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快速凸显个人魅力
人类有时仿佛是一种直觉驱动的动物,这使得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趋利避害。初次交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构建对他人印象的过程。很多时候,这些印象自第一次见面起便已形成,并且当我们回忆某人时,首先浮现的往往是初次见面时的印象。若初次见面时你表现得彬彬有礼,那么日后他人听闻关于你的负面消息时也会有所迟疑;反之,若初次见面时工作表现不佳,后续想要改变领导和同事对你的不良印象则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初次见面交流时所形成的印象至关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方后续交往的态度。因此,在初次见面时,我们不仅要注重仪容仪表、确保准时出席,还需在言行举止上细心斟酌,力求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类有时候就像是一种直觉动物,这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去趋利避害,初次交流就是对一个人建立印象的过程。而且很多印象可能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已经定型,当我们回忆一个人的时候,想起来的往往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次见面的你给人感觉彬彬有礼,日后大家听见关于你的负面传闻都会迟疑一下;如果一见面就搞砸了工作,后续想改变老板对你的偏见可要花很大的力气。
初次见面交流产生的印象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彼此往后接触的态度。因此,在初次见面时,除了准备良好的仪容仪表、准时出席等,我们也需要在言行上花点儿心思,以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 职场新人想要融入集体,选恰当话题破冰
午饭时间到了,新入职的阿珍到食堂打完饭,刚好发现同组的同事所坐的那一桌还有空位,便坐了过去。她希望能够和同事们聊天,而不是只打个招呼就埋头吃饭,但是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开口说什么,只好一边用餐一边听着同事们聊天。
试问如果你是此时的阿珍,想和同事快速拉近距离,你会怎么做呢?如果是在食堂、室外、茶室等非工作场合,我们可以从一些日常的话题开始聊起,比如聊聊彼此正在吃的饭菜、日常的见闻。然后可以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人们都喜欢讨论自己,但好的聆听者不常有,我们应主动探索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从对方的言语、日常衣着打扮、服饰挂饰,甚至手机壁纸、头像等方面了解对方的兴趣。只要打开了话匣子,让对方来主导话题,当他们感到被尊重自然会更乐意接近你。
“有没有觉得今天食堂的菜像换了个厨师啊?”
“对啊!我们刚刚也说,今天的菜……”
“好像这周二×××的演唱会门票要开票了,你们有人抢吗?”
“是啊,你也想去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职场环境中切忌将自己的隐私过度暴露,也不要讲别人的坏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可不要因为一时口快而做得罪人的事。
2 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态度尤为重要
相信很多进入职场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在企业,我们要如何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是积极主动还是埋头苦干?
的确,在现代社会,只一味地埋头苦干很容易被别人“抢功”。要知道,职场如战场,我们不表现自己,别人很快就会取代我们,这时候再想表现自己就晚了。但是,表现自己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尤其是态度,十分重要。比如,在工作时,要有一定的工作原则,让领导看到我们有能力的同时,也看到我们有专业的原则性。
领导:“小张,你比较细心,看这个合同能不能改一下?”
小张:“好的,我马上去改。”
领导:“小张,你比较细心,看这个合同能不能改一下?”
小张:“领导,我会再仔细分析一下客户的合同,不过我之前也已经认真看过了,觉得这个合同不能改,因为一旦有问题,那我们公司将会承担不该我们承担的责任。”
3 第一次与老板面谈,这样说留下好印象
第一次与老板面对面交谈,想必很多人都会感到很紧张。主要是我们担心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么,如何与老板面谈,才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呢?
除了要对老板足够尊重,还要仔细聆听老板说的每一句话,理解对方说的话里的含义,并且及时回应。
听完老板讲话,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不要不懂装懂,如果有建议或想法,可以委婉地讲一下。但是绝对不能自以为是,毕竟老板的专业性和能力也是很强的。除此之外,如果老板问我们一些工作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公司的角度给出答案,千万不要从个人角度出发,给出自认为合理的答案。
老板:“小赵,上午的项目会你也听了,有什么想法吗?”
小赵:“王董,我在这个行业做了有几年时间了,虽然不敢说精通,但是也算是比较专业的。上午的项目方案,我觉得存在很多疏漏,我个人不建议给客户提供这样的方案。”
不管小赵说的是不是真实情况,这种只下结论却没有实质性的问题分析的表态,往往会给老板留下自以为是的印象。
老板:“小赵,上午的项目会你也听了,有什么想法吗?”
小赵:“听了项目部同事的讲解,方案中很多精彩的地方,是我之前没想到的,令我受益匪浅。只是有一点我不太清楚,需要向您请教。”
老板:“尽管说。”
小赵:“既然我们的时间、成本都这么紧张,为什么要在方案中做这么多的异形设计?这是不是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我觉得从美观度上讲,还有其他方法来替代异形设计。”
4 想和同事迅速拉近距离可以这样说
刚进入公司,我们可能谁都不认识,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与同事聊天,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要知道,在职场上,并不是所有同事都愿意接受新员工的。我们进入一家企业,一般最先认识的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他们也相对热情。与其他同事相处,我们首先要做到主动跟人打招呼或者聊天介绍自己,在态度上,要谦逊一些,可以买点吃的或者喝的分享给同事。
我:“李姐,你好。我是新来的设计王小可,您喊我‘小可’就行。以后工作上,有做得不好的,您多指点。”
除了闲聊,向同事请教或探讨工作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我:“李姐,我看您在资料上贴了不同颜色的标签纸,这是做什么用的?”
同事:“这些标签纸的作用是这样的……”
5 想加入同事聊天可以这样说
我们希望融入同事中,首先要注意大家聊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懂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插几句,想必同事也不会介意的。如果我们不懂,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询问。一般来讲,同事也是愿意开心地与我们交流的。
同事A:“最近那部悬疑剧《××》很好看,你们看了没有?”
同事B:“我看了,我看了!真的很好看!”
我:“我也看了,悬念设置得很好,剧情都快过半了,我还是不能确定凶手是谁。”
同事A:“那我们可以猜猜凶手到底是谁,等结尾的时候来验证谁猜得对。”
我:“好啊好啊,我的分析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钓鱼,同事也钓鱼,双方就具备了共同的爱好,更容易聊到一起。
同事A:“明天去钓鱼?”
同事B:“好。”
我:“我也去,我搬来这里之后还不知道在哪儿钓鱼,想了很久了。”
6 职场聊天禁区一定要把握
职场环境切忌一上来就交浅言深,更要避免讨论同事之间的冲突或争论,尊重个人隐私和个人边界,以免在不经意间踩雷。比如说,要避免谈及对方的个人生活和家庭、体型和外貌、政治和宗教观点、待遇和薪资等,懂得察言观色的人能在职场上走得更顺畅。
如果话题是由对方挑起的,我们既不想无礼地结束话题,又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表露太多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一些话术来“糊弄”过去。
“是吗?你觉得真的是……吗?”(重复一遍对方说的观点,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说。)
“嗯嗯,对了,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我,你知不知道……”(当你不想继续对方的话题时,可以把话题带到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