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要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调动一切力量,实施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新时代,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育人导向,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三全育人”,引导高校把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实现“三全育人”,首先要坚持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力。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切实承担起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校长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既要抓好分管领域的业务工作,也要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议大事、谋大事,重大事项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常态工作机制。保证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党的领导在高校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
实现“三全育人”,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高校工作的首位。要抓好党委的思想领导,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聚焦最新理论成果,用“时代精神的精华”武装头脑,用“理论的彻底性”来吸睛纳赞,做到既要“思”得准又要“政”青春,既要“接地气”又要“不跑偏”,真正让学生爱看、爱听、爱参与,达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目的。要聚焦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生活,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实现“三全育人”,必须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渠道和养分,学校每个岗位、每一名教职工都负有育人责任。只有当全体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乃至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达到全员力量的整合,才能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体教职员工要立足树立结果思维模式,改变被动的完成岗位工作的任务思维模式,关注和服务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为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所需的养分和土壤,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恰当、自觉、有效地育人,才能凝聚成一股持久的、强大的育人合力。
实现“三全育人”,必须占领课堂教学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凸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育人功能,通过“课程思政”平台,打造思政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社会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通,进而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实现“三全育人”,必须创新工作方法。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求,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完善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体系,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体系,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全育人”是一个理论日益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不断推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育人”问题,每一代领导人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理论界和学术界也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丰富了“三全育人”的内容,拓展了“三全育人”的载体,创新了“三全育人”的方法。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开展“三全育人”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启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着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的考量,一直思考这一问题,探索育人工作实践的有效途径。希望这本书的面世,能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启示,以履行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