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正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8章 卷一百二十八·唐中宗本纪

唐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母亲是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十一月乙丑日,李显出生于长安。第二年被封为周王,并被授予洛州牧的官职。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改封为英王,同时改名为李哲,又被授予雍州牧之职。永隆元年(公元680年),章怀太子被废,同年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留下遗诏让皇太子在灵柩前继承皇位。此时,皇太后武则天临朝处理政务,改年号为嗣圣。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皇太后武则天将李显废为庐陵王,幽禁在别处。同年五月,又将他迁到均州,不久后又迁居到房陵。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显被召回东都洛阳,重新被立为皇太子,恢复原名李显。当时张易之与弟弟张昌宗暗中谋划叛乱。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定下计策,率领羽林兵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迎接皇太子李显监理国事,总理各项政务,并大赦天下。凤阁侍郎韦承庆、正谏大夫房融、司礼卿崔神庆等人被关进监狱。甲辰日,朝廷命令地官侍郎樊忱前往京师向祖庙和陵墓祭告此事。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被任命为凤阁鸾台平章事。

乙巳日,武则天将皇位传给皇太子李显。丙午日,李显在通天宫即皇帝位,再次大赦天下,但张易之的党羽不在赦免范围内。那些被周兴、来俊臣冤枉陷害的人,都下令昭雪免罪。朝廷内外的文武官员都晋升两级,三品以上官员加爵二等,进入五品官阶的特别减去四年考核期限。全国大宴五日庆祝。因为并州牧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有诛杀张易之兄弟的功劳,相王被加号为安国相王,晋升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公主加号为镇国太平公主,还赐予实际封户,加上之前的达到五千户。皇室宗亲之前被发配没收财产的,子孙恢复皇族属籍,并且酌情安排官职爵位。放出宫女三千人。丁未日,武则天迁居到上阳宫。庚戌日,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被任命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封为汉阳郡公;鸾台侍郎兼检校太子右庶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崔玄暐担任守内史,封为博陵郡公;袁恕己任同凤阁鸾台三品,封为南阳郡公;敬晖任纳言、平阳郡公;桓彦范任纳言、谯郡公:他们都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赐予实际封户五百户。右羽林大将军、辽国公李多祚进封为辽阳郡王,赐予实际封户六百户;内直郎、驸马都尉王同皎被任命为云麾将军、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食实际封户五百户。这些都是奖赏他们诛杀张易之兄弟的功劳。其余人等也各有不同的封赏。还给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二月甲寅日,恢复国号,依旧为唐。国家的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等,都依照永淳年以前的旧例。神都依旧改为东都,北都改为并州大都督府,老君依旧称为玄元皇帝。各州百姓免除今年的租税,房州百姓免除三年赋税徭役。将左右肃政台改为左右御史台。韦承庆被贬为高要尉,房融被发配到钦州。中书令杨再思担任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京留守;太仆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元之出任亳州刺史。己未日,封堂兄左金吾将军、郁林郡公李千里为成纪郡王、左金吾卫大将军,实际封户五百户。下令贡举人停止学习《臣轨》,依旧学习《老子》。甲子日,立妃子韦氏为皇后,大赦天下,朝廷内外陪位的官员都赐予勋官一级,全国大宴三日庆祝。皇后韦氏已故的父亲豫州刺史韦玄贞被追封为上洛郡王,皇后母亲崔氏追赠为上洛郡王妃。当初,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等人从垂拱年间以来都死于非命,这一天追复他们的官爵,下令按照礼仪改葬,有后代的就让后代承袭,没有后代的允许选择亲属作为继承人。下诏让九品以上官员及朝集使尽情议论朝政的得失,同时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才。丙寅日,左散骑常侍、谯王李重福被贬为濮州员外刺史,不掌管州中事务。特进、太子宾客、梁王武三思担任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增加实际封户五百户,加上之前的共一千五百户。丁卯日,右散骑常侍、定安郡王、驸马都尉武攸暨被封为定王,担任司徒,再加实际封户四百户,加上之前的共一千户。辛未日,皇帝前往观风殿朝见武则天。太尉、安国相王李旦坚决辞让太尉及参与政事的职务,皇帝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甲戌日,国子祭酒祝钦明任同中书门下三品。黄门侍郎、知侍中事韦安石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免去参与政事的职务。丙子日,各州设置一座寺庙和道观,都以“中兴”命名。丁丑日,武三思坚决辞让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位,武攸暨坚决辞让司徒和封王的身份,皇帝都准许了。改封义兴郡王李重俊为卫王,北海郡王李重茂为温王。

三月辛巳日,追复已故司空、英国公李勣的官爵,命令主管部门为他起坟改葬。甲申日,下诏规定自文明年间以来家破人亡的臣僚的所有子孙,都恢复他们的资荫。那些扬州起兵谋反的徒党,只有徐敬业一家不在赦免范围内,其余的都予以宽恕。丁亥日,废除左右司员外郎这一官职。那些酷吏刘光业、王德寿、王处贞、屈贞筠、刘景阳等五人,虽然已经身死,他们的官爵也都应该追夺;刘景阳还在世,被贬为禄州乐单县县尉。丘神勣、来子珣,万国俊、周兴、来俊臣、鱼承晔、王景昭、索元礼、傅游艺、王弘义、张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立、郭霸、李敬仁、皇甫文备、陈嘉言等人虽然已经身死,也都应该除名。唐奉一被发配流放,李秦授、曹仁哲都改发配到岭南偏远险恶之地。己丑日,中书侍郎兼检校相王府长史、南阳郡公袁恕己被任命为中书令,同时兼任检校安国相王府长史。皇帝下诏说:“君臣在朝堂上的秩序,贵贱的礼节是有区别的;兄弟之间的伦理关系,先后的礼仪也有所不同。圣人的制度,都是遵循这样的道理。朕登上皇位,处于崇高的地位。在朝堂上当政,虽然接受宗室亲族的敬重;退朝之后私下相见,仍然采用家人的礼节。近代以来,很少有人遵守这样的规矩,亲王及公主,违背常理来表达私人感情,姑姑叔叔这样尊贵的长辈,却要向子侄行礼,这既违反法律又违背礼仪,让人内心感到不安。从今以后,应该革除这种弊端。安国相王李旦及镇国太平公主不能再随意向卫王李重俊兄弟及长宁公主姊妹等人行礼。应该告知宗室亲族,让他们了解朕的心意。”在此之前,各位亲王及公主都因为自身的亲贵身份,天子的儿子,各位姑姑叔叔见到他们必定先行礼,如果写信就称为启事。皇帝想要使亲族关系和睦融洽,所以下了这道诏令来加以改革。庚寅日,卫王李重俊担任上洛州牧。卫王乘坐驷马车,有仪仗队跟随;各位王公以下、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官员以及各位亲族都前来送别,礼仪十分隆重。事情结束后,按照等级赐予不同的物品。辛卯日,因为已故司仆少卿徐有功执法公平宽恕,追赠他为越州都督,并且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戊戌日,左右千牛卫各自设置大将军一名。废除奉宸府的官员。任命安北大都护、安国相王李旦为左右千牛大将军,每次大朝会时在内廷供奉。丙午日,规定秋社依旧在仲秋时节举行。戊申日,相王李旦前往太常厅。王公各位亲族前来送别,卫尉负责布置,光禄寺负责准备食物。礼仪结束后,赐予的物品如同卫王李重俊担任上洛州牧时的礼仪。

夏季四月乙丑日,端州尉魏元忠被任命为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甲戌日,左庶子韦安石担任吏部尚书,太子宾客李怀远担任右散骑常侍,右庶子唐休璟担任辅国大将军,右庶子崔玄暐担任特进、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判都督事,右庶子、西留守、户部尚书、弘农郡公杨再思担任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判都督事,少詹事兼侍读、国子祭酒祝钦明担任刑部尚书:他们都依旧参与政事,因为这些人都是皇帝做太子时的旧臣。乙亥日,张柬之担任中书令。戊寅日,追赠邵王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同官县下了大冰雹,燕雀大多死亡,洪水淹没了四百户人家,朝廷派遣使者前去赈济。五月壬午日,将武氏七庙的神主迁移到西京崇尊庙。在东都创建太庙和社稷坛。戊子日,下诏依旧以周、隋的后代为二王后。壬辰日,封成纪郡王李千里为成王。癸巳日,侍中敬晖被封为平阳郡王;侍中桓彦范被封为扶阳郡王,赐姓韦氏;中书令张柬之被封为汉阳郡王;中书令袁恕己被封为南阳郡王;特进崔玄暐被封为海陵郡王;他们都加授特进之职,免去参与政事的职务。吏部尚书韦安石兼任中书令,兵部尚书魏元忠兼任侍中。丙申日,皇后上表请求天下的士人和百姓为母亲服丧三年(这里是指出嫁的母亲),规定二十二岁成为成年男子,五十九岁免除劳役。癸卯日,将梁王武三思降为德静郡王,定王武攸暨降为乐寿郡王,河内王武懿宗等十余人一并降为国公。甲辰日,特进、芮国公豆卢钦望担任尚书左仆射,辅国大将军、酒泉郡公唐休璟担任尚书右仆射: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丙午日,下诏以邹鲁之地的一百户作为太师、隆道公李耳(即老子,唐玄宗时追封)的采邑,用来供奉祭祀。又授予他的裔孙褒圣侯李崇基朝散大夫的官职,并且允许子孙世代传袭。

六月丁巳日,河北十七个州发生大水灾,淹没了百姓的房屋。癸亥日,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军国重要事务中书门下官员可以共同商议处理;检校中书令韦安石担任中书令,同时兼任检校吏部尚书;检校侍中魏元忠兼任检校兵部尚书;杨再思兼任户部尚书,同时兼任检校中书令。丁卯日,将孝敬皇帝(李弘)的神主附祭于太庙。庙号定为义宗,这是不符合礼仪的。戊辰日,洛水暴涨,冲坏了二千多家房屋,溺死的人很多。秋季七月辛巳日,太子宾客韦巨源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乙未日,任命特进、汉阳郡王张柬之为襄州刺史,但并不掌管州中事务。八月戊申日,因为发生水灾,命令文武官九品以上官员直言进谏。河南洛阳百姓遭受水灾并且财产受损的,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甲子日,追册已故妃子赵氏为恭皇后,尊孝敬皇帝的妃子裴氏为哀皇后。乙亥日,皇帝亲自将太祖景皇帝、献祖光皇帝、世祖元皇帝、高祖神尧皇帝、皇祖太宗文武皇帝、皇孝高宗天皇大帝、皇兄义宗孝敬皇帝的神主附祭于太庙。皇后到宗庙祭祀。丁丑日,皇帝亲临洛城南门观看斗象。九月壬午日,皇帝亲自祭祀明堂,大赦天下。禁止《化胡经》以及婚娶之家在父母亲去世后停丧举行婚礼。全国大宴三日庆祝。戊戌日,太子宾客韦巨源担任礼部尚书,依旧参与政事。冬季十月癸亥日,皇帝驾临龙门香山寺。乙丑日,驾临新安。将弘文馆改为修文馆。辛未日,魏元忠担任中书令,杨再思担任侍中。

十一月戊寅日,给皇帝加尊号为应天,给皇后加尊号为顺天。壬午日,皇帝、皇后亲自拜谒太庙,告知接受徽号的心意,大赦天下,赐予百姓聚饮三日。己丑日,皇帝亲临洛城南门楼观看泼寒胡戏。辛丑日,卫王李重俊担任左卫大将军,遥领扬州大都督;温王李重茂担任右卫大将军,遥领并州大都督。十二月壬寅日,则天皇太后去世。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春季正月丙申日,护送武则天的灵柩返回京城。戊戌日,吏部尚书李峤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于惟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闰月丙午日初一,设置公主府的官员。乙卯日,让特进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三人分别担任滑州、洺州、豫州刺史。二月乙未日,刑部尚书韦巨源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朝廷派遣十名使者巡察各地风俗民情。丙申日,僧人会范、道士史崇玄等十余人被授予官职并封为公,这是为了按常规赏赐他们建造圣善寺的功劳。三月甲辰日,中书令韦安石改任户部尚书,免去参与政事的职务。户部尚书苏瑰担任侍中、京留守。乙巳日,黄色的雾气弥漫四方。唐休璟请求退休,皇帝准许了。庚戌日,处死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壬子日,在洛阳城东七里左右的地方,地面的颜色如同水面,旁边的树木、往来的车马都能清清楚楚地在“水中”看到影子,这种现象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消失。这个月,大量设置员外官,从京城各个部门到各州的属官,总共二千多人,破格授予宦官七品以上官职以及员外官的有一千多人。壬戌日,追赠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太师、益州都督。

夏季四月甲戌日,又追赠韦玄贞为酆王,韦玄贞的四个弟弟都追赠为郡王。己卯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怀远请求退休,皇帝准许了。辛巳日,洛水暴涨,冲坏了天津桥。六月戊寅日,特进、朗州刺史、平阳郡王敬晖被贬为崖州司马,特进、亳州刺史、扶阳郡王桓彦范被贬为泷州司马,特进、郢州刺史袁恕己被贬为窦州司马,特进、均州刺史、博陵郡王崔玄暐被贬为白州司马,特进、襄州刺史、汉阳郡王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司马,并且都是额外设置的官职,长期任职,他们原来的官职和封爵都被追夺。秋季七月丙午日,立卫王李重俊为皇太子。丙寅日,中书令兼检校兵部尚书、齐国公魏元忠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仍然掌管兵部事务;吏部尚书李峤担任中书令;刑部尚书韦巨源担任吏部尚书,依旧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庚午日,礼部尚书祝钦明被中丞萧至忠弹劾。前左散骑常侍李怀远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东都留守。

九月,祝钦明被贬为青州刺史。壬寅日,皇帝驾临白马寺。戊午日,左散骑常侍李怀远去世。壬寅日,设置户部侍郎一名。

冬季十月己卯日,皇帝的车驾返回京城。戊戌日,从东都洛阳回到京城。十一月乙巳日,大赦天下,跟随皇帝出行的文武官员赐予勋官一级。将河南县改为合宫县,洛阳县改为永昌县,嵩阳县改为登封县,阳城县改为告成县。戊午日,兼任秘书的郑普思因妖言惑众、图谋叛逆罪被发配流放到儋州,他的党羽都被处死。十二月己卯日,突厥默啜进犯灵州鸣沙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迎战,官军战败,死亡三万人。丁巳日,突厥进一步进犯原州、会州等地,掠走陇右的一万多匹牧马后离去。甲申日,招募能够斩杀默啜的人,封授为诸卫大将军。丙戌日,因为突厥侵犯边境,京城又大旱,皇帝下令减少膳食、撤去音乐。河北发生水灾,出现大饥荒,命令侍中苏瑰前去慰问安抚并赈济。丙申日,特进、尚书左仆射、兼安国相王府长史、芮国公豆卢钦望担任开府仪同三司,依旧参与商议处理军国重要事务;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知兵部事、齐国公魏元忠担任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仍然兼任掌管兵部事务。这年冬天,牛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

唐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正月庚子日初一,皇帝不接受群臣的朝会,因为武则天去世还不满两周年(按照丧礼制度)。庚戌日,由于突厥默啜侵犯边境,皇帝下制令招募武艺超群绝伦的猛士,让他们各自举荐自己,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要进献消灭突厥的计策。丙辰日,因为旱灾,皇帝亲自审查复核囚徒的罪状。己巳日,派遣武攸暨、武三思前往乾陵向则天皇后祈雨,不久后就降下了雨,皇帝非常感动和喜悦。二月辛未日,下诏武氏的崇恩庙依旧进行祭祀,并且设置五品令、七品丞的官职,昊陵(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陵墓)、顺陵(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墓)设置令、丞的官职如同崇恩庙一样。壬午日,追赠太师、酆王韦玄贞的庙号为褒德,陵号为荣先,设置六品令、八品丞的官职。庚寅日,将中兴寺、中兴观改为龙兴寺、龙兴观,朝廷内外都不能再说“中兴”二字。辛卯日,皇帝驾临安乐公主的住宅。

三月丙子日,吐蕃赞普派遣大臣悉董热进献地方特产。这年春天,从京城到山东地区发生了瘟疫,百姓死亡的很多。河北、河南地区发生大旱灾。夏季四月辛巳日,将嗣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封为金城公主,出嫁嫁给吐蕃赞普。庚寅日,皇帝驾临荐福寺,特赦雍州的罪犯。五月戊戌日,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张仁亶被任命为朔方道大总管,来防备突厥。丙午日,突厥默啜杀害了唐朝的使者臧思言。六月丁卯日初一,发生了日食。戊子日,姚隽道讨击使、侍御史唐九征攻打姚州叛乱的蛮人,打败了他们,俘虏了大约三千人,于是在当地刻石记录战功。这年夏天,山东、河北二十多个州发生旱灾,因饥荒和瘟疫死亡的有数千人,朝廷派遣使者前去赈济抚恤。秋季七月庚子日,皇太子李重俊与羽林将军李多祚等人,率领羽林千骑兵三百多人,诛杀了武三思、武崇训,于是带兵从肃章门破关而入。皇帝惊慌失措地登上玄武楼,李重俊带兵来到楼下,皇帝亲自到楼前劝谕他们,众人于是散去,随后杀死了李多祚。李重俊出逃到鄠县,被部下杀死。癸卯日,大赦天下。八月丙子日,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楼改为制胜楼。丙戌日,左仆射兼中书令魏元忠请求退休,被授予特进的官职。

九月丁酉日,兵部尚书、郢国公宗楚客,左卫将军兼太府卿纪处讷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吏部侍郎兼左御史台中丞萧至忠任黄门侍郎兼左御史中丞、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东海郡公于惟谦任国子祭酒,免去参与政事的职务。庚子日,给皇帝加尊号为应天神龙,给皇后加尊号为顺天翊圣,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龙。两京的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的赐予爵位一级,四品以下的晋升一阶,外地官员赐予勋官一级。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九月甲辰日,特进魏元忠被贬为务川尉,是因为有人说他与李重俊通谋。庚辰日,侍中兼左御史台大夫杨再思担任中书令,吏部尚书韦巨源、太府卿纪处讷都担任侍中,侍中苏瑰担任吏部尚书。壬戌日,将左右羽林卫的千骑改为万骑,并且分为左右两部。

冬季十月壬午日,彗星在西方出现,一个多月后消失。壬午日,皇后献上《神武颂》,下令两京以及四大都督府都要把它刻在石头上。十二月乙丑日初一,发生了日食。丁丑日,京城降下尘土。

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正月丙申日,沧州下了冰雹,冰雹大得如同鸡蛋一般。二月辛未日,皇帝驾临左金吾大将军、陈国公陆颂的住宅。皇后说自己衣箱中的裙子上有五色云升起,让画工把它画下来,展示给百官看,于是大赦天下。癸未日夜晚,天保星坠落在西南方,发出如同雷鸣般的声响,野外的野鸡都鸣叫起来。乙酉日,皇帝因为皇后的衣服上有庆云的祥瑞之兆,又一次大赦天下。朝廷内外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和妻子各加赐邑号一等,没有妻子的允许授予女儿;天下八十岁以上的妇人,授予乡君、县君、郡君等荣誉称号。三月丙子日,朔方道大总管张仁亶在黄河边上修筑受降城。

夏季四月庚午日,左散骑常侍、乐寿郡王、驸马都尉武攸暨辞让郡王的爵位,改封为楚国公。癸未日,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八人,直学士十二人。己丑日,皇帝驾临长乐公主的庄园,当天就返回了宫中。

六月丁亥日,将太史局改为太史监,不再隶属于秘书省。秋季七月辛卯日,台州发生地震。癸巳日,左屯卫大将军、摄右御史台大夫、朔方道行营大总管、韩国公张仁亶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天空出现红色的云气布满天空,它的光芒照亮大地,经过三天才消失。冬季十一月庚申日,突厥首领娑葛叛乱,自立为可汗,派遣弟弟遮弩率领部众侵犯边境。己卯日,因为安乐公主出嫁,借用皇后的仪仗从宫中出发,以盛大的仪式来彰显婚礼,皇帝和皇后亲临安福楼观看。婚礼结束后,大赦天下,赐予百姓聚饮三日。癸未日,安西都护牛师奖与娑葛在火烧城交战,牛师奖战败,在阵前阵亡。这年冬天,西京吏部设置两名侍郎负责铨选考试,东都又另外设置了两处铨选机构,肆意进行请托之事。又有通过“斜封”的方式授予官职的情况,预先占用了秋季的空缺职位。

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正月丁卯日,黄色的雾气弥漫四方。癸酉日,皇帝驾临荐福寺。乙亥日,在梨园亭宴请侍臣和近亲。二月己丑日,皇帝驾临玄武门,与近臣观看宫女们举行盛大宴会,随后宫女们分成两队,相互竞争胜负。皇帝又让宫女装扮成市场店铺,售卖各种物品,让宰臣和公卿们扮作商人,与宫女们进行交易,接着因为交易而产生争吵,言辞低俗不堪。皇帝和皇后观看这些场景,以此为乐。壬寅日,侍中、舒国公韦巨源担任尚书左仆射,依旧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戊午日,兵部尚书、郢国公宗楚客担任中书令,中书侍郎、酂国公萧至忠担任侍中,太府卿韦嗣立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崔湜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兵部侍郎赵彦昭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庚申日,太阳呈现出赤紫色,没有光泽。戊寅日,礼部尚书兼扬州大都督、曹国公韦温担任太子少保兼扬州大都督、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常少卿兼检校吏部侍郎郑愔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夏季五月丙戌日,崔湜、郑愔因贪赃获罪,崔湜被贬为襄州刺史,郑愔被贬为江州司马。

六月癸丑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在东井星宿的位置。庚子日,因为经籍大多缺失,下令在天下范围内搜求收集。壬寅日,因为旱灾,皇帝避开正殿,减少膳食,亲自审查复核囚徒的罪状。癸卯日,尚书右仆射杨再思去世。秋季七月乙卯日初一,镇军大将军、右骁卫将军、兼知太史事迦业至忠被发配流放到柳州。丙辰日,娑葛派遣使者前来投降。辛酉日,皇帝驾临梨园亭,宴请侍臣和学士。皇后上表请求那些不是因为丈夫或儿子而加赐邑号的妇人,允许她们与现任职事官相同,听任子孙凭借她们的身份获得恩荫,皇帝同意了。壬戌日,在安福门外设置无遮斋,三品以上官员进行行香仪式。癸亥日,皇帝亲临承庆殿,审查复核囚徒的罪状。壬午日,派遣使者册封骁卫大将军、兼卫尉卿、金河王突骑施守忠为归化可汗。八月乙酉日,特进、行中书令、赵国公李峤担任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侍中、酂国公萧至忠担任中书令,特进、郧国公韦安石担任侍中。庚寅日,各州分别设置司田参军一名。吐蕃赞普派遣使者勃禄星进献国礼、赞普祖先娑进献的物品,以及进献给皇后、安国相王、太平公主的礼物各有不同。壬辰日,派遣十名使者巡察天下。有彗星出现在紫宫星宿区域。下令特进佩戴鱼符。散职官员佩戴鱼符,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乙未日,皇帝亲自在通化门外送别朔方军总管、韩国公张仁亶,皇帝撰写序文并赋诗。乙巳日,皇帝驾临安乐公主的山亭,宴请侍臣、学士,按照等级赐予不同数量的丝织品。九月壬戌日,皇帝驾临九曲亭子,宴请侍臣、学士。戊辰日,吏部尚书、怀县公苏瑰担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冬季十月庚寅日,皇帝驾临安乐公主的金城新宅,宴请侍臣、学士。十一月乙丑日,皇帝亲自祭祀南郊,皇后登上祭坛进行亚献,左仆射舒国公韦巨源进行终献。大赦天下,在押的囚徒以及犯十恶之罪的人都赦免除去罪名,因各种罪行被流放的人都放还。京城文武三品以上官员赐予爵位一等,四品以下官员晋升一阶,京城官员以及应该承袭官职的地方长官进入三品、五品官阶的减少考核年限,年高者授予荣誉官职。全国大宴三日庆祝。壬申日,皇帝驾临见子陵。甲戌日,开府仪同三司、芮国公豆卢钦望去世。吐蕃赞普派遣他的大臣尚赞吐前来迎接公主。十二月壬戌日,前尚书右仆射、宋国公唐休璟担任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甲子日,皇帝驾临新丰的温泉。庚子日,皇帝驾临兵部尚书韦嗣立的庄园,封韦嗣立为逍遥公,皇帝亲自撰写序文并赋诗,接着游览白鹿观。甲辰日,特赦新丰县,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跟随皇帝出行的官员赐予勋官一级。当天皇帝驾临骊山。乙巳日,皇帝从温泉返回。乙酉日,命令各部门长官前往醴泉坊观看泼胡王乞寒戏。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正月乙卯日,在化度寺门前设置无遮大斋。丙寅日上元节夜晚,皇帝与皇后微服出行观赏花灯,接着驾临中书令萧至忠的府邸。这天夜里,放出数千宫女去看灯,因此有很多宫女逃亡走失。丁卯日夜晚,皇帝又微服出行看灯。丁丑日,任命左骁卫大将军、河源军使杨矩为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的使者。己卯日,皇帝驾临始平,送别金城公主前往吐蕃。

二月壬午日,特赦咸阳、始平的罪犯,将始平改为金城县。接着驾临长安令王光辅在马嵬北原的庄园。癸未日,皇帝从金城县返回。庚戌日,命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以上、文武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各位学士等,从芳林门进入,聚集在梨园球场,分成两队拔河,皇帝与皇后、公主亲自前往观看。三月甲寅日,皇帝驾临临渭亭举行修禊饮酒的活动,赐给群臣柳木做的环状器物用来辟除邪恶。丙辰日,皇帝在桃花园游玩宴饮。庚申日,京城树木结冰,水井中的水外溢。壬戌日,赐给宰臣以下官员内廷样式的巾子。夏季四月丁亥日,皇帝游览樱桃园,带领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各部门长官、学士等进入芳林园品尝樱桃,还让他们骑在马上直接用口摘取,摆酒作乐。乙未日,皇帝驾临隆庆池,搭建彩楼,宴请侍臣,乘船游玩作乐,接着驾临礼部尚书窦希的住宅。五月辛酉日,秘书监、赐虢王李邕改封为汴王。乙丑日,皇后请求给嗣王加授三品官职。丁卯日,前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说皇后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人共同危害国家社稷。皇帝发怒,召燕钦融到朝廷上见面,将他扑杀。当时安乐公主一心希望皇后临朝听政、行使皇帝权力,并且谋求被立为皇太女,从这时起她就与皇后合谋进献毒酒。

六月壬午日,皇帝中毒,在神龙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朝廷秘密不公布丧事,皇后亲自总理各项政务。癸未日,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依旧担任东都留守。吏部尚书张喜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都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命令左右金吾卫大将军赵承恩、右监门大将军薛简率领五百士兵前往均州,防备谯王李重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甲申日,在太极殿发布皇帝的死讯,宣布遗诏。皇太后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唐隆。在押的囚徒凡是通常大赦所不能赦免的都赦免除去罪名,长期流放的允许放归故乡,有犯罪记录的都予以消除。朝廷内外官员三品以上赐予爵位一级,四品以下晋升一阶。任命安国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进封雍王李守礼为邠王,寿春郡王李成器为宋王,宗正卿晋封为新兴王。丁亥日,皇太子在皇帝灵柩前即皇帝位,当时年仅十六岁。皇太后韦氏临朝听政、行使皇帝权力,大赦天下,通常大赦所不能赦免的人都赦免除去罪名。朝廷内外的兵马由韦氏诸亲掌管,并且命令韦温全面总管。当时召集各府的折冲府士兵五万人分别屯驻在京城,列为左右营,由韦氏的子侄们分别统领。壬辰日,派遣使者到各道巡视安抚,纪处讷巡视关内道,张嘉福巡视河北道,岑羲巡视河南道。庚子日夜晚,临淄王李隆基举兵诛杀韦氏、武氏诸人,都在安福门外将他们斩首示众,韦太后被乱兵杀死。九月丁卯日,百官给皇帝上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为中宗。十一月己酉日,将皇帝葬于定陵。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二月,改谥号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史臣评论说:廉洁的士人可以约束贪婪的人,贤能的臣子却不能辅佐懦弱的君主。实在是因为君主心志昏聩,亲近身边的宠臣,心中没有长远的谋划,不懂得创业的艰难,只追求当年的享乐。孝和皇帝(唐中宗)从登上皇位,又被迁到房陵,在瘴疠横行的偏远之地历经艰难,在被幽禁的地方饱尝离别之苦。所以张柬之(汉阳郡王)为了恢复李唐天下而反复谋划,狄仁杰(梁国公)哽咽着上奏论说,才使得他能够活着回来,难道这全是他自己的能力吗。等到他铲除武氏势力,再次掌握政权,却不能责备自己来向天下谢罪,反而更加四处游玩从而毁坏了各项政务。放纵他那艳丽的妻子(韦皇后)煽动党羽,就使得奸佞之臣相互争权;相信妖邪的女儿(安乐公主)来扰乱权力,就导致伦理秩序混乱。桓彦范、敬晖因此而灭族,节愍太子(李重俊)因此而兴兵,最终以皇帝的尊贵身份,也不能避免被妻子毒害的灾祸。唐中宗比起汉朝、晋朝的汉惠帝、晋惠帝等人要优秀一些,如果不是接着有命世之才(指唐玄宗李隆基)出现,那么李唐的国祚就会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