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忽悠慕容复替我打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各安其事

……

“对了!还有一事!”

王晟再次开口,打断了赵令甫的胡思乱想。

“我这身子骨也调养的差不多了,安神医那边似乎有意请辞,虽未明说,但我感觉得到,回头你跟他老人家好好聊聊。”

赵令甫略感意外,不过想想人家安神医在江宁府有业有产、有孙有子,本就只是被他临时请来襄助的。

这会儿舅父的病基本已经养好,他老人家打算离开,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样一来,他身边可以信重的能用之人就又少了一个。

杨叔去了西北疆场,忠伯留在了横塘船场,安神医若再走了,他身边便只剩下魏叔和沈先生。

若是能说动安神医留下才好,或许可以跟他老人家商量商量,把他的家人都接来姑苏?

至于家业,以舅父家的财力,分分钟就能帮其开一座更大的医馆。

心里这般想着,忽又惦记起了忠伯。

李忠留在横塘船场已有半个多月,当时因舅父手下无人,所以才让其临时顶替,怎么都过去这么久了,舅父也不说重新安排人将其换回来?

赵令甫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好!不过舅父,横塘船场那边您是不是重新安排个人去接手?”

王晟随意地一摆手,道:“不急!那位李先生是个能人啊!这才半个多月,便把船场打理得更胜从前,账目清晰!”

“这等人才,现在换他回来,拘在三郎身边只做个长随,岂不埋没了?”

赵令甫有些傻眼,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家亲舅父能干出这种事来,从外甥手底下挖人用?

太没溜了!

“对了!还有三郎身边的那位魏大侠,我也打算请他在府上做个教头,平时帮着调教调教家中的那些个护院。”

“我知道他们这种江湖武人都有自己的规矩,所以也不指望他传授什么绝学,随便指点个两招,关键时候能比现在中用些就好!”

“这几年天灾人祸的,世道不太平啊!”

这倒是个正经事儿,赵令甫也觉得可行。

远了不说,单说之前在寒山别业的那次流民暴乱,若是当时舅父身边的护院都有点本事在身,那安全性可就大大提高了。

眼见自己带来的这几人都有了着落,唯独剩下个沈先生未被提及,赵令甫便主动开口问道:“那沈先生那边,舅父又准备如何安置?”

王晟被这话给问住了,因为沈樵是个闲不住的主,这两日无事可做,基本就泡在城中的茶馆酒楼喝茶听书。

因而王晟跟他连面儿都没见上几回,又哪里知道这位究竟有什么本事?

所以才不好安排!

“三郎觉得这位沈先生适合做些什么?”,他把问题抛了回去。

赵令甫想了想沈先生的两样本事,一是打听消息,二是编故事。

这要是把他放到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引导舆论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可放在眼下嘛——

赵令甫皱眉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

放在眼下也是大有可为啊!

北宋没有新媒体,但传统媒体却已初具雏形,比如说——邸报!

本朝承袭唐制,设有进奏院,专门负责刊印并发行邸报。

赵令甫还未离开汴京时就曾看过邸报,上面主要是些新近诏令、皇帝起居、大臣奏疏、重大时政事件、官吏迁黜、地方大事等相关内容。

除了没有图片、没有彩印、以及排版粗糙等问题外,其余方面与后世的报纸并没有太大不同。

这玩意儿要是用好了,一样可以操控舆论、煽动民意!

想到这儿,他当即忍不住问道:“舅父,苏州如今可有邸报发行?”

王晟虽不知道自家外甥的心思,但还是道:“那自然是有的!莫非三郎想将那位沈先生运作成进奏官?这怕是有些难度!”

赵令甫摇头道:“外甥并无此意!”

说完也不解释,而是再问道:“那舅父可知,本地是否有私报?”

王晟眉头皱紧:“这些年来,江浙一带开始流行竹纸,造价低廉,又有活字印刷这一突破,所以民间私印报刊成风,官府屡禁不止!”

“三郎!此事毕竟有违法制!咱们这等人家虽不敢说大富大贵,可总不缺这点蝇头小利,犯不上因此失了身份!”

这话劝诫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赵令甫眨巴了两下眼睛,忽而憨厚一笑:“舅父想到哪里去了?我只是随口问问罢!”

王晟虽是儒商,也懂些商户之道,但碍于时代的局限性,尚勘不破媒体引导舆论的力量,只以为自家外甥是奔着那点微薄小利去的。

其实若真把话说开,未必不能扭转其观念,可考虑到外边还有个慕容家在暗中窥视。

这话他今日说出去,或许明日便会有密信送到参合庄上。

与其这样,倒不如自己悄悄去做!

就算有朝一日被舅父和慕容家觉察出端倪,他们也绝想不到此事背后的逻辑。

心思暗定,赵令甫不愿就这个话题多聊,便取出今日从苏家得来的那张羊皮海图。

“这是外甥今日从苏家得来的一张大食海图,舅父看看与我大宋的有何不同?”

王晟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接过海图只略略观量,便眼前一亮!

海图与寻常地图不同,上面不仅绘制了海岸线的形状、走向以及沿海的山脉、河流、岛屿、港湾等。

还会标注出重要的地理坐标和地物地貌,并对浅滩、暗礁、沙洲、岩石等危险航区加以文字说明,以作特别提醒。

甚至连风向、洋流等海洋气象的周期规律等都会加以记录,极大限度地保证了船队的航行安全。

可以说,有了这张海图在手,王家只要愿意,甚至可以自己组建一支远洋船队出海贸易!

不过这也只是想想罢了!

一来大食商人的海图航线,对宋人来说实在太远,二来组建一支远洋船队所要投入的成本实在太高,即便是以王家的财力,也有些力不从心。

赵令甫见自家舅父的心思都放在了这张海图上,便知趣退走,径自找安神医与沈先生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