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章 乔致庸文学小课堂
店铺掌柜们被堵的没办法,有几个人还真就硬着头皮去了。
步云斋鞋铺的柳掌柜本来没有参与其中,但因为挨着旁边铺子,流言蜚语的伤害力也直接把他卷进来了。
两个大娘堵在店门口,就差直接把糕点送到他嘴里了。
两天下来,柳掌柜实在受不了,谎称店里生意走不开,专门派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柳知许去金满堂酒楼尝尝酒菜到底有多好吃。
柳知许到金满堂酒楼时,门口早就挤满了买糕点的人,大堂里吃饭的人虽然有,但因为不是正午饭点,所以还稍微少点。
柳知许从人堆里挤进来,挑了张靠近前台的空桌坐下。
他看着菜单点了一道凉拌木耳和西葫虾仁,又要了一壶梅子酒。
这次来金满堂吃饭,掌柜的特意给了经费。
不光是为了应付堵门口的大娘,柳掌柜也确实好奇金满堂生意这么好的缘由,派他来看看酒楼的吃食究竟有什么新奇的地方。
早就听闻街上邻居说金满堂的酒菜味道绝佳,要不是掌柜的给钱,以他的工钱,还没机会来这里吃饭呢。
今天他的任务就是好好探探这家酒楼的生意门道,掌柜的特意给他放了假,所以他时间很充足。
等着上菜的功夫,他起身在酒楼内简单闲逛了一下。
一会儿看看门外人满为患的糕点摊,一会儿又瞧了瞧挂在大堂门口上整齐排列的菜单。
抬眼间,他看见乔致庸在前台捧着一本《道德经》看的很入神。
“账房先生,您在看书啊?”柳知许很有兴趣的凑上前,盯着乔致庸手里的书。
前台的桌子很大,是谢清璃特意给乔致庸换的,说他算账不忙的时候可以抽空看看书,写写字。
桌子左侧摆着毛笔、算盘、客房登记本、几叠整齐的宣纸,右边堆了很多文学古籍和经典诗词集,有些是谢清璃送的,有些是乔致庸拿了工钱后自己去买的。
乔致庸很爱护前台这块属于自己的小地方,桌面擦得锃亮,桌面也总是收拾的特别整齐。
现在不是正午吃饭的时间,大堂里吃饭结账的人不多,客房那边也刚好送走几间屋子的客人,门口卖糕点的地方比较忙些,他就刚好抽空可以看看书,等一会儿中午来吃饭人多的时候,就该忙着算账了。
乔致庸抬头看了眼柳知许,轻轻点了点头,没回话,继续全身投入到书本中。
柳知许丝毫没被乔致庸的态度劝退,站在他身边低着头,安安静静的跟着一起看了起来。
柳知许自小家境贫寒,母亲因病早亡,父亲是个酒鬼,成日里喝大酒,打人。
儿时在私塾念书时,夫子很喜欢他,也觉得他在读书方面很有造诣,他自己也很爱看书。
但是因为家里没钱,书是买不上几本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嫌他读书费钱,也不愿意供他走科考仕途,早早就断了他的学业,把他卖去各种铺子当打杂学徒。
但因为年纪小,很多事情做不好,不但被各种掌柜的骂,被赶回家里后还要被父亲打。
万幸遇见了柳掌柜,给了他在步云斋一个安身的地方。他跟着柳掌柜学点手艺养活自己,能独立出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随柳掌柜的姓氏改了名字。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有一种知书达理的温润感,也算是圆了自己儿时的一个读书梦。
乔致庸看书时格外认真,他身体前倾,双手轻轻压着书角,目光逐自扫过纸面,时而微微皱眉,时而又舒展开来,似乎完全与书中的意境融合为一体。
周遭的喧嚣似乎与他完全隔绝,他手中时常捏着一支笔,不自觉的敲着桌面,时而拿笔在文字旁边做上几句批注。
乔致庸读完两三页后,侧目倒茶的功夫,瞥见柳知许目光炯炯的盯着书中的内容和他做的批注。
“先生,您对这段的内容解释的真是太好了!”柳知许激动的看着书页,声音竟然有些颤抖:“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几句都在揭示水的品德给人的启示!
居住要像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境要像水一样深沉,待人像水一般仁慈,说话如水一般有条理,办事如水一般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一样把握时机,此乃真君子!”
乔致庸听完他的一番话,刚才毫无反应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震惊:“你也对《道德经》很有研究?”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岁数不大,也就二十左右的模样,身着简单,模样倒是有些秀气的气质,但穿的并不像读书人。
柳知许恋恋不舍的收回了落在书本上的目光,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先生说笑了,只是偶然有幸看到过几章内容。儿时家里穷,只读了几年私塾,买不起这样好的书。”
乔致庸沉默了片刻,点头,拿起笔又继续标注了些内容。
“夫唯不争,故天尤。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才不会有过失。放下世俗的纷争,才能真正追求一份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从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乔致庸一气呵成,做完批注后,轻轻合上书本,递给柳知许:“这本书送给你了。”
柳知许十分诧异,激动地伸出手,又不可置信的往回收了收:“真的吗!先生?这书您都做了这么多批注了,真的愿意给我吗?”
“自然愿意。书上做再多的批注,也是为了给人看的,如果能遇到一个懂书的人,也是这些文字的幸运之处,倘若这些文字有生命,他们也当高兴的。”乔致庸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
看着眼前的《道德经》,柳知许眼眶竟然有些湿热,从来没有人送过他书,更没人说过他懂书。
柳知许的指尖微微发颤,像是触碰到稀世珍宝,眼眶瞬间泛红,目光紧紧地锁住书封,双手把书贴在胸口上,久久不愿松开。
柳知许吸了吸鼻子,兴奋地看着乔致庸:“先生,您对于这些书的见解,完全可以开个文学课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