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场馆年鉴(2018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科学技术馆

天津科学技术馆

英文全称: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法定代表人:姚剑波

联系电话:022-28322425

传真:022-28322425

官方网站:www.tjstm.org

行政主管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成立(开放)日期:1995年1月

通信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隆昌路94号

已加入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

■ 一、科普活动与展览

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续表

■ 二、科研与学术

1.承担项目

2.研究成果

3.专著

■ 三、信息化建设

1.官方网站浏览情况

2017年度官方网站全年浏览量达9.5万人次,关注浏览峰值出现在科技周及节假日期间。

2.展品信息化工作

互联网时代,登陆并浏览官方网站是公众对科技馆快捷和全面了解的有效方式。2017年,该馆对官方网站进行了全面提升改版。更加重视充分展示科技馆的展品特点、宣传展示内容和热点活动,突出对科学的普及,尤其注重结合公众在实体馆的参观体验并进行信息的延伸和拓展,与实体馆形成良性互动。在网络服务方面,制定活动月历,提前预告活动的内容及适合人群,实现网上预约功能。

3.新媒体运用

天津科技馆官方微博自推广以来,关注人数达2.2万人,2017年发布官方消息130条,重点活动及科技知识阅读量达2.7万次,新浪微博总阅读量达10.2万次,彰显了网络科普强大的服务功能。2017年天津科技馆微博除固定推送场馆信息、展区信息、服务信息外,更加注重品牌活动、科技知识的推送。热点活动阅读量2000次。

■ 四、志愿者队伍建设

■ 五、运营情况

票务情况

■ 六、2017年度大事记

1月21日 举办“雾霾防御”科普活动,邀请天津气候中心副主任郭军讲课。

2月3~8日 举办天文奥赛集训班。

2月11日 举办正月十五特别活动——元宵节纸雕灯。

2月18日至3月11日 举办天文奥赛强化班。

2月19日 举办天文讲堂之一“天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于洵讲课。

2月25日 与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签订《馆校共建科普基地协议》。

3月15日 在天津聋人学校举行馆校共建签字及启动仪式。

3月19日 举办天文讲堂之二“跟我一起去追星”,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詹想讲课。

3月29日 在天津聋人学校进行科普活动。

4月21日 召开“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部署会,天津科技馆团委书记田莹慧主持。

4月16日 举办天文讲座之三“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与系外行星探测”活动,宗伟凯博士讲课。

5月3日 科技馆团委开展“重温时代记忆,不忘初心跟党走”纪念活动。

5月13日 举办第31届科技周主题活动。

5月21日 举办天文讲座之四“灿烂的夏季星空”,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讲课。

6月18日 举办天文讲座之五“黑洞、白洞和虫洞”,南开大学教授苏宜讲课。

天津科学技术馆全景

6月23日 协办“第五届天津广电粉丝节”。

7月27日 科普微视频《微风飞翔》在第二届天津科普微视频大赛中获一等奖和最佳编剧奖。

7月30日 举办天文讲堂之六“夜空漫游指南”,天文学专家虞骏讲课。

8月2日 举办“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活动。

8月10日 小型天象厅正式对外开放。

8月20日 举办天文讲堂之七“中西方古代天文学之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高爽讲课。

9月16日 举办2017年科普日主题活动“让科学为梦想插上翅膀”。

9月17日 举办天文讲堂之八“宇宙与我们”,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科普作家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孟新河教授讲课。

11月26日 举办天文讲座之十“头顶灿烂的星空——我的天文科普人生”,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讲课。

12月6日 对宇宙剧场放映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暂停放映。

12月16日 举办小小天文社总结联欢会。

12月17日 举办第十八届天津市大学生天文节闭幕式暨“星空之美”讲座。

■ 七、2017年工作概述

在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下,2017年,天津科技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扎实开展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整治,紧紧围绕安全第一、制度保障、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工作理念,以迎接和贯彻党的十九大为主线筹划各项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补齐事业发展短板,以党建为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征程,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取得新成绩。

(一)2017年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天津科技馆共开馆241天,接待各类团体近250个,累计接待公众451773人次,与2016年同期持平。旺季客流量平稳增长,节假日和寒暑期接待公众达306792人次,约占全年客流总量的70%,各节假日日均参观人数在5000人次以上,其中,受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假期时间长等积极影响,“十一”期间共有36600多人次来馆参观互动,较去年同期有小幅增长。宇宙剧场放映穹幕电影469场;小型天象厅放映233场。科学表演、科普剧等定时演示项目6000余场;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科学实验课、天文节等各类科普活动80多次,受众12726人,展教工作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二)主要成效

1.狠抓隐患治理,安全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2017年以来,天津科技馆把做好全运会和十九大期间的安全维稳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细,开展了以“迎接全运会 保场馆安全 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管控,排除安全隐患,改善场馆面貌,以规范化服务树立窗口单位良好形象,为该市办好全运会,喜迎党的十九大营造了稳定环境。

一是安全隐患得到治理,管控机制不断健全。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统一部署,全年共开展了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常设展厅、宇宙剧场、职工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排查,自查隐患79项并积极进行整改;委托专业公司编制了《天津科学技术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修订《干部值班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12项,源头治理与管控机制的双管齐下,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展厅妆容焕然一新,场馆颜值得到提升。为进一步提高整体形象,2017年天津科技馆清洗了建筑外檐,对馆区地面墙面、监控系统、照明设备进行了更新维修;更换了消防器材,增设展品安全标识。为配合重点展区布展效果,重设展厅出口,并对部分展品位置进行调整,撤换了一些老旧展品。加强院内交通管理,重新施划了交通标线和停车泊位。通过撤改结合、翻新整修,硬件设施更加完善,参观环境规范有序。

天津市全民科学素质电视大赛复赛在天津科学技术馆举行

三是防范技能有所提升,实战经验有所增强。全年共组织员工开展了两次安全应急消防演练和专业消防培训,2017年的消防演练,贴近实战标准、强化实操技能,突出实效目标,无论是总体策划还是最终效果都比去年有所提高,得到了市科协领导的好评。通过演练和培训,员工进一步提高了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积累了实战经验,取得了良好实效。

2.厚植发展基础,人才队伍建设初显成效

为充分发挥人才在老馆升级改造中的引领作用,天津科技馆积极探索人才成长之路,搭建成长阶梯,创新培育机制、培养拔尖人才,努力营造引才聚才用才良好环境,通过两年的努力,人才队伍建设迎来回报期,成效开始显现。

一是新员工快速成长。新员工入职以来,天津科技馆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学习交流、参加竞赛等方式挖掘人才潜力,激发创新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新员工快速成长,新员工们逐渐在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业务能力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个别新员工还在科普创作、活动策划、展区改造、展品研发等重要工作中勇挑重任,并在行业竞赛中展现风采和技能,在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和第五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中,天津科技馆科普辅导员分别在预赛和决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二是整体素质稳步提高。近两年来,天津科技馆把抓好项目工作作为检验队伍建设的“试金石”和检验干部执行能力、工作能力的“练兵场”,全面提升干部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工作能力,以项目引导带动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促进干部在项目工作中用心想事、谋事、干事,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取得良好成效。经过两年的摸索锻炼,干部队伍的承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整体工作水平逐渐提升。

3.坚持改革创新,科普事业发展持续向好

一年来,天津科技馆围绕狠抓重点项目进度,扎实做好常态工作,抓好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多点开花、全面收获。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2017年以来,按照各项目专项资金使用进度要求,天津科技馆全力以赴抓项目落地、抓项目推进,推动机器人展区、创想空间、小天象厅、影子世界等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增“手指推大厦”和“龙卷风”两件新展品,促进了展教功能的优化提升。特别是机器人展区,该项目于2015年底启动,是近年来天津科技馆建设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一个展区改造工程,也是科技馆“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验收,拟于年底试运行。该展区依靠专业力量、委托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进行设计,是天津科技馆借助外脑智慧,助力事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在科技含量,都体现了科技馆全新的展教理念和对高新技术展品的追求,不仅为展厅增添了新亮点,还为展教工作在高新技术成果领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展品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成为新时代天津科技馆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端,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科技馆体系建设,保持对公众的吸引力,增强场馆竞争力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科普展教工作亮点迭出。(1)创新科普展教活动方式,采用深度提取精华的方式,选择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展品为公众进行深度讲解,并融合不同展区特色,延伸展品功能,对应开发了“玩具与科学”“垃圾分类”“视错觉”“点亮城市”等不同主题的科教活动,利用科技周、科普日等节日推出,均取得良好实效。2017年科技周期间策划的“智造未来·创享生活”主题活动,吸引4000多名公众踊跃参与。(2)大力开展社会化合作,与南开科技实验小学、市55中学和天津市聋人学校分别签署馆校共建协议,馆校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与天津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科普书《头顶灿烂的星空——我的天文科普人生》;与市天文学会共同编写了天文校本教材《天文》《天文活动手册》;与天津市科协、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举办《天津科技大讲堂》,助力天津市科普工作创新发展。(3)做实做亮天文科普品牌,全年共举办天文讲堂、天文特长班、天文奥赛培训、天文节等各类天文科普活动60余次,受众1万余人,特别是成功举办了第十八届大学生天文节,其间邀请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南开大学苏宜、孟新河教授作报告,丰富多彩的天文节活动吸引多所高校参与,受众4000多人,掀起一轮天文科普热潮。(4)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主动承担贵州省平塘县中小学天文科学课程培训工作,选派优秀天文教师赴当地进行培训讲座,并联合天津市科技传播发展基金委员会向该县教育局无偿资助了4000套天文科普资源包,以优质科普资源助力精准扶贫,促进科技扶贫在科普工作方面均衡普惠。

2017年科技周天津科技馆活动

一年来,天津科技馆一心一意搞科普,展教工作硕果累累,在2017年第二届天津微视频大赛中,天津科技馆制作的《微风飞翔》科普微视频荣获大赛一等奖,并与科学体验活动“玩具与科学”一同入选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学教育项目。在2016年度志愿服务工作表彰中,河西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该馆“河西区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和“河西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荣誉称号,三位同志还获得了“河西区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三是信息智能化建设与时俱进。一年来,天津科技馆以实体馆为依托、以数字馆为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使科普资源最大限度地惠及基层群众。加强自媒体和新媒体建设,推广使用天津市科协“科猫”平台;完成官网、官微改版工作,实现活动预告和网上预约功能。实施网络科普活动开发,申报虚拟漫游项目,拟于年底前完成。启动了内网办公系统更新改造工程,该项目完成后将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

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全年对外报送工作简讯13条;通过官网、二级子站、微博微信等发表消息281条,十一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天津电视台、《今晚报》同时对该馆活动进行报道,这是近年来天津科技馆首次受到央视媒体的高度关注,宣传工作实现新突破。

此外,2017年还完成了其他一些工作:重新办理了职工食堂卫生许可证,解决了这个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消除了后顾之忧。积极参与帮扶工作,选派1名员工跟随天津市科协帮扶工作组赴武清区大白马港村和东柳店村开展帮扶困难村工作。完成了2014~2016年度科普基地评估工作,撰写了3万余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书稿。开展了学历认证、人事档案排查、财务审计、职责清单等工作。组织部分员工到中国科技馆、大火箭制造基地进行观摩,工会还开展了春游活动,丰富的业余生活使员工工作热情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