这个原因,蒋氏家谱将其归入“蒋氏历代征异”类。[78] 传说虽然有神话色彩,但也侧面凸显了蒋氏族人的影响力。如全祖望在《蒋金紫园庙碑》中所述:“吾乡里社之神,多出自前代巨室之甲第,园亭岁久,遂享居民之祀。”[79] 义兴蒋氏家族中,汉代蒋澄、宋代蒋将明亦为乡间里社之神。[80]
蒋澄,宋《毗陵志》载:“澄,字少明,横幼子,居阳羡滆湖西亭,封
亭乡侯,仕至刺史。……唐秘监齐光义撰碑略曰:‘澄怀忠国之志,立全家之道,虽灭迹江湖,而克雪前耻云。’”[81]《蒋氏宗谱·
亭侯讳澄公传》载:
澄公生五子:孟封东亭侯,通封西亭侯,休为丹阳太守,袭封亭侯,政荆南刺史,元兖州刺史。……五子俱庐墓侧,三年服阕,其四子政于回图立庙祀之,迄今神灵显濯,通地无不敬祭之。厥后丕昌,黼黻盈朝,簪缨载道,其子孙蔓衍,难以亿万计,孰非公之盛德所致欤。[82]
蒋澄次子休袭封亭侯,子孙世居回图,休为蒋氏回图始祖[83],
亭侯之后以回图支最盛。《新唐书》言:“汉有蒋诩十世孙休,自乐安徙义兴阳羡县。”[84] 此处记载有误,蒋休为蒋诩六世孙,休之父澄已经徙居义兴,至休已为第二代。《毗陵人品记》载:“蒋政,字景化,阳羡人,性笃孝,光武朝仕为荆南刺史,父殁请柩于都山之阳,庐于墓侧。馁守三年服阕,又不忍离,始宅于回图居焉。”[85] 可见,蒋澄三子孟、通、元仍居五牧村,政、休徙居回图村,为父母守孝。
蒋休的五世孙蒋瀣,谱载:
瀣字居润,幼颖异,年十八入太学,蔡邕见而异之,曰:“先生圭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英。”于是知名,号曰“岳文宗”。汉灵帝熹平初,召拜为太子洗马。[86]
可惜,有关蒋瀣的记载仅见于家谱,没有相关史料的佐证,只能暂且列出存疑。
蒋瀣子蒋佩,《毗陵人品记》载:
蒋佩字服思,阳羡人,儒雅廉介,事亲至孝,仕汉由太丘内史,累迁冀州刺史,在郡清俭,妻自负薪入,为尚书令,澹约终其身。[87]
谱载:“(佩)配郭公泰女,封安国夫人。”[88] 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学生首领,所传弟子多达数千,文名遍传天下。
蒋佩的孙子蒋干,并非如《三国演义》中演绎的那般庸碌无为,史载:
干以才辩见称江淮间,布衣幅巾,自托私行诣瑜,瑜迎劳之,谓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操作说客耶?”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挈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89]
可见,蒋干是极有见识的,他与周瑜互敬,也并没有中所谓的反间计,徒惹人耻笑。
蒋干的五个儿子松、枞、枢、枟、彬,谱载皆并职郡守:
松字应云,干公长子也,景元初进为阳范郡守。时兄弟并仕魏朝,以政著称。元帝(曹奂)表为“柱国五牧”。枞字应梁,干公次子也,魏景元初进为灵邱郡守。枢字应长,干公三子也,魏景元初进为太邱郡守。枟字应春,干公四子也,别序谓为唐虞部员外郎,而此云魏景元初仕为魏郡守,恐另有其人也。彬,字应文,干公五子也,景元初仕为武都郡守。[90]
蒋氏五兄弟的后人也很有名,谱载:“五人所生二十八子名曰‘二十八秀’。”[91] 据说这股势力被西晋武帝时镇南大将军杜预看中,其中的蒋秀亢也成为杜预的女婿,最终封为常熟侯。可惜,这段历史仅见于家谱,没有史料的佐证。
蒋佩的曾孙蒋琬,《三国志》载: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军事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查之。”……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亮卒,以琬为尚书令。[92]
这里载蒋琬为零陵湘乡人,实际是其父蒋昕因仕宦才由义兴迁居零陵,蒋琬还有一个弟弟蒋瑜,谱载曾任雍、梁二州刺史,卒后归葬义兴亭西墓,“五十七世昕,徙居湘州零陵,五十八世琬,守零陵,瑜归义兴。”[93]
“壮护军之戡难兮,底江表于载宁。易帷帐而给田兮,终好学而扬名。”这是蒋之奇《蒋氏世系赋》中提及的蒋钦。据他的名字“钦”字可推测应与亭支五十六世蒋镈、蒋錞同辈。谱载:“初,公(蒋钦)屯宣城,徐盛收公屯史斩之,盛常畏公因他事害己,而公于权前每称其善,盛既服德,论者美焉。”[94] 史载:“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给事,孙策为右护军,权尝入其堂内,钦母踈帐缥被,妻妾布裙。权叹其在贵守约。”[95] 蒋钦早年追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四郡,又与贺齐并力讨贼,后因功迁“荡寇将军”。
“龙骧文藻而操绳尺之剧兮,北方亦悉青州之蒋族”。时至北魏,蒋氏家族又出了一位“操绳尺”的建筑匠师。《北史·蒋少游》传载:
(蒋少游)性机巧,颇能画刻,有文思,吟咏之际,时有短篇。……后于平城将营太庙太极殿,遣少游乘传诣洛,量准魏、晋基趾。……及华林殿沼修旧增新,改作金墉门楼,皆所措意,号为妍美。[96]
蒋少游不仅是建筑大师,主持了孝文帝时都城洛阳的宫殿设计,而且在书法和绘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历代名画记》称曰:“少游敏慧机巧,工书画。”[97]
南朝频繁的朝代更替中,蒋氏家族又出了两位武将军。蒋有政,《江南通志》载:“湘阴侯蒋有政墓在宜兴县白塔村,亭侯裔孙也。”[98]《散骑常侍安远将军湘阴侯有政公墓志铭》载:
公侍陈,为散骑常侍,内尽笃棐之忧,外竭恭顺之道,殚才犹以经济,悉智虑以图谋,将以立一代之鸿休,振在陈之大业,……帝鉴其忠,迁为安远将军。公居是任,靖恭之心愈勤,匪躬之节愈励。其于按兵不举则制度严明,奸宄无可投之隙,其或出师临敌,则设奇善战,交刃有攻,……俾大陈于一统。……公固逡遒侯裔也,自逡遒侯第九子亭侯始来居阳羡,至公凡几世为公侯者数十人。[99]
墓志渲染了蒋有政的功勋,同时提及其曾祖蒋绍英任宋世袭指挥使兼骠骑将军,其祖蒋伟绩是梁领六州都督,其长子统中为陈散骑将军,次子胤中为晋陵太守。谱载蒋有政是蒋休的第十八世孙。[100]
蒋元逊,谱载:“元逊字礼让,邦穆公之子也,……敢勇有谋,从陈武帝平侯景有功,加辅国将军。”[101] 蒋元逊之父为邦穆,蒋有政之父为邦雄,邦穆与邦雄同为蒋伟绩之子,元逊与有政为堂兄弟。《陈书》载:“隋师济江,方泰与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樊猛、左卫将军蒋元逊领水军于白下,往来断遏江路。”[102] 可见蒋元逊曾与樊猛等一起守长江抗击隋军。
二 蒋氏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唐宋
时至唐宋,蒋氏家族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潮。《蒋氏楼王宗谱》曰:“(蒋氏)自东汉以迁,终全唐之世,代有闻人。”[103]《武岭蒋氏宗谱》载:“蒋氏当有宋一代,人文最盛,故黄晋卿云:‘宋三百年,蒋氏与之相始终。’”[104] 唐初,云阳与亭两支的发展皆繁盛,可谓不相上下,但云阳支逐渐衰落,
亭一枝独秀,“其间最好盛者,无如
亭侯支焉”[105],江南蒋氏也多为
亭侯后裔。
唐蒋洌为云阳侯支后裔,其撰写《蒋氏大宗碑》曰:“曾祖建安府君,进退观时,偃仰超世,邴生自勉,陶令来归,赋清白于子孙,乐琴书于亲友,任道安命,推才重贤,名士闻风,自远而至。”[106] 蒋洌的曾祖蒋子慎仕终建安尉(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市),《新唐书》记载了其与同乡高智周的一段逸闻:
智周所善义兴蒋子慎,有客尝视两人,曰:“高公位极人臣,而嗣少弱;蒋侯宦不达,后且兴。”子慎终达安尉。其子绘往见智周,智周方贵,以女妻之。生子挺(《旧唐书》为“捷”),历湖、延二州刺史。生子洌、涣,皆擢进士。……洌子錬,涣子铢,又有清白名。而高氏后无闻。[107]
据蒋鐩墓志载:“(鐩)曾祖绘,皇郑州司兵。祖挺,皇延州都督。父洌,谏议大夫。君即谏议之第四子也”[108],蒋鐩墓志由其父蒋洌所撰,可信度高,所以据墓志,《新唐书》“挺”为确。
蒋挺,《全唐文》收有其文,“挺,义兴人。武后朝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历湖延二州刺史。[109]”《唐刺史考》载蒋挺条:“开元十三年自国子司业为湖州刺史。”[110]《唐故楚州长史源公夫人乐安蒋氏墓志铭》称:“唐故延州都督公讳挺之顺孙。”[111] 源公夫人蒋氏即蒋琬,蒋涣之女,蒋挺之孙。另据《吴兴志》云:“蒋挺,开元五年自国子司业授;选申王府长史。”[112]《全唐诗》卷三唐玄宗《题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诗下小注曰:“开元十六年。帝自择廷臣为诸州刺史。……蒋挺湖州。”[113]考《新唐书·许景先传》:“(开元)十三年,帝自择刺史,……国子司业蒋挺湖州”,可知,蒋挺任湖州刺史的时间应为开元十三年,《全唐诗》等误。
蒋洌,《新唐书》载:“洌为尚书左丞。”[114] 洌与涣皆擢进士第,洌还受过陆馀庆的举荐:“馀庆于寒品晚进,必悉力荐藉。人有过,辄面折,退无一言。开元初,为河南、河北宣抚使,荐富春孙逖、京兆韦述、吴兴蒋洌、河南达奚珣,后皆为知名士。”[115]《唐魏州参军事裴迥故夫人李氏墓志铭》载:“太子校书郎蒋洌撰”[116],可见蒋洌也曾担任太子校书郎一职。安史之乱中,蒋洌与弟蒋涣被迫接受伪职,后不知所终。
蒋涣,曾任右散骑常侍、工部侍郎、太子司议郎、鸿胪卿,以尚书左丞为华州刺史,充镇国军潼关防御使,以检校礼部尚书充东都留守等职。蒋涣曾入《新唐书·廉吏传》:“涣,永泰初历鸿胪卿,日本使尝遗金帛,不纳,唯取笺一番,书以贻其副云。……涣终礼部尚书,封汝南公。”[117]
蒋镇,《旧唐书》载:
蒋镇,常州义兴人,尚书左丞洌之子也。与兄鍊并以文学进。天宝末举贤良,累授左拾遗、司封员外郎,转谏议大夫。……韩滉虑盐户减税,诈奏雨不坏池,池生瑞盐,镇庇之饰诈,识者丑之。转给事中、工部侍郎,以简俭称于时。
其妹婿源溥,即休之弟也,以姻媾之故,与休交好。泾师之叛,镇潜窜,夜至鄠县西,马踬堕沟涧中。伤足不能进。时兄鍊已与源休相率受贼伪官。镇仆人有逃归投鍊,云镇病足在鄠。鍊与源休闻之大喜,遂言于贼泚。泚素慕镇清名,即令二百求之鄠县西。明日,拥镇而至,署为伪宰相。既知不免,每忧沮,常怀刃将自裁,多为兄鍊所救而罢。数日后,复谋窜匿,竟以性懦畏怯,计终不果。然源休与泚频议,欲逼胁潜藏衣冠,大加杀戮,镇辄力争救,获全者甚众。至是,与兄鍊等并授伪职,斩于东市西北街。
初,镇父洌、叔涣,当禄山、思明之乱,并授伪职,然以家风修整,为士大夫所称。镇兄弟亦以教义礼法为己任,而贪禄爱死,节隳身戮,为天下笑。[118]
据考,蒋洌还有子镝、鏠、鐩,鐩早夭,蒋洌曾为其撰写墓志。镝曾任无锡尉,鏠曾任千牛。[119] 蒋涣还有子:铢、鉥,女:婉。鉥曾为妹婿源溥撰写墓志,署名为“宣德郎守起居舍人乐安蒋鉥”[120]。铢无闻。
云阳侯支的没落,当与朱泚叛乱有关,蒋氏族人或主动或被迫卷入这场政权的博弈中,最终招致杀戮之祸,且身败名裂,家族从此湮没无闻。
唐初,义兴蒋氏还有一支非常令人瞩目,但是这支属于云阳后裔还是亭后裔,已无法考证。据《大唐故朝散大夫上护军行魏州武圣县令蒋府君墓志铭并序》载:
府君讳义忠,字□政,吴郡义兴人也。自金陵霸改,石城隍复,帝宅中原,衣冠北徙,今为京兆人焉。传曰:“凡□□□文之昭也。”……其词曰:“文昭之后,伯龄以昌,象贤不替,诞降惟良。”[121]
蒋义忠为义兴蒋氏之后,自是无疑,只是此时的蒋氏后裔多因仕宦离开义兴,迁徙别处,尤以迁居都城长安人数为众。“曾祖子英,梁金紫光禄大夫、上明郡太守、平固县侯,食邑三千户;祖敳,皇朝使持节通州诸军事、通州刺史;父孝璋,朝议大夫、上柱国、行尚药局奉御。”[122]“(永徽六年)八月,尚药奉御蒋孝璋员外特置,仍同正。员外同正,自蒋孝璋始也。”[123] 蒋孝璋还曾医治过玄奘法师:
(玄奘)今夏五月因热追凉,遂动旧疾,几将不治。道俗忧惧,中书闻奏,敕遣供奉上医尚药奉御蒋孝璋、针医上官琮专看……孝璋等给侍医药,昼夜不离,经五日方损,内外情安。[124]
可见,蒋孝璋的医术是十分高明的。但身为御医,蒋孝璋却未得享高年,据其夫人墓志载:
方期松竹并茂,岂谓生死遽分,仪凤三年二月十一日,奉御府君俄先朝露,夫人崩城起恸,怀刃自明,顾只剑而斯摧,对孤莺而载绝。[125]
据墓志载,蒋孝璋另有子蒋义弼,任越府功曹参军。
与蒋孝璋同时代的义兴蒋氏另有一位名医,据《唐故殿中侍御医上护军蒋府君墓志》载:
公讳少卿,义兴阳羡人,陈灭入随(隋),因家于长安,曾祖天宝,齐桂州刺史;祖硕,尚梁散骑常侍、右军将军、将乐县开国伯;父子翼,陈鄱阳王国常侍、随(隋)永和令。[126]
蒋少卿虽是侍奉皇帝的御医,但史书缺乏相关记载,墓志可谓是记载其生平的重要文献。墓志载其嗣子为唐代著名的良吏——蒋俨;蒋少卿夫人的墓志亦载:“长子监门将军俨、次子益府法曹静。”[127] 蒋俨,《新唐书》有传:
蒋俨,常州义兴人。擢明经第,为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伐高丽,募为使者,人皆惮行,俨奋曰:“以天子雄武,四夷畏威,蕞尔国敢图王人?有如不幸,固吾死所也。”遂请行。为莫离支所囚,以兵胁之,不屈,内窟室中。高丽平,乃得归。帝奇其节,授朝散大夫。为幽州司马,刘祥道以巡察使到部,表最状,擢会州刺史。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时政病利,高宗辄优纳。进蒲州刺史,……永隆二年,以老致仕。未几,复召为太仆卿,以父讳辞官,徙太子右卫副率。中宗在东宫,俨数争过失,不见用。………俨寻徙右卫大将军,封义兴县子,以太子詹事致仕。卒,年七十八。中宗立,以旧恩赠礼部尚书。[128]
《刺史考》载:“《元和姓纂》卷七‘义兴蒋氏’:‘安遇,郢州刺史。’按其父蒋俨,约总章时为蒲州刺史。”[129] 可见,蒋俨之子为蒋安遇,曾任郢州刺史
谱载蒋俨谱名为蒋孝俨,有子曰蒋岑。但蒋岑子蒋伦墓志铭载:
君讳□之,字伦,常州义兴人也。其先,周公之胤,纪于春秋。世有冠冕,为江南□族。曾祖,通议大夫、成州刺史。祖,朝散大夫、秘书丞。……皇考讳岑,正议大夫、司农少卿,赠汾州刺史。当玄宗之盛德,显于朝右。[130]
显然,蒋岑之父祖与蒋俨、蒋孝璋不符,家谱记载有误。蒋伦亦为义兴亭蒋氏,虽官位不显,但居官颇有政绩:“君以大夫门子,解褐左监门卫胄曹参军。三迁至封丘令,又宰摄福昌县。所居之官,必有能政。”[131] 墓志载蒋伦还有弟昱、晁等,特别提及晁:“君有子三人,皆□笄冠。晁躬自教训,加之以慈爱。”[132] 蒋伦妻墓志铭提及:“有胤子三人:伯曰均,仲曰埙,季曰堭,皆年在幼冲,哀毁过制。”[133] 蒋岑还有一女,《唐苏州别驾李公故夫人蒋氏墓志铭并序》载:“夫人公旦之胤,姓系尚矣。先父岑,开元中少司农赠汾州刺使,冠裘问望。”[134]
唐代书法家王无悔为夫人撰写的《唐义兴蒋夫人墓志铭并序》曰:“曾祖讳岑,皇司农少卿,赠汾州刺史,娶柳氏女生祖晁,检校户部员外郎,充淮南节度判官。”[135] 谱载:“晁字吉甫,岑公三子也。方正有干略,仕为唐监察御史时,请以凌霞观为坟刹,乃建大宗亭乡侯二碑于观之左右。”[136] 可见蒋晁曾任检校户部员外郎、充淮南节度判官、监察御史。
蒋晁之子为蒋环,蒋环为蒋祖,蒋环之子、蒋
之父为蒋将明。蒋将明,《新唐书载》:
(蒋)父将明,天宝末,辟河中使府。安禄山反,以计佐其师,全并、潞等州。两京陷,被拘,乃阳狂以免。虢王巨引致幕府,历侍御史,擢左司郎中、国子司业、集贤殿学士。[137]
蒋,《新唐书·蒋
传》对其所述甚详:
性锐敏,七岁时,见庾信《哀江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
幼从外家学,得其书,博览彊记。逮冠,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称之。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殽舛,白宰相请引
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兼史任。帝尝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
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会诏问神策军建置本末,中书讨求不获,时集贤学士甚众,悉亡以对。乃访
,
条据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明日,诏兼判集贤院事。父子为学士,儒者荣之。……
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事议论,宰相未能决,必咨访之,
据经义或旧章以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138]
自蒋起,蒋氏两代四人参与修史。“未几,(蒋
)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孤独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139]。蒋
长子係,“善属文,得父典实。太和初,授昭应尉,直史馆。明年,拜右拾遗、史馆修撰,与沈传师、郑瀚、陈夷行、李汉参撰《宪宗实录》”[140]。蒋
次子蒋伸曾在懿宗时,兼刑部尚书,监修国史。蒋
三子蒋偕:
偕以父任,历右拾遗、史馆修撰,转补阙、主客郎中。初,柳芳作《唐历》,《大历》以后阙而不录,宣宗诏崔龟从、韦澳、李荀、张彦远及偕等分年撰次,尽元和以续云。累迁太常少卿。大中八年,与卢耽、牛丛、王沨、卢告撰次《文宗实录》。……(蒋氏)三世踵修国史,世称良笔,咸云“蒋氏日历”,天下多藏焉。[141]
蒋係,史载其仕途显赫:
(係)历膳部员外、工礼兵三部郎中,皆兼史职。开成末,转谏议大夫。……出为桂管观察使,人安其治。复坐汉贬唐州刺史。宣宗立,召为给事中、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转吏部侍郎,历兴元、凤翔节度使。懿宗初,拜兵部尚书,以弟伸位丞相,恳辞,乃检校尚书右仆射,节度山南东道,封淮阳郡公。徙东都留守。[142]
蒋伸,史载曾位至宰辅:
伸字大直,第进士。大中二年,以右补阙为史馆修撰,转驾部郎中,知制诰。白敏中领邠宁节度,表伸自副,加右庶子。入知户部侍郎。九年,为翰林学士,进承旨。十年,改兵部侍郎,判户部。宣宗雅信爱伸,每见必咨天下得失。伸言:“比爵赏稍易,人且偷。”帝愕然曰:“偷则乱矣。”伸曰:“否,非遽乱,但人有觊心,乱由是生。”帝嗟叹,伸三起三留,曰:“它日不复独对卿矣。”伸不谕。未几,以本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逾四月,解户部,加中书侍郎。懿宗即位,兼刑部尚书,监修国史。咸通二年,出为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宣武。俄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七年,用为华州刺史。再迁太子太傅,表乞骸骨,以本官致仕。[143]
蒋仙,谱载:“仙字大真,公四子也。仕唐为汝州刺史,累迁至中书侍郎。”[144]
蒋佶,谱载:“佶字大正,公五子也,为同州刺史。懿宗咸通中留守东都,是时威震华夷,寇患屏息,帝表之赐以金紫。”[145] 蒋佶还是唐代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十五首,但作者名“蒋吉”,据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考证:蒋吉,疑为蒋佶之讹。
蒋曙,《新唐书》载:
(蒋係)子曙,字耀之。咸通末,由进士第署鄂岳团练判官,除虞、工二部员外,改起居郎。黄巢之难,曙阖门无噍类,以是绝意仕进,隐居沈痛。中和二年,表请为道士,许之。[146]
蒋曙子诫,蒋诫子防。
蒋防,《万姓统谱》载:
蒋防,字子征,义兴人,澄之后。年十八,父诫令作《秋河赋》,援笔即成,警句云:“连云梯以迥立,跨星桥而径渡”。于简遂妻以子。李绅即席命赋《鞲上鹰》,诗云:“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绅识其意,荐之。后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147]
蒋防还曾任刺史,据《刺史考》:
《全文》卷七一九蒋防《连州静福山廖先生碑铭并序》:“长庆末,余自尚书司封郎知制诰翰林学士得罪,出守临汀,寻改此郡。”又见《唐诗纪事》卷四一。《宝刻丛编》卷十九《复斋碑录》:“《唐放生池铭》,宝历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刺史蒋防立。”……《舆地碑记目》卷三《连州碑记》有《梁廖冲飞昇碑》,注云:“刺史蒋防立。”[148]
蒋防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全唐诗》录有其诗,撰有著名的传奇作品《霍小玉传》。
蒋凝,蒋防曾孙,《全唐文》录有其文,名下简介为:“凝,字仲山,咸通中进士。”家谱载:
凝字海涵,执古公长子也。生而姿容如玉,敏哲睿人,咸通中进士及第,进为侍读学士,每到朝,士众以为祥瑞,时明中号为玉笋班。懿宗雅爱之,召尚良庆公主。[149]
《北梦琐言》云:“蒋凝侍郎亦有人物。每到朝士家,人以为祥瑞,号‘水月观音’。前代潘安仁、卫叔宝何以加此。唐末朝士中有人物者,时号‘玉筍班’。”[150] 蒋凝不仅貌过潘安,且极有风度文采,《唐摭言》载:
乾符中,蒋凝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凝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凝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于人口。或称之曰:“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151]
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蒋氏的发展势头有所衰弱,到了宋代,才重新开始繁盛起来。
义兴蒋氏以东汉亭侯澄为□祖,距今千余年,兵气侵扰,国势迁移,名臣巨屋捐坟墓、弃印绶,老死岩谷,何可胜数!而后世之兴,往往不知其族之所自出。义兴之蒋,祖孙相望,名迹斑斑。然以官学世其家为闻姓,奕世显融,以至宋兴,尚占数义兴谱。……咸平中有讳堂者,以进士起家,侍仁宗朝为吏部侍郎、枢密直学士,赠太尉,而犹子太师魏公之奇又以文学政事称天下,繇开封府尹,擢翰林学士,知枢密院,尊显三朝,而蒋氏子孙有名籍于朝者比比出焉。[152]
蒋堂的爷爷蒋宏谨,“凝公曾孙,父讳幼蟾,妻史氏生子九皋五岁而寡,时年二十二,誓不嫁,诲子以学,居滆湖西,寠甚,育鹅自给。”[153] 史氏将子九皋抚养成人,九皋子堂,是宋代义兴第一名进士,因居二品高官,其祖母史氏得封庆国夫人。
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满岁,吏部引对,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庆历初,诏天下建学。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官,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徙河中府,又徙杭州、苏州。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卒,特赠吏部侍郎。堂为人清修纯饬,遇事毅然不屈,贫而乐施。好学,工文辞,延誉晚进,至老不倦,尤嗜作诗。[154]
蒋之奇,蒋堂从子,《宋史》亦有传:
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以伯父枢密直学士堂荫得官。擢进士第,中《春秋三传》科,至太常博士;又举贤良方正,试六论中选,及对策,失书问目,报罢。英宗览而善之,擢监察御史。……岁恶民流,之奇募使修水利以食流者。……用工至百万,溉田九千倾,活民八万四千。……徙河北都转运使、知瀛洲。辽使耶律迪道死,所过郡守皆再拜致祭。之奇曰:“天子方伯,奈何为之屈膝邪!”祭而不拜。……徽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拜同知枢密院。……之奇为部使者十二任,六曲会府,以治办称。且孜孜以人物为己任,在闽荐处士陈烈,在淮南荐孝子徐积,每行部至,必造之。[155]
蒋之勉,“字敬叔,义兴人,博通图典,为西浙大儒,屡荐不仕,号荆南先生。[156]”
蒋之美,《宋诗纪事》卷二十六载:“之奇弟,宜兴人,熙宁六年进士。”[157] 谱载:“之美,字彦叔,滂公次子。宋神宗熙宁六年癸丑(佘中榜)进士,授太傅卿。……赠正议大夫。”[158]
蒋之翰,谱载:
字文叔,宋乡举进士,……知苏州,又知亳州,转汴州节度判官,迁荆南军府事兼管畿内劝农使,充荆湖北路兵马都钤辖,以朝请大夫上柱国武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致仕。[159]
蒋之瀚研究《楚辞》很有造诣,认为:
《离骚经》,若惊澜奋湍,郁闭而不得流,若长鲸苍虬,偃蹇而不得伸,若浑金璞玉,泥沙掩匿而不得用,若明星皓月,云汉蒙蔽而不得出。[160]
蒋长源,蒋堂子。据其子蒋彝墓志铭载:
公则亭侯之后也。曾祖讳九皋,累赠太傅。祖讳堂,尚书礼部侍郎,为时名臣,国史有传,累赠少师。考讳长源,庄重博雅,不以势利累心,官至朝奉大夫。[161]
蒋长源是北宋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米芾在《画史》中称:“蒋长源,字仲永,吾书画友也。”[162]
蒋璨,蒋之美子,其墓志载:
公讳璨,字宣卿。曾祖九皋,赠太傅。祖滂,江宁县主簿,赠太师。考之美,奉议郎,通判直州,赠正议大夫。……公生十三岁而孤,鞠于世父魏公,诵习群书,操笔为章句,已卓越不凡。……未几召见,擢尚书比部员外郎,知通州,转右朝奉大夫通州……明年召归,擢户部侍郎,除集贤殿修撰,知平江府。进敷文阁待制,右大中大夫。……遇人无贵贱少长,洵洵然,自州县小官贵为公卿,人不见其小……其在官府,驭吏民如家人,待僚吏如宾友……故人畏而爱之。[163]
蒋璨擅书,《书录》载:“(蒋璨)善行书,亦长于大字。今家藏数帖,皆有韵度。豫章诸寺庙匾额多其所书,圆媚缜密,然少萧散。”[164]
蒋静,蒋之仪子,《宋史》有传:
蒋静字叔明,常州宜兴人。第进士,调安仁令。俗好巫,疫疠流行,病者宁死不服药,静悉论巫罪,聚其所事淫像,得三百躯,毁而投诸江。……徽宗初立,求言,静上言,多诋元祐间事,蔡京第为正等,擢职方员外郎;……明年,迁国子司业。帝幸太学,命讲《书·无逸篇》,赐服金紫,进祭酒,为中书舍人。……越九年,召为大司成,出知洪州。复告归,加直学士。卒,年七十一,赠通议大夫。[165]
蒋瑎,《万姓统谱》载:
蒋瑎,字梦锡,之奇子。元祐进士,以明经荐徽宗,擢为大司乐,与梁司成议乐舞不合。瑎曰:“一代礼典当质经。”不顾而去。燕、云初复,廷臣议上尊号,瑎曰:“裕陵郤徽号为万世法,奈何故说以亏盛德?”卒止之。[166]
蒋津,谱作珒,家谱载:
公字公济,宜兴人,朝请大夫之翰子。熙宁三年第进士,自兖州教授召为直学,迁太常博士。元丰三年,除江东提刑使,有政声,诏进秩一等,除右正言,辞不就。……绍圣四年,除吏部侍郎,后以敷文阁待制终。以直言忤时相蔡京,与世父之奇名列党籍。[167]
蔡京所立元祐党人碑,文臣曾任执政官二十七人,司马光起,蒋之奇止,曾任侍制官以上四十九人,苏轼起,朱服止。余官一百七十七人,秦观起,梁士止。蒋津在余官内。
蒋兴祖,《宋史》有传:
蒋兴祖,常州义兴人,之奇之孙也。以荫累调饶州司录。……以功迁官,知开封府阳武县。阳武,古博浪沙地,土脉脆恶,大河薄其南。当积雨泛溢,埽且溃,兴祖躬救护,露宿其上,弥四旬,堤以不坏。治为畿邑最,使者交荐之。靖康初,金兵犯京师,道过县,或劝使走避,兴祖曰:“吾世受国恩,当死于是。”与妻子留不去。监兵与贼通,斩以徇。金数百骑来攻,不胜,去。明日师益至,力不敌,死焉,年四十二。妻及长子相继以悸死。诏赠朝散大夫。[168]
蒋圆,《左中奉大夫充秘阁修撰蒋公墓志铭》载:
公讳圆,字粹仲。蒋氏系出周公,至汉左卫司马员外郎散骑常侍郑,领会稽郡,子孙因家既阳,公即其后也。郑弟亭乡侯澄,居义兴,故礼部侍郎堂,知枢密院之奇,即其后也。冠冕相属,为毗陵右族。……中元祐六年进士第,调海州司理参军,治狱明恕,当死者必生路,所全活甚众。迁润州丹徒令,有能名。夏不雨,行路多暍死,公凿井道傍九十有三,人赖其惠,或号“蒋公泉”……未几,徙知沂州。宋江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震,吏多避匿,公独修战守之备,以兵扼其冲,贼不得逞,祈哀假道。公呒然阳应,侦食尽,督兵鏖击,大破之,余众北走龟蒙间,卒投戈请降。……上问宋江事,公敷奏始末,益多其才。……实建炎四年七月十七日也,享年八十有八,积官至中奉大夫,爵宜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169]
蒋芾,《宋史》有传:
蒋芾字子礼,常州宜兴人,之奇曾孙。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二人。孝宗即位,累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时宦者梁珂事上濳邸,挠权,尹穑论珂,与祠,芾缴奏罢之。……芾采众论,参己见,为《筹边志》上之。……明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会母疾卒,诏起复,拜左仆射,芾力辞。……再提举洞霄宫,卒。[170]
蒋重珍,蒋兴祖曾孙,由宜兴迁居无锡胡埭,《宋史》有传: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健康军,……乞召真德秀、魏了翁用之,……迁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起居舍人,……以集英殿修撰知安吉州,权刑部侍郎,三辞不许,自劾其不能取信朝廷之罪,……诏守刑部侍郎致仕,赠朝请大夫,谥忠文。[171]
蒋捷,蒋之奇的六世孙,是南宋著名词人,有《竹山词》传世。《毗陵人品记》载:
蒋捷,字胜欲,阳羡人,徙武进。德祐进士 [按:蒋捷应为咸淳十年(1274)进士],平生喜著述,主于理义,不为剿说。其于小学详断,发明旨趣尤奥。元初,遁迹不仕,大德间宪臣交章荐捷,不就。不臣二姓,盖天植其操云。家竹山,学者称为竹山先生。[172]
三 蒋氏发展的第三次高潮:明清
南宋灭亡后,义兴蒋氏大都选择了同新朝不合作的态度。有元一代,蒋氏族人皆隐逸不仕,“我蒋氏为邑中望族,宋元更代,隐复懋著,深厚栽培,有明御宇,科名鹊起,弈叶蝉联”[173]。也正因为这一时期的“隐复懋著,深厚栽培”,时至明清,蒋氏迎来了第三次发展高潮。
蒋子成,《江南通志》载:“蒋子成,宜兴人,善画山水人物,其水墨大士像尤为世所珍。永乐间征入京师,与同时赵廉画虎、边文进翎毛并推绝技。”[174] 蒋子成还曾奉命画“天子真相”,赐予藩国,名重京师。
蒋守约,《明一统志》载:“蒋守约,宜兴人,为人端谨,永乐中历太常赞礼协律郎,累升太常寺卿,终礼部尚书。”[175] 蒋守约初为道士,后因胡濙举荐,官至礼部尚书。洪熙宣德间被遣回乡,正统元年(1436)复起,仍为礼部尚书。蒋守约是明代道士为高官的第一人,且两度为礼部尚书,足见其人学问才干的卓越之处。
蒋应震,字中复,幼时家贫,励志读书,万历十一年(1583)第进士,知宜春县,升礼部主事,后为建昌知府,曾续编《毗陵人品记》。《蒋府圩蒋氏宗谱》载,其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参与重建蒋氏大宗碑。
蒋允仪,《明史》载:
蒋允仪,字闻韶,宜兴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桐乡知县,移嘉兴。天启二年擢御史。……会议红丸事,力诋方从哲,请尽夺官阶、禄荫。其党恶之。……疏入,魏忠贤、刘朝辈皆不悦。以丁巳主察之人不指名直奏,责令置对。……(魏忠贤)又使给事中苏兆先劾其为门户渠魁,遂削籍。……崇祯元年荐起御史,……寻擢太仆少卿,……(崇祯)十五年,御史杨而铭、给事中倪仁祯相继论荐,未及用而卒。[176]
蒋如奇,《续书史会要》载:
蒋如奇字一先,号盘初,南直宜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湖西大参。性笃孝友,情钟山水,不以仕禄为念,故其书法特潇洒绝俗。董思白称其:“天骨超逸,功力复深”,……所镌有晋、唐、宋诸大家《净云枝》等帖行世,吾乡中购其大幅匹书,不啻鸡林焉。[177]
蒋如鼎,谱载:
公字国器,号莲洲,宜兴人。以序贡授永康训导,……崇祯四年,知分水县,分俗民贫则典妻,生女则溺而不育,其富家又多锢侍婢,终其身不得配,如鼎一切禁绝之。……七年告归,分民泣送,行李萧然,惟图书数箧而已。燕居必正襟危坐,经史自娱。年逾七十,手不释卷,铭其楹曰“市隐”。[178]
蒋永修,《江南通志》载:
蒋永修,字纪友,宜兴人。顺治丁亥进士,知应山县,劳来有恩,邻境贼起,练民兵守御,贼不敢逼。举卓异,擢刑科给事中,出知贵州平越府,清丈苗民虚税八千有奇,擢湖广提学副史,振兴文教,楚风为之一变。[179]
蒋景祁,蒋永修子。《皇朝文献通考》载:“蒋景祁,字京少,义兴人。”[180] 蒋景祁是阳羡词派代表人物之一,与陈维崧词风相近,自称“阳羡后学”。一生酷爱诗词,与陈维崧相交甚密,在其去世后完成了《陈检讨集》的编撰,并作序三篇,真情实感溢于字里行间,一时为世人称颂。蒋景祁还曾编成《瑶华集》二十二卷,博采众长,不持门户之见,成为研究清词的珍贵文献。
蒋锡震,《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载:“锡震,字岂潜,宜兴人,康熙乙丑进士。”[181] 锡震少好诵庄骚文选,工诗。康熙五十七年(1718)为直隶庆云令,多有善政,为官三年,不得提升,赋诗辞官。其著作颇丰,有《青溪诗》十卷、《坡山集》一卷、《秋风集》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