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霸业从守卫徐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纵横捭阖乱世谋,徐州崛起展宏图

公元196年,正值乱世,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各方势力逐鹿中原。徐州,在陶应的精心治理下,已然成为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同时,他所缔结的联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乱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日,陶应正在将军府中与徐庶、陈群、糜竹等谋士商议民生发展,暗影司密探匆匆入内,神色凝重地呈上一封加急密信。陶应展开信件,脸色逐渐变得严峻,屋内众人见此,皆屏气敛息,等待着主公开口。

“袁术竟在寿春称帝了!”陶应沉声道,声音中满是愤怒与忧虑。“他不顾天下苍生,贸然称帝,此举必将引发天下共愤,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徐庶闻言,眉头紧锁:“主公,袁术称帝,乃大逆不道之举。但他称帝后,必定会扩充势力,徐州与之接壤,首当其冲,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陈群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如今袁绍与公孙瓒在北方激战正酣,曹操退回陈留,表面上在恢复元气,实则也在暗中观望局势。我们攻打袁术,既顺应民心,讨伐逆贼,又能扩充联盟势力,只是需防备曹操与袁绍趁机生事。”

陶应微微点头,目光坚定:“不错,此次攻打袁术,势在必行。先修书与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告知联盟此事,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共同讨伐逆贼。同时,立刻在徐州城内发布檄文,揭露袁术称帝的恶行,鼓舞军民士气。”

于是,一道道指令从将军府发出。信使快马加鞭奔赴江东与荆州,檄文则在徐州城各处张贴,百姓们得知袁术称帝,纷纷义愤填膺,支持陶应出兵讨伐。

江东,孙策收到陶应的书信后,当即召集周瑜、张昭等文武商议。孙策猛拍桌案,怒声道:“袁术这老贼,竟敢称帝,简直是自寻死路!我江东愿与徐州联盟,共同出兵,将其一举歼灭!”

周瑜点头赞同:“主公所言极是。此次联盟出兵,不仅能讨贼立功,还能进一步巩固联盟。我愿率领江东水军,配合徐州军行动。”

荆州,刘表同样收到了陶应的书信。他召集蒯越、蔡瑁等谋士将领,商讨对策。蒯越分析道:“袁术称帝,犯了众怒。我们与徐州联盟出兵,既能顺应大义,又能借此机会扩充荆州影响力。只是需留一部分兵力防守荆州,以防曹操或其他势力突袭。”

刘表思索片刻后,点头道:“就依异度所言。派刘备率领精锐部队,配合徐州作战,蔡瑁加强荆州城防,不可有丝毫懈怠。”

在徐州,陶应开始调兵遣将。他命陈到为先锋,率领精锐步兵先行开拔;臧霸率领骑兵,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迂回包抄;徐盛则留守徐州,加固城防,确保后方稳定。

出征之日,徐州城百姓夹道相送,将士们士气高昂,誓言要将袁术这个逆贼绳之以法。陶应身着战甲,骑在高头大马上,向百姓们挥手致意,随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袁术领地进发。

与此同时,袁术在寿春得知陶应联合江东、荆州的联盟军前来讨伐,却丝毫没有惊慌。他坐在龙椅上,狂妄地大笑道:“陶应这小子,不自量力!我如今已称帝,天下迟早都是我的。他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能奈我何?”

袁术不顾谋士们的劝阻,仓促集结军队,出城迎战。他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是强征而来的百姓,未经严格训练,军纪涣散。

徐州军与袁术军在淮河沿岸相遇。陈到一马当先,手持长枪,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他大声呼喊:“将士们,为了天下百姓,为了讨伐逆贼,杀!”徐州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袁术军面对徐州军的猛烈攻击,顿时阵脚大乱。臧霸率领骑兵从侧翼杀出,将袁术军分割成数段。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士兵们的厮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陶应站在高处,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他见袁术军已呈溃败之势,果断下令:“全军追击,务必将袁术主力彻底击溃,直捣寿春!”

徐州军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袁术多座城池。袁术见大势不妙,慌忙退回寿春,紧闭城门,妄图凭借坚城固守。

联盟军将寿春团团围住。陶应亲自来到阵前,劝袁术投降:“袁术,你称帝之举,违背天理,天下共愤。如今你已无路可逃,若投降,尚可饶你不死。”

袁术却在城墙上破口大骂:“陶应,你休想得逞!我乃天子,这天下都是我的!”

无奈之下,陶应只得下令攻城。徐州军架起云梯,抬着攻城槌,向寿春发起猛烈攻击。城墙上,袁术军拼死抵抗,箭矢、石块如雨点般落下。但徐州军士气高昂,毫不畏惧,前赴后继地冲向城门。

江东周瑜率领的水军也沿淮河而上,从水路对寿春发起攻击,牵制了袁术部分兵力。刘备率领的荆州军则在后方截断了袁术的补给线,让寿春城内的袁术军陷入了绝境。

经过数日激战,徐州军终于攻破了寿春城门。袁术见城池已破,带着少数亲信,从后门仓皇逃窜。陶应得知后,立刻派臧霸率领骑兵追击。

臧霸率领骑兵一路狂奔,在离寿春数十里的地方追上了袁术。袁术见无路可逃,瘫倒在地,被臧霸押回寿春。

此次讨伐袁术,联盟军大获全胜。寿春城内,百姓们欢呼雀跃,迎接联盟军的到来。陶应下令安抚百姓,开仓放粮,救济饥民。

然而,陶应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北方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仍在继续,曹操在陈留也在积蓄力量。他立刻召集联盟各方将领和谋士,商讨下一步战略。

“如今我们虽击败袁术,但袁绍与公孙瓒的胜负尚未可知,曹操也在一旁虎视眈眈。”陶应说道,“我们必须做出应对之策。”

周瑜起身道:“袁绍若击败公孙瓒,势力必将大增,我们联盟需加强军事合作,共同训练,提升战斗力,同时在边境增设防御工事。”

刘备也建言:“我们可派使者前往袁绍和公孙瓒处,观察局势,若袁绍过于强大,我们可暗中支持公孙瓒,维持北方势力平衡。”

众人商议许久,最终决定加强联盟军事训练,互通情报;在与袁绍、曹操接壤的边境,增设烽火台,加强巡逻;派使者前往北方,密切关注袁绍与公孙瓒的战况。

陶应还对新占领的袁术领地进行了妥善治理。他任命有才能的官员,推行新政,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一时间,这片饱受战乱的土地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对陶应感恩戴德。

曹操在陈留,密切关注着徐州联盟的一举一动。他深知陶应的能力,不敢轻易出兵。但他心中对徐州的野心从未熄灭,一直在等待时机。

而在北方,袁绍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智谋,逐渐占据上风。公孙瓒的势力被不断压缩,最终,袁绍攻破了公孙瓒的易京,公孙瓒兵败自杀。袁绍一举吞并了公孙瓒的势力,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

陶应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再次召集联盟会议。他神色凝重地说:“袁绍如今已统一北方,势力大增,我们联盟面临的压力更大了。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应对任何挑战。”

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及其他联盟将领纷纷表示,会与徐州共进退,加强联盟合作,共同抵御袁绍可能的进攻。

在这个乱世之中,陶应带领着联盟势力,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稳步前行。他深知,未来的道路充满荆棘,但只要坚守信念,团结各方力量,就一定能为百姓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让天下重回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