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合:城市救援所6
破晓光接到孙阳电话,已经是一周后的事。
老样子,还是约在救援所。
孙阳还未上班,时间相对灵活,电话是下午三点多打的,她四点多就来了,碰巧破晓光一行人不在,只留了老陈和他的狗,那只狗叫“马仔”。
整个下午,孙阳一边遛马仔一边回想,桌上放了几张空白A4纸,因为画画手法实在笨拙,只能让老陈执笔,不过老陈办事效率不高,整个下午连打了四五回盹,回回节奏还不大一样,虽然他一再狡辩自己只是在闭目养神。
到了六点,眼见手上无事,老陈拎了个瞧着有些年头的灰色帆布包,今天是今年最后一天,他边穿鞋,边碎碎说了两句,“小孙你明天在吗?在的话我给你带早餐;哦对了,年轻人都去跨年了,一会要晓光再不来,你就早些回去,他这人有一天没一天在的。”
说着施施而行出了救援所,关上门那一刻,孙阳看了下手机,现在是六点零一分。
马仔就留给孙阳照看,老头也没道谢,就是出门前顺道交代了下,估计从五点半就等下班,对于陌生人的到访,老陈似乎没有任何特别的招待,自来亲,张口一句“小孙”,就当是认识过了。
晚上七点,只有破晓光回来。
他一回来就闻到客厅浓浓的泡面味,路上本来不觉得饿,一闻着味肚子跟着打鼓了两下。
孙阳到点肚子就饿,本来想叫个外卖边吃边等,发现这个地方叫不到什么外卖,恰巧破晓光发了信息,说是还要半小时到,孙阳见客厅还囤了些桶装方便面和午餐肉,厨房很干净,一看这群人平时应该不大开火。
打了招呼,翻了冰箱,找到了一些速食牛肉,先把牛肉和午餐肉煎一煎,随后下了四桶泡面,他知道破晓光的胃口大,美中不足的是冰箱一点青菜和鸡蛋都没有。
不过,能吃上煎的牛肉和午餐肉,破晓光已经很满足了,他甚至都忘记冰箱有这些东西,这种感觉就像是破落的兜里本来只有十元生活费,结果在家沙发底下意外捡到一张红票票,日子一下宽裕了,你说满不满足?
虽然上次会面后,听雨给出了结论,但今日突然杀过来,不问缘由,愿意直接加入,多少让破晓光感到意外。
他边吃边道:“你怎么突然愿意了?”
上周回去后,二人也没再联系,这都过去一周,原本以为事情打住了,破晓光下午是想找孙阳来着,没想到对方先找了他,听电话里语气有点急促,所以他也算是赶着回来。
孙阳的心境也很复杂,本来破晓光约她的时间是晚上,但她中午午休时做了个梦,而后在家又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早点出门,断绝自己有可能退缩的念头。
事情还要从她一周前回家说起,当天小区出了跳楼事故,跳楼的是一名女高中生,就在孙阳回家的路上,四周尖叫声轰然而起,警方处理的很快,孙阳也只在社群里捕风捉影,据说是因为学业压力大引导的家庭矛盾。
起初孙阳被吓着,还是两腿哆嗦着上楼,回家后心跳的厉害,平静不得,于是泡了壶茶压惊,后面子细想,方觉得那跳楼的场面似曾见过。
她在地铁打盹的时候梦过的,还以为是电视里演过相似的场景,自己吓自己,但梦这个东西本就玄学,即便是梦里的场景在现实真实上演也无不可能。
孙阳还是没办法说服自己,这是老孙家的痛隐,有些事她虽然没有亲历,但确确实实与之密切,她不能不联想到自己身上。
说来孙阳的家庭成分有点复杂,她的爷爷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被遗弃的孤儿,爹妈遗弃的早,也就没有任何念想,孙阳也是父母离异后,户口落在了孙家。
爷对孙阳父母的情况倒是了解,都是一个村的,孙阳亲生父母关系一直不和睦,三天两头就要吵一次,男人殴打辱骂,女人无助哭诉,夜里真是吓人的很。
因为结婚那会二人没扯证,分居就等同离婚,孙阳亲爸因为外地打工,经常不在身边,但个把月还会回来两三天,起初会带点孙阳爱吃的,那时候作为孩童还会盼望着,后来就是半年一趟,经常是因为过冬换季,不得已要回家添带点保暖的物件。
一到晚上就吵,全村人都听得到。
后面很长一段日子,孙阳都跟着她亲妈,只是这孩子也不待见,稍出点小错,一不顺心,孙阳妈就会用开水壶里的水泼自己的孩子,平日身上也是左拧一块又青一块,气撒的狠,村里人看不下去,经常会去照料劝诫几句,村里就是这样,似乎所有人都有用不完的时间可以管别人家闲事。
后面孙阳爷爷管到底,便把孙阳领回家了。孙阳本来还有个姐姐,忘记多大时候出的车祸,大人都想忘记,有时候说话也是含糊其辞,只知道这事和孙阳现在的妈有关系,有段时间孙阳妈活的实在难受,眼看身心快撑不住,不成想孙阳爸先出了事,自家地里干活的时候,孙阳爸倒着三轮车,没细看身后的滑坡距离,油门踩的猛,那时摔的很重,小命是保住了,但需要很长时间卧床养病。
就是在那时候,孙阳被领到现在的家。
生活是真苦呀!
孙阳只要一回想过去,都觉得那时能熬不过来就很不容易,但那时候即便日子再拮据,家里还是照常送她去上学。
三年级开始,学校开始不收学杂费,但那会孙阳也不爱读书,记得是大雪天,孙妈妈要领她去学校报道,她就赖在家里,抱着门口的柱子不肯走,以为能躲过去,孙阳妈用柴房里的树枝揍了一顿,过两天,那女人又跟没事人一样,又笑咧咧的把一脸哭包的孙阳送去学校。
出门即便迷路,也能通过路牌找到地方,任何信息能看懂个大概意思,买东西能通过标签、晓得不同价位,不用担心被宰,能给村里的叔叔婶婶屏蔽手机里的诈骗信息,能给家里记账,去饭店能按喜好点单,识人也有个分寸,懂一些生活道理,知道爱人先爱己....;这些不能都说是读书认字的功劳,但总归是有干系的。
老了就爱回忆,许是爷爷经常跟他说文革那会的事,活久了,经历的事情多,往往人就喜欢记住开心的,忘记不开心的,再苦也苦过来了,日子照样过,活着能喝上一碗热汤也不错。
爷爷小时候经常偷东西,这不光明的事,有被抓包的,也有侥幸躲过的,反正是贼眉鼠眼的活到了七十好几的岁数,现在身体还算健朗,骂人的时候还中气十足。
害,都是过去的事,只要活着,就一定会遇上好事,现在爷爷也是用最诙谐的语调,回忆过去的总总,伤痛不在,有的只是老来谈资,说来说去,都是两三个村里的事,没多大意思。
估摸身边有个爷爷比惨,很长一段时间,孙阳就觉得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吧,差不多的经济、差不多的思想、差不多的环境,养出差不多的人;还是上初中去了镇里,上大学去了城里,才慢慢发觉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差异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