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霸业从守卫徐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破局平乱固根基,深谋远虑御外敌

徐州城的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可百姓们的脸上却带着几分不安。陈群张贴的安民告示前,围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对谣言仍是将信将疑。陶应深知民心不稳的危害,他决定亲自出马。

陶应身着便服,在几名侍卫的暗中保护下,走进了热闹的集市。他来到一个卖菜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满脸愁容地整理着蔬菜。陶应拿起一把青菜,笑着问道:“老人家,这菜怎么卖啊?”老人抬起头,打量了陶应一眼,叹了口气说:“公子,这世道不太平,这菜价也跟着不稳,我们小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好过啊。听说太守陶应要和江东打起来了,还要加税征兵,这可咋办哟。”

陶应心中一紧,脸上却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老人家,您别听那些谣言。陶太守一心为徐州百姓着想,怎么会做那些事呢?”接着,陶应耐心地向老人解释徐州的发展规划和民生政策,从水利修缮到商业扶持,从教育培养到军事防御,一一说给老人听。老人听得入神,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原来如此,看来是我们错怪太守了。”

陶应又在集市中走访了许久,倾听着百姓们的心声,承诺会保障大家的生活。百姓们看到陶应如此诚恳,逐渐放下心来,城内的恐慌情绪慢慢平息。

另一边,臧霸率领骑兵抵达与袁术接壤的边境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军事部署中。他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在边境线上来回巡视,观察着地形。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臧霸指着一处山谷对副将说:“此处易守难攻,我们就在这里设置营寨,安排重兵把守。”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砍伐树木,搭建营寨,挖掘壕沟。巡逻队日夜在边境巡查,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臧霸还放出了数十名斥候,他们如同敏锐的猎犬,深入袁术领地,密切监视着袁术军队的一举一动。

袁术得知臧霸来了,亲自来到边境视察。他望着臧霸布置得严严实实的防线,心中一阵懊恼。他身边的谋士劝道:“主公,臧霸防备森严,我们贸然进攻,恐怕讨不到好果子吃。”袁术冷哼一声:“难道就这么算了?我咽不下这口气!”嘴上虽这么说,可袁术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边境虚张声势,时不时派小股部队挑衅,但都被臧霸轻松击退。

然而,曹操的离间计并未就此罢休。他又拿出大量金银财宝,买通了徐州城内的一些小商贩。这些商贩平日里在集市上吆喝叫卖,如今却成了曹操的传声筒,继续散布谣言,扰乱民心。更有甚者,他们还暗中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闹事,企图制造混乱。

一天夜里,一群闹事者在城中聚集,他们手持棍棒,叫嚷着要陶应给个说法。陶应得知后,脸色一沉,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他召来暗影司的首领,这位首领身形矫健,眼神犀利,如同暗夜中的黑豹。陶应低声吩咐:“派出精锐,暗中调查这些闹事者的幕后主使,务必尽快掌握证据,一个都别放过。”

暗影司的人如同鬼魅一般,在黑暗中穿梭。他们跟踪闹事者,顺藤摸瓜,很快就发现了那些被曹操收买的商贩。经过几天几夜的侦查,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陶应下令将这些被收买的商贩和闹事者一网打尽。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进他们的藏身之处,将他们全部抓获。第二天,陶应在集市上公开审判这些人。百姓们纷纷赶来围观,陶应站在高台上,神色严肃:“乡亲们,这些人受曹操指使,故意在城中散布谣言,煽动闹事,企图扰乱我们徐州的安宁。”说着,他展示了证据,将曹操的离间阴谋公之于众。百姓们得知真相后,纷纷对曹操的行径表示愤怒,也更加坚定了对陶应的支持。

解决了城内的隐患,陶应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曹操和袁术的军事威胁。他再次召集徐庶、陈到、徐盛等人商议。议事厅内,气氛凝重。

徐庶手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主公,曹操和袁术虽心怀不轨,但目前都有所忌惮。曹操忌惮我们与江东、荆州的联盟,袁术忌惮我们的防御。我们可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加强徐州的防御工事,同时与江东、荆州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联盟稳固。”

陈到站起身,抱拳说道:“末将建议,在徐州周边的战略要地增设烽火台,一旦有敌军来袭,能及时传递消息,我们也能迅速做出反应。”

陶应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命陈到负责在徐州周边修筑烽火台。陈到领命后,立即组织士兵,挑选合适的地点。他们在山顶、要道等关键位置,用砖石、木材搭建起一座座烽火台。每个烽火台都配备了足够的柴草、硫磺等易燃物,还安排了专人值守。

徐盛则负责加强徐州城的防御设施建设。他组织工匠,加固城墙,在城墙上增设瞭望塔、投石机等器械。同时,储备足够的粮草和兵器,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兵器库中寒光闪烁。

与此同时,陶应还修书给孙策和刘表,告知他们曹操和袁术的动向,提醒他们加强防备,共同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孙策和刘表都回书表示,会坚守联盟,与徐州共进退。

在做好军事防御准备的同时,陶应也没有放松徐州的发展。他来到农田,鼓励百姓开垦更多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他还从外地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传授百姓种植技术。在商业方面,他支持商人拓展贸易路线,与更远的地区开展商业往来。他减免商税,提供便利,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前来。学府中,陶应亲自选拔优秀学子,将他们充实到各个部门,为徐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陶应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只有不断强大自身,才能在敌人的威胁下生存和发展。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徐州这片土地,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带领徐州百姓走向繁荣,守护好这片安宁。”他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徐州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