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层次维度:内容影响力=覆盖人群×对用户的影响力
做内容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好内容创造的价值更深入,而不会只浮于表面。
在名人传记中,我们偶尔能看到一部作品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这是2023年出版的《埃隆·马斯克传》[5]中的一段话:
在他求知欲旺盛的年纪,对他影响最大的科幻作品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这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形塑了马斯克的哲学体系,并在他不苟言笑的性情里增添了一丝幽默感。
好的作品可以陪伴一个人的一生。不同的内容显然会对不同的人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力。我们很难想象所有内容产生的影响力都一样大,比如一份西红柿炒鸡蛋的菜谱,就很难影响一个人一辈子,除非这个人是一名厨师。
创作出能在更深层次上帮助别人的内容、能产生更深入价值的内容,就意味着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想要判断这种影响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反思一下:我日常最关注的是什么?我最大的困境在哪里?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将心比心去思考,我们对这种内容价值的优先级就有大致的排序了。
举个例子。在中文播客领域,无论是流量还是口碑,一些广受好评的播客触及的往往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问题。在小宇宙App这一个平台上就有100多万订阅量的“文化有限”,作为一档读书播客,不只是在单纯讲书,不会用所谓“拆书”的方法让听众快餐式地接收一些信息,而是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大壹、超哥、星光三位主播会从不同的视角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察,在讨论读书心得的过程中真正产生对人生的思考。这就是所谓的“终极命题”,是人人都会关心的话题。
另一档知名播客“知行小酒馆”探讨的投资话题也并不是狭义的投资,而是在论述我们与钱的关系。钱能否解决一切问题?需要多少钱才能获得自由?房产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命题也是更本源的,甚至可以说是关乎我们大多数人生存的问题。
相较而言,它们比很多垂直领域的播客更受欢迎,也就丝毫不令人意外了。
内容的影响力大小,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
内容影响力=覆盖人群×对用户的影响力
非常受欢迎的一些内容往往是二者兼具的,比如前文提到的“文化有限”和“知行小酒馆”。一方面,它们老少咸宜、覆盖人群足够多;另一方面,它们能触及我们内心的深层次需求,并不浮于表面。
当我们在一个成熟的内容平台上很难覆盖最大范围的人群时,可以尝试在对用户产生的影响力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其强度,这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怎么做才能让影响力更强大呢?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五种需求从低级到高级排序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比如,任何一种互联网产品和平台提供的服务,满足用户基础的生理舒适和人身安全需求都是第一位的。在网络游戏充值的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用户对地位和面子的需求;在社交社区产品中,我们能观察到用户对人际关系的需求。
要注意的是,马斯洛的理论能宏观地解释一个人的大致需求,在更具体的需求上则未必那么适用。这时,你可以借用我在当产品经理时常用的方法,思考两个具体的问题:
·用户会花费多少时间在这件事情上?
·用户会花费多少财力在这件事情上?
如果你做的是与菜谱相关的内容,你就要思考:对你的目标受众来说,做菜会占用他们多少日常时间;如果他们在做菜上愿意支出(装修厨房、购买厨具、提升厨艺等),那么这些支出会在他们的日常支出中占多大的比例。
如果你做的是喜剧类的内容,你就要思考:对你的目标受众来说,娱乐会占用他们多少日常时间;如果他们在娱乐方面愿意支出,那么相关支出会在他们的日常支出中占多大的比例。
用这种方式思考,答案就会逐渐清晰。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就应该寻找那些能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能产生更强大的影响力的内容。当然,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在创作的内容中分享那些我们真正有把握的经验,这一点后文会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