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马夫:开局靖康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葫芦谷马场

张晋忙道:“小的自幼住在马场附近,粗通养马之术。”

“包括那些岐黄之术,也是从父兄那里学来的,略懂一二而已。”

“不敢妄称伯乐华佗。”

忽然有义军士卒赶来汇报。

“鱼腥草有效,大牛醒过来了,气色好了不少。”

“其它敷了鱼腥草的也都有所好转。”

来的也真是巧,这么一汇报,省得他展示了。

王彦也信服了几分。

点头道:“好,很好。”

“官家被俘,国难当头,正需要我等义士倾尽所能。”

“焦计议,你说把这位小兄弟分到哪里好?”

说起太行山八字军,虽然是一支义军。

但他们的首领王彦来自于河北招抚所,挂都统制一职。

朝廷分封,名正言顺,麾下的人也都有职衔。

焦文通是都统制属下的计议官,主管机宜文字,干办公事,差遣使唤。

山寨上下都尊称他一生焦计议。

人事工作也归他管,他说:“咱们刚刚立足太行山,缺马少粮。”

“设立牧监,圈养战马,刻不容缓。”

“我看这件大事只能交给张兄去办。”

“那好,从伤兵中调拨20人,帮助这位小兄弟营造牧监。”

“我这就去安排。”

义军刚成立就打了一场败仗,王彦和几位裨将要做战后总结。

说完就让他们离开了。

焦文通兴致勃勃地牵着张晋的衣袖走出来。

为了让他熟悉环境,先带他绕着山寨上上下下逛了一圈。

八字军的成立日期,就是他穿越而来的那一天,四月初一。

目的很清晰,是为了匡扶宋室。

立寨不到一个月,很多基建工作都没有完成。

前寨搭起来了,后寨还是个空壳子。

张晋看到许多流离失所的乡民前来投奔。

在这里帮八字军搭建营寨,顺便混口饭吃。

路上遇见他们,停下手里活计,恭敬地称呼他们俩大人。

穿过正在施工的后寨,来到一片谷地。

谷地名叫葫芦谷。

像个葫芦一样嵌入太行山东麓,地域宽广,水草丰富。

北侧还有一帘瀑布飞流而下,发出轰隆隆的巨响。

两人站在半山腰上眺望这片谷地。

不用说,这肯定就是八字军的养马场了。

四周也就这一个地方勉强能养马。

焦文通手指葫芦谷:“恭喜张兄,贺喜张兄。”

“从今以后,你就是这牧监的监正了。”

“不是说来了就能当都大提举吗,怎么变监正了?”

焦文通微微愕然,而后哑然失笑。

“来日恢复了大宋江山,以张兄之才,自然是能当都大提举,掌管茶马司的。”

“现如今咱们只是一支孤寡义军,可不敢胡乱册封。”

张晋笑着摆手:“开玩笑的,对了焦兄,王都统为什么分给我20个伤兵?”

葫芦谷连个木桩子都没有,更不要说马厩、马场和洗刷喂养的配套工具了。

这绝不是他一个人能搞定的。

应该给他分配一些人手,结果分来的是一堆伤兵。

焦文通似乎早就猜到了他会这么问:“张兄不要误会,山寨兵力有限。”

“王都统还想趁着官家留在大名府的时候,再搏一搏。”

“看能不能一次功成,把官家救出来,所以只分了20个伤兵给你。”

又是营救赵佶。

有时候张晋很不理解他们的愚忠。

赵宋皇室都烂成那样了,赵佶也彻底丧失了男人骨气。

看着自己老婆女儿被玩弄,也不敢说句话,还救他作甚,让他老死五国城得了。

可是这一路走来。

他渐渐明白了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比如他自己。

他也想做一些大事。

可他除了养马,找不到任何出头的机会。

唯一的机会是扶植赵楗,赵楗死了,只剩个女扮男装的赵仙琅。

他的所作所为,本质上和八字军没有任何区别,打的都是赵宋皇室的主意。

没办法,个体是渺小的,想做大事,就要竖起旗帜,占据大义之名,吸引有志之士归附。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大义,只能是匡扶宋室!

张晋结合自己的情况,几次深思之后,渐渐理解了古人的处境。

而且他们中的某些人,说不定比张晋的野心还要大,想要改朝换代。

但也只是想想,不敢说出来。

多半也做不到。

辞别了焦文通,张晋带着20个伤兵建设牧监。

牧监分为上监和下监。

上监可以理解为优等马场,圈养的一般是5 - 15岁的马。

马儿三岁就能上鞍了,也能配种,但还不够成熟。

观察一两年,看看血统和性状,是当种马好,还是去势当战马好。

过了这个观察期,经过初步训练,大部分送入上监,剩下的老弱病残,送入下监。

张晋让属下先把上监的马厩盖好。

因为根据焦文通透露的信息,八字军过些日子就有新动作。

还想再去大名府救驾一次,肯定需要战马。

分了15个伤兵去山里砍树,搬运木材盖房子,大多是轻伤,倒也不必为他们担心。

剩下的五个伤兵,牵着山寨里的马儿来登记。

张晋搬了个案几,找块平整的石头当板凳。

坐在青草依依的谷地里,手拿狼毫,给马儿登记造册。

写了两个字,发现自己写得太丑,狼毫交给赵仙琅,让她代笔,自己站在一旁传话。

既然设立了牧监,战马肯定要正规管理。

那些伤兵牵马来之前,已经向马主人询问过马的品种和年龄。

牵马来到张晋这里,准备汇报。

结果张晋不等他们开口,就跟代笔的赵仙琅说:“大通马,八岁,母马,蹄子裂了……”

“鄂伦春马,19岁,去势老马,背脊下沉两公分,不太能骑了,登记到下监里吧。”

“百色杂交马,4岁,母马,这南方小短腿儿是怎么跑到北方来的,算了,登记到下监吧。”

“蒙古混血马,5岁,公马,嚯,往我身上扑什么,我知道你是小黑,一边去,别捣乱!”

牵马过来的伤兵都用惊愕的目光望着他。

心想原来谣传是真的,咱们这位监正,不管什么马都一看一个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