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固所愿(求票求追读)

柴桑城东,按照高渊的规划,两万余人已经开始分为十部,各自搭建起属于自己的营帐。

许定、许褚,糜竺、糜芳,已经深入前线,指挥自己的族人搬运物资,扎紧营帐,安排各项事宜。

这会人手不足,关羽等人也得过去帮忙。

“我会亲自手书一封,请陆公从庐江府库中调拨一些粮草过来。”

刘备与高渊、鲁肃站在营盘之前,看着四下往来忙碌的一个个身影,神情有些凝重。

人心最不可控,若是想妥善安抚这两万余人,必须要尽快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子。

“盐巴、铁器、布匹,也可以调拨一些过来。”

高渊提议一句,然后想到了与此相关的一件事,连忙把糜竺喊了过来。

“子仲,去年在徐州,你我二人曾有过商议,利用一些田宅换取徐州的海盐,可还记得?”

“自是记得。”

糜竺点点头,笑道,“去年青徐黄巾复起,陶恭祖正好需要屯田养兵,一听到我的提议,当即就应了下来。”

换的是盐巴,而不是盐场。严格来讲,这会还在实行盐铁官营,私人煮盐是要犯法的。

说白了,糜竺用自家带不走的田地,向徐州刺史陶谦换来了一纸持续供盐的契约。

之所以有这笔交易,自然是为了长远打算。

就像无数穿越者一样,高渊也打算自己动手提炼精盐。

只不过提炼精盐并非为了贩卖,主要还是用于自我供给。也就是因为规模小,所以很适合秘密进行。

主要还是因为豫章没有盐矿,出货上游被他人垄断,精炼的盐巴越多,只会推高源头进货价以及贩出价。

忙活半天,砍光了林木,扒秃了山头,最多也只能赚点手工钱,实在不值当。

其实东莱郡地形以及气候也是比较适合煮海盐的,但是距离实在太远,大乱将起,就算现在形成规模,日后很难保全。

等到哪天真正把会稽郡握在手里,也就可以进行真正的贩盐牟利了。

“先生,方才子敬说先生有安民心之法,可否细说与我?”

刘备有些许心急,他能明显看出,营帐往来走动的人群,大都情绪有些低迷。

想也是,本来我带着一家老小,或在徐州,或在谯县。虽说天下动荡,偶尔还有些匪乱,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倒也能活得下去。

本想着主君登高一呼,就要率领族人南下。我等云集响应,奔波千里,直接来到这江南豫章郡。

虽说也没想着图个富贵荣华,只求一餐温饱,一檐僻身足矣。

可哪曾想跑了上千里路,生活反倒不如以前了,一家老小只有一顶小帐篷栖身,还不能住在一起,这算哪门子事?

更何况豫章这等湿热之地,远不如故旧之居生活的更舒服。

各种负面因素之下,每个人都把不满的情绪挂在脸上了。

当然也有很多心满意足的,比如那些跟随而来的数千流民。

对于他们来说,能活着,就是幸事。

“这倒不难。”

高渊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转向了鲁肃,“子敬,这些人里,一共有多少工匠,你可曾记下了?”

“自是记下了。”

鲁肃根本无需翻阅竹简,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将一串串数字报了出来,“各式匠人共有七百七十三人,其中盐工六人,石匠...”

“停停停!不必细说!”

高渊赶忙挥手叫停,同时有些许不满。

两万多人,其中手工技艺者只有不到百分之三,这也太少了点吧?难不成糜家和许家养了一群闲人?

不要觉得七百多人已经很多了,东汉时期的工匠是有非常多种类的。

具体的有盐工、石匠、铁匠、木匠、织工、绣工、染匠、陶公、漆匠、还有车船匠人、金银匠人、玉匠、医匠等等,门类繁杂得很。

按照历史经济发展规律,东汉时期工匠人口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三是比较合理的。到了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因为粮产增加以及土地兼并等诸多问题,手工业极其发达。匠人总数接近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虽说两万六千多人中出了不到八百个工匠,比较符合东汉平均水平。

但是这不合理啊!

别忘了,糜氏可是天下四大巨富之一!

族中产业遍布天下,丝、麻、陶、铁、漆、染等皆有涉猎,需要的各式匠人那是难以估量。

这七百多人,恐怕连糜家的工坊都填不满!

懂了!当初在询问之时,肯定有不少人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担心被征役军队里,跟着再回到北方参加战争。

在这个时代,工匠作为技术工种,但凡遇到征役,基本上就要一辈子留在军中。而且工作强度大,且军令严苛,限期任务但凡完不成,必定惨遭处决。

扮作普通农夫或者佃户,虽然也可能要遭遇征募,但是出去打一场仗,不过一年两载的时间,没准就能在战场上苟全下来。

无妨,这会儿无需再次筛查,早晚他们会主动站出来。

“各司其职就是,石匠去开采石条,铁匠去打铁,对了,子敬,柴桑城中或者附近可否有熔炉?”

“自是有的。”

鲁肃点头,作为别驾从事,州牧手下头号佐官,他还是相当称职的,早就将柴桑里里外外巡查了一遍。

“那就好,将眼下所有的铁器都收集起来,熔炉十二时辰不熄火,尽数打造成斧头、鲁班锯、铁锄、铁镐、铁铲、全力准备大生产!”

一听这话,旁边的刘备和鲁肃都吓了一跳,后者赶忙劝道:

“不可,子玄初到柴桑,还未知其中详情。南方百里外的彭蠡支水,以及二百里外的山野之间,此刻便有匪类聚集。此刻正是征募兵勇,一举荡平豫章匪患之时,不宜将太多铁器投入工具之中。”

有匪患再是正常不过,放眼整座天下,除了荆南深处的烟瘴之地以外,哪里没有匪患?

“两百里?那岂不是快要到豫章郡治,昌南县了吗?”

“正是。”

鲁肃点头,“我曾向附近百姓询问过,昌南以西约有四五千匪贼聚集,时常劫掠乡县。如今主公履任新职,自当剿除匪患,保境内安宁。”

“若是有四五千人,又聚集在山间,那也只能征募一些丹阳兵了。北方之民,除却并州以外,大多不惯山间作战。”

高渊想了想,“虽说产出匪患理所应当,但是新募之兵训练有成也需要不少时间。依我之意,目前库存的铁器,还是尽数用来打造工具为好。待日后自荆州等地购得铁器之后,再行打造兵甲。更何况,眼下最主要的还是要安抚随玄德公南来的两万余众。”

鲁肃有些疑惑,“子玄到底有何计议,不妨直说。”

“还能有什么?自然是要为六千余户建造房屋,供彼等有容身之地了。”

高渊一脸高昂,“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庶俱欢颜!’”

“固我生平所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