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现代化的“晋江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这本《县域现代化的“晋江经验”》,是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百县市调查”——晋江调查报告,补充扩展而形成的著作,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晋江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总结。晋江是此次百县市调查对象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承担调查和写作工作。

晋江是我国福建省泉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改革开放之前默默无闻,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却成了弄潮儿,在许多方面独领潮头,全国知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早在1992年就与晋江市(当时晋江刚刚改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老所长陆学艺先生的带领下,出版过一系列调研成果,一直延续到现在。

社会学研究所为什么长时间跟踪调查和研究晋江?这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东、南、西、北、中涌现了各种做法和发展模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而“晋江模式”当时被视为“温州模式”和“珠三角模式”的混合版,在地理上晋江也处于温州和珠三角之间。因为“珠三角模式”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主,由外资(特别是港澳资金为主)推动发展;“苏南模式”是以集体乡镇企业为主推动发展;“温州模式”是以个体户和民营资本为主开启发展;而“晋江模式”则是以个体户、民营资本结合侨资为发展模式,因为晋江是知名的侨乡。这四个模式各有特色和优势,其中“晋江模式”介于“珠三角模式”与“温州模式”之间,兼具了后两者的优势,由此带动了晋江(前期还包括现在的石狮市,它是从晋江分离出来的)的快速发展,晋江“民营资本集资办大事”的故事,被传为佳话。1992年晋江撤县建市后,一直处在全国百强县市的前20位,后来进入前十之列,而在福建则长期傲立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长期间,曾七下晋江开展深入调研,先后在《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上发文,对晋江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提炼,提出“晋江经验”的“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种关系”: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1]

“晋江经验”不仅充分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发展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及其背后的逻辑,而且对其他地方的发展也有很强的经验和理论借鉴意义;不仅限于县域层面,而且对于各省市乃至全国,也有参考价值。

40年前,晋江并不是一个令人看好的县,那里自然资源稀缺,土地贫瘠,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且因长期处于战备前线区域,没有大型工业建设项目布局,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在这样很不利的前提条件下,改革开放以后,晋江竟然突破了一个个发展瓶颈,实现奇迹般的发展,这背后就是因为他们确实做到了“六个坚持”,处理好了“五种关系”。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晋江充分调动自身的独特资源——华侨和“三闲”(闲房、闲资、闲劳动力),凭借着“爱拼敢赢”、“会拼会赢”和“善拼善赢”的精神,以每过几年上个台阶的速度,从一个落后的县跃升为一个发达的县级市,从一个传统农业县蝶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县级市,从一个一开始只顾及经济发展的县渐变为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县级市。

当然,晋江的现代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4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历经一系列坎坷、风波、挫折和挑战,但每次都更加激发晋江人的创新、拼搏、超越和勇往直前。这背后既有一些晋江的特殊因素在起作用,如晋江人的敢拼精神、悠久的经商传统、雄厚的海外侨资等,也蕴含着许多普遍性做法和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晋江经验”中所提炼的那样,晋江勇于改革创新,充分尊重市场原则,很好地处理了城乡关系、大小企业关系以及传统产业和高新产业的关系。晋江人那种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精神与对优秀传统的坚守,令我印象深刻。改革开放40余年中,晋江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上千倍。我多次去晋江,目睹了它奇迹般的成长,也在不断地思考晋江的奇迹般发展给学界留下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这本《县域现代化的“晋江经验”》是迄今为止对“晋江经验”最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但晋江的现代化仍处在不断创新、开放和进取的过程中,需要继续跟踪调研、长期关注、深入研究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经验,它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巨大的城乡发展差距仍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最大软肋,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的主要一环。在我国2800多个县市中,大多数县市发展还是滞后的,如果全国有一半县市能达到晋江这样的发展水平,整个中国就会更上一层楼。从个案的窗口观察全局,仍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基础性方法。期望读者在对本书的阅读中能够品味到我国发展的大势。

是为序。

2019年7月22日于北京


[1]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05/c_129673481_2.htm,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