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高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识人首要观其志向

识人,首先就要观其志向,因为理想是映照信念的基石。志向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诸葛亮在《知人性》中说:“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慧眼识英杰,智收姜维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偶遇青年将领姜维。

当时,姜维效力于魏国,满腹经纶、一身才华却得不到应有的重用和赏识,只能困守一方。

诸葛亮注意到,姜维虽年纪轻轻,却已深研兵书战策,每临战场皆能冷静应对,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与胆识。更令诸葛亮赞赏的是,姜维心中怀揣着兴复汉室的伟大抱负,这份追求与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一日,诸葛亮借机与姜维正面交锋,战役中二人棋逢对手,智斗之间,诸葛亮越发觉察到姜维有过人之处。

诸葛亮故意设计了一场心理战术,假意让蜀军露出破绽,诱使魏军来攻。姜维果然识破此计,巧妙应对。

随后,诸葛亮趁势派遣密使传达诚意,私下接触姜维,两个人进行了深入交谈。

诸葛亮开诚布公地说:“姜将军,我观你熟读兵书,且作战有方,实乃不可多得之人才。然而身处魏营,未能尽展所长,可曾有过困惑?”

姜维听闻此言,略显惊讶:“丞相洞若观火,姜维的确有此感慨。吾虽效忠魏国,然则怀才不遇,心忧社稷,常觉空有一腔热血,无处倾洒。”

在这场密谈中,诸葛亮向姜维展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以及匡扶汉室的决心。姜维被诸葛亮的胸怀大志打动,便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他渴望恢复汉室伟业,亲手终结这分裂的局面,重现汉室辉煌。

诸葛亮见时机成熟,遂利用魏国内部矛盾,施展计谋。他命魏延佯攻冀县,诱使姜维前往救援其母。当姜维陷入蜀军包围时,诸葛亮亲临阵前,承诺只要姜维愿意弃暗投明,加盟蜀汉,必将给予重任,共同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姜维感动于诸葛亮的远见,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附蜀汉,从此成为诸葛亮麾下的一员干将。

志向是一种自我激励机制

一个人的志向,或者说理想、信念,就犹如人生的灯塔,会决定他前行的方向,选择的道路。志向不仅是个人的价值取向,更是行动的核心驱动力。

从心理学视角看,志向是一种高级的自我激励机制,它能激发个体的潜能,促使其成长与进步。有志之人,心存对理想的热情、对目标的执着追求,这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动力源泉,让他们在面临困境时依然能咬牙坚持,在挫折面前仍旧矢志不渝。

正如姜维效力于曹魏,内心郁郁不得志,但仍然心系天下、志存高远,没有被一时的困境磨灭掉心志。诸葛亮以过人的识人之术,看出姜维并非池中之物,他虽身处逆境,却始终胸怀大志。于是,诸葛亮巧施计谋,成功劝降姜维,把姜维收入蜀汉阵营,将其视为接班人并悉心栽培。

姜维在归顺蜀汉之后,不负诸葛亮所望,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多次北伐,力图恢复汉室江山。姜维的毅力与忠诚,也恰恰证实了诸葛亮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志向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

想要认识一个人的志向,可以观察他对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的观点。所谓“大是大非的问题”,是指那些涉及基本道德伦理、社会责任、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反映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价值取向、道德水平,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理想。

比如,面对公正与公平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原则,追求平等公正,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公,反对职业歧视、财富歧视及对身体缺陷的歧视,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懂得平等与尊重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对这些问题态度模糊,没有自己的观点,他可能很难有长远的理想,缺少坚定的立场。

再者,一个人对待时代潮流、社会变革时的态度,同样能反映出他的眼界和志向。如果他能够积极拥抱变革,那么他的志向可能在于革新现状。

比如,社会上对AI技术的讨论存在着争议。有人担忧AI会取代人类工作,引发大规模失业;有人质疑AI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有人却坚定地认为,AI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志向如同一块磁铁,吸引着机遇与资源,催生出奇迹般的能量。胸怀大志者会主动寻求挑战,勇敢面对未知。

逆境是志向的“炼金炉”

《孟子·告子》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逆境如同一把“双刃剑”,不同的人在面对逆境时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睿智者把逆境视为砥砺自我的熔炉,提炼出坚韧不屈的品质和洞察世事的智慧;逃避者将逆境视为沉重的枷锁,被困在命运的低谷里。

在历史长河中,逆境锤炼意志、志向的例子俯拾即是:前有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后有司马迁身处牢狱,完成《史记》巨著。有时候,逆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让志向更加坚定。

逆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人在压力和挫折下的应对方式,反映出一个人的决心和韧性。

观察一个人在逆境中能否保持冷静与理智,便能衡量出他的判断力和心理素质。一个人如果始终坚韧不拔、决不言败,那么,他的成长潜力往往不容小觑。

所以,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时,正是检验其品德、意志、智慧、情操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