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绝世:写轮眼岂是便利之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孤儿寡母,千里求医

“真是一群庸医!

连具体的治病方针都拿不出来,就想骗我们花钱买一些没有效果的药。

妈,你放心,我肯定能找到能治好病的好医馆。”

天魂帝国,北方的一处中型城镇内部的医馆门前,一名看上去未满十岁的小男孩儿,正搀扶着一位比他身高较高一些的中年女士走出充满药香的医馆。

边走边骂的小男孩,眉清目秀,明眸皓齿,纯净的黑瞳黑发更是异常吸睛,从外表看,这就是个非常可爱,帅气的小正太。

但他此时毫不掩饰的骂声,还有因怒骂而扭曲的脸庞,拉低了他外表上的魅力。

被男孩搀扶的女子,金发碧眼,仔细端详她的五官,能够看出这位女士的容貌也是不同寻常,极为端正,大气。

但是,女子即便全身包裹着多重厚厚的衣物,也难掩她瘦弱的身躯,尤其是那副凹陷的脸颊,还有微弱,但又急促的呼吸都将她应有的美感大幅的衰减下来。

女子低头注视小男孩那紧促的眉头,疲倦的眼角浮现一抹心疼的神色,她艰难的抬起另一只手,抚平男孩的眉心,轻轻的摇头,示意他不要再继续了。

女子回头,对着站在门前的两位面色不好的门童低头道歉,然后,拉着男孩儿就要离开。

小男孩儿面向女士的时候,表情立刻变得开朗。

他道:“妈,我就说小城市的医馆不靠谱,果然还是得去大城市才能瞧好你的病。

来,我继续带你南下,上大城市看病,那里肯定有更好的医生。

钱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你也知道我研究的那些新奇物件,能够和那些魂导师换一些钱,所以,妈,你就只要跟着我就好了。”

小男孩儿搀扶着女士走到门口停放的一个形状特殊的木车面前。

他拉下木车上的一个拉柄,封闭的方形‘木盒’,被打开一面,露出了里面精致,温馨的布置。

临近秋天的末尾,外部的天气已经有些冰冷,所以,木车内部的四面,被厚厚的棉被包裹,没有冷风可以侵入的空间。

女士无需费力,只需坐在木车边缘,顺势一躺,正好就能倚靠在柔软靠背上。

男孩只需帮助母亲抬起双腿,用里面的大被褥盖好身躯,重新把侧面开启的木板合上。

靠近女士眼部高度的地方,精巧的镶嵌了一块从外侧无法向内观测的琉璃片。

这不仅能够让女士观察外面的景色,同时还能保持密闭木箱内部的透光。

这个时候,男孩检查完木门是否封闭的牢靠,立即来到另一侧,开启隔间的小门。

那里摆放着精致的金属制碳炉,里面正在燃烧的蜂窝煤,正源源不断地释放热量,使另一侧的母亲能够一直保持温暖。

这个特殊的碳炉,装载着与两侧的与两侧的木壁连结的送气管与出气管。

出气管贯穿整个木箱的长边,然后,与上层的木壁连结,将废气排出木箱。

这种类似于暖气片的结构,能够通过热气在密闭的空间内,安全,又稳定的供应热量。

检查好碳炉,男孩儿从同一侧的工具箱中取出坚韧的兽皮皮带,走到车头将其系好。

做完这一切,男孩将脸贴在琉璃片上,朝里面喊道:“妈,你坐好了,我马上就出发。”

内部传来两声微弱的敲击声,男孩立即回以微笑,然后走到车头将系好的兽皮带拉在双肩,拖着这个带着烟囱的小棺材车,向城市的南门走去。

虽说木车小巧精致,但上面毕竟载着人与诸多负重,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能够拉动车辆,而且,看上去还很轻松,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孩子绝对是魂师,就算没有获取第一魂环,至少也是拥有先天魂力天赋的魂士。

不过,很可惜,这个年龄大致在八岁左右的男孩,却是一个连武魂都没有的纯人类。

在六岁那年,男孩儿随同同村的适龄小孩,到附近小城参加官方设置的武魂觉醒仪式,觉醒武魂。

在这个斗罗大陆,每个人到了六岁,都能通过武魂觉醒仪式,觉醒属于自己的武魂。

而在觉醒武魂的同时,如果能够觉醒出能够修行的先天魂力,那他就能成为世人敬仰的魂师,受众人尊敬,同时还能获得来自国家的补助金。

带着期待,并花费一笔不便宜的费用,男孩儿不要说是觉醒先天魂力了,他甚至连最最基本的武魂都没能觉醒。

出于自嘲,男孩儿称自己为纯人类。

这种结果,虽然令人失望,但男孩儿却异常冷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因为,准确来说,他是来自地球的穿越者。

作用在斗罗大陆世界的法则,或许并不完全契合在他这位穿越者身上。

小男孩儿名叫李耳,不论是前世,还是今世,他都叫这个名字。

拥有如此惊人秘密的李耳,很自然的接受了没有武魂的结局,即便他的母亲一直都想寻找各种方法,去帮助他觉醒武魂。

但害怕自己作为穿越者的秘密被暴露,他只能以不想继续失望为理由,婉拒了母亲的好意。

虽然她依旧十分坚持,可是在武魂觉醒仪式过后的第二年,他的母亲因为染上了一种不知名的肺病,被迫中断了‘医治’李耳的行程,转而踏上了医治自己的漫长旅程。

最开始,只是些许的气喘与喉咙痛。

他们误以为是简单的感冒,只要吃点简单的风寒药,调理一段时间就能痊愈。

但没想到坚持了半个月,母亲的喉咙越发肿痛,肺部更是越发的气闷,疼痛。

预感不妙的李耳,立即带领母亲,前往更大的城市,进行诊断与医疗。

当时的医馆,诊断为肺痨,需要立即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

为此,两人几乎掏空了积蓄多年的所有家底,但依旧收效甚微。

直到坚持了半年左右,李耳发觉母亲的病最开始看上去好像得到了舒缓,但却迟迟不能痊愈。

这个时候,他才探查到,原来这个医馆的医师也才意识到自己似乎诊断错了病因,但碍于自己的名声和尊严,没能及时转告给两人,让他们另寻他处。

自从这一天,李耳对医师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