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蒙古、元
金灭辽后,未能继续控制蒙古高原,当地主要有克烈、萌古斯等突厥、鞑靼部族,处于分裂状态。1206年,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在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流域建大斡耳朵(第一宫帐)。蒙古国疆域东至金山(今大兴安岭),南至金界壕,西至阿勒泰山(今阿尔泰山)两侧,北至谦河(今叶尼塞河)流域和大泽(今贝加尔湖)一带,统治着弘吉剌、汪古、乃蛮、吉利吉思、不里牙惕、八剌忽等部。
成吉思汗四年(1209),蒙古进攻西夏,围其都城中兴府,迫使西夏求和而去。又攻西辽属国畏兀儿,取得今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哈密一带。成吉思汗六年(1211),攻取西辽另一属国哈剌鲁,疆域扩展至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同年秋进攻金国,不久后攻入居庸关,威胁其首都中都,并攻陷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大批州县。成吉思汗九年(1214,金贞祐二年)初,进抵中都,金宣宗求和,成吉思汗退兵。五月,金迁都南京。蒙古军再次南下,次年二月破中都。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杀乃蛮王屈出律,占领原西辽全部疆域。先后攻下河东(今山西西南部)、河北和山东。至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金兴定五年),基本占据今黄河以北地区。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成吉思汗亲征西夏,夺取甘、肃等州。次年六月灭西夏,七月成吉思汗病死于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行营。
其子窝阔台汗(元太宗)即位后,继续对金进攻,并与南宋议定南北夹击。元太宗六年(1234,金天兴三年,宋端平元年)正月,蒙、宋军破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哀宗自杀,金末帝死于乱军之中,金国灭亡。同年,窝阔台与臣下议定攻宋,蒙古军袭败北上的宋军。此后,灭宋的军事行动持续四十多年,在长江上游四川、中游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和淮河中游,战争尤其激烈。蒙哥汗(元宪宗)二年(1252),命忽必烈自忒列(今四川宜宾市西)进军,至十二月攻破大理城。元太宗四年(1254),大理王段兴智被擒,大理国灭亡。
大约在此前的乃马真后三年(1244),吐蕃宗教领袖八思巴之叔萨迦班智达曾会见蒙古大将阔端,表示接受蒙古大汗管辖。但一部分吐蕃贵族不愿服从,因此在灭大理后,蒙古军进入吐蕃,镇压不服从的贵族,完全控制了吐蕃地区。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一年(1274,宋咸淳十年)下诏伐宋。至元十三年(1276,宋德祐二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宋廷奉表投降。尽管文天祥、张世杰等在南方继续抵抗,终究回天无力,至元十六年(1279,宋祥兴二年)于厓山(今广东新会区南海上)战败,宋朝残余势力完全覆灭。
窝阔台汗七年(1235),在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后杭爱省额尔德尼昭北哈拉和林建都,称喀拉和林,简称和林。蒙哥汗六年(1256),忽必烈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营建宫室城郭,中统元年(1260)在此即位,称开平府,中统四年升为上都。至元四年(1267)在金中都(今北京)东北另筑新城,至元九年改称大都,成为元朝首都。
从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进行第一次西征开始,蒙古帝国的疆域迅速扩张,从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成吉思汗晚年实行分封,将今天山、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以西的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由于都服从成吉思汗,因此帝国是统一的。在窝阔台当大汗时,也还可以指挥其他各部,但到蒙哥(宪宗)和忽必烈(世祖)时,各部已经不相统属,互相争夺大汗的位置,蒙古帝国分裂成为元帝国和四大汗国。
今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大部分已经封给了窝阔台国,因此始终不在元帝国的管辖之下。阿母(姆)河南岸被成吉思汗征服以后,一直没有分封,由大汗统治。蒙哥汗执政时在那里设置阿母行省,但因离大汗统治区太远,末年将它并入伊利汗国。蒙哥汗元年(1251)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一带设置别失八里行省,管治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察合台汗国一度将其据为己有,后期才重新成为元朝辖区。今伊犁河流域也未分封,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设置阿里麻里(一作阿力麻里,阿力马力)行省,以阿里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永定镇西北)为治所。但该行省的存在时间更短,两年后就被废止,后来并入察合台汗国。因此在大部分时期,元朝疆域未包括今新疆全部。
除今新疆外,元朝其他疆域一直稳定:在北方,西起今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在西南,包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
对邻国,元朝都曾进行过军事征服,有的还设置过行政机构,但统治维持的时间不长,且这些国家仍然是独立的,所以还不属元朝疆域。如元朝对安南(今越南)用兵三次,一度占领安南,并派达鲁花赤(地方行政长官)去监督行政。但在安南激烈反抗下,不得不撤出。元朝在缅甸设置过缅中行省,存在时间很短。至元二十二年(1285)在高丽设征东行省,但该省的长官丞相即高丽国王,而且对高丽国内仍称国王,所以高丽实际为元朝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