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2017年,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对学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理事会领导下,以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主线,以创新精神和基础建设为核心,着力推动科普场馆科普资源创新与开发、场馆建设、人才建设和科普相关产业发展,广泛联系科普场馆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学术工作和科普工作,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凝聚力。
2017年,为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互通互联、繁荣发展,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作为促进和推动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事业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经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六届六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借以推动国内优秀科普资源“走出去”,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更好地为各会员单位服务,并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现“一带一路”科普场馆资源互惠共享,互利共赢,达成长远合作愿景。2017年11月27~28日,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科技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召开。此次大会共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24个科普场馆和机构的44位馆长及负责人,以及中国国内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天文馆、国土资源博物馆等在内的8大类74家科普场馆和机构、15家科普企业的130余位馆长和负责人参加,大家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大会主题,共话沿线国家科普场馆间长远合作愿景,共商构建沿线国家科普场馆命运共同体大计。会议共签署16个国际双边合作协议和合作意向书,并发布了《北京宣言》。
2017年,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学会改革的总体要求,努力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多项专业培训,有效促进会员单位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会员的能力与水平。《中国科普场馆年鉴》是协会及会员单位各项工作成果的具体结晶、集中展示和记忆留存。继《中国科普场馆年鉴》前四卷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后,《中国科普场馆年鉴2018卷》又与读者见面了。《中国科普场馆年鉴》是镌刻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历史年轮的丰茂大树,是展示我国科普场馆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发展轨迹、工作脉络的史料性参考书,是社会各界了解协会、达成共识的权威性工具书,是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和窗口。
2017年,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更加全面地展现2017年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行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绩,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和编辑部对《中国科普场馆年鉴2018卷》不断探索改进,一是力求完整反映行业概貌。收录内容除各科普场馆外,还新增了科普企业(基于其特殊性,编撰项目与其他场馆略有不同),尽可能全面展现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行业各个领域开展的富有特色的工作。二是力求增加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在学术层面加强对协会的发展研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科学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细致的研判,逐步提供用于把握行业状况和辅助决策的参考依据。三是积极扩展国际视野,抓住“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为我国科普资源“走出去”搭建平台。
《中国科普场馆年鉴2018卷》编辑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协的指导和关心,得到了协会各专委会、各会员单位的支持和配合,正因如此,本版年鉴在资料采集、内容编排和文章质量等方面得以持续改进和提高。但由于受人力、时间、掌握素材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编辑水平和能力所限,在把握行业重点、采集数据、提高文字质量等方面仍留有很多遗憾和不足。我们热切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在《中国科普场馆年鉴》后续的编辑工作中改进和提高。在本版年鉴出版之际,谨向关心支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年鉴编辑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让我们全体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携手共同创造属于科普场馆的美好未来,为我国科普事业的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