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霸业从守卫徐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战后重建兴徐州,联盟深化谋远途

徐州城外的战场上,硝烟虽已渐渐散去,但战争留下的痕迹却触目惊心。焦黑的土地上,残肢断臂与破碎的兵器散落各处,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战后的徐州城,百姓们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却也不得不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陶应望着这一片狼藉,深知重建徐州、稳固联盟的重任,已沉甸甸地落在了自己的肩头。

战后的第二天清晨,陶应便召集了陈群、糜竹、徐庶等一众谋士,在将军府中商讨徐州的重建事宜。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希望。陶应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坚定而有力:“此次虽击退曹操与袁术,但徐州受损严重,百姓受苦。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陈群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条理清晰地说道:“主公,当务之急是清理战场,掩埋尸体,防止疫病的爆发。同时,安抚受灾百姓,分发粮食和衣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

糜竹紧接着说:“商业方面,我会组织商人尽快恢复集市的运营,减免商税,吸引更多的物资流入徐州,稳定物价。另外,我打算出资修缮城内的商铺和道路,为商业的复兴创造条件。”

徐庶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提出:“教育乃长远之计,不能因战争而荒废。我们要尽快修复学府,让学子们能够继续求学,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徐州的未来奠定基础。”

陶应一一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迅速安排人手行动起来。在陶应的带领下,徐州百姓齐心协力,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士兵们与百姓一起清理战场上的残骸,掩埋尸体;工匠们日夜赶工,修缮房屋和城墙;农民们则在田野里辛勤劳作,播种下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陶应也没有忘记与江东、荆州的联盟。他修书给孙策和刘表,详细告知他们徐州的战后情况,并邀请他们再次派代表前来商议联盟的未来发展。

数日后,江东的鲁肃和荆州的伊籍抵达徐州。陶应亲自出城迎接,随后在将军府中举行了隆重的会议。

陶应真诚地说道:“此次胜利,全赖联盟之力。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曹操和袁术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联盟,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鲁肃目光坚定,言辞恳切:“陶公所言极是。江东愿与徐州加强合作,不仅在军事上相互支援,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可展开交流。比如,我们可以开通更多的商路,促进两地的贸易往来;还可以互派学子,交流学术。”

伊籍点头表示赞同:“荆州也希望能与徐州、江东携手共进。我们可以共同制定应对曹操和袁术的长期战略,加强情报共享,提前做好防范。”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三方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合作协议。在军事上,约定任何一方受到攻击,另外两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出兵支援;在经济上,开通更多的商路,统一度量衡,促进物资的流通;在文化上,互派学者和学子,传播知识和文化。

会议结束后,陶应陪同鲁肃和伊籍参观了徐州的重建工作。他们看到百姓们忙碌而有序的身影,看到田野里茁壮成长的庄稼,看到学府中重新响起的朗朗书声,不禁对陶应的治理能力和徐州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鲁肃感慨地说:“陶公,徐州在您的治理下,必将重新焕发生机。江东愿与徐州紧密合作,共创太平盛世。”

伊籍也笑着说:“荆州与徐州、江东联盟,如虎添翼。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抵御外敌,成就一番大业。”

陶应谦逊地说:“这都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团结一心,才能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重建徐州和深化联盟的同时,陶应也没有忘记加强自身的实力。他命陈到、臧霸、徐盛等人继续加强军队的训练,提升士兵的战斗力。还亲自参与军事策略的研讨,根据此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战略战术。

夜晚,陶应独自登上徐州城墙,望着城内灯火通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深知,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徐州百姓团结一心,与江东、荆州的联盟坚如磐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陶应望着远方的星空,暗暗发誓:“我定要让徐州成为乱世中的一片乐土,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不会退缩。”此时,一阵微风吹来,带来了百姓们的欢声笑语,陶应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相信,徐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