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人性困局:韩非子教你博弈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序:法 术 势的博弈

很多人都知道韩非子的大名,也听说过“外儒内法”这个词,可见法家的现实影响很大。而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尽管如此,提到法家,人们仍会觉得那都是治国之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全是这样。法家的商鞅进行的确实是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但韩非子不同。商鞅研究整体框架,韩非子侧重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二人是法家的两个不同学派,韩非子学说也被称为“申韩之术”。

韩非子的思维方式有两点:第一是收集大量的成败案例,第二是进行总结给出对策。这些案例和对策,核心领域是君臣博弈、君子小人博弈等(比如《三守》《备内》谈君臣之间的三种攻守,《八经》《八奸》的君子和小人各自的八种博弈策略),这其实是人际交往中关于对抗、合作的学问,因此更有普适性。

博弈论研究的是互动关系中的对策,寻找双方和多方竞争中的最优策略,本质上是一套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实现最优平衡点(纳什平衡)的博弈策略,而《韩非子》一书的本质就是研究这一博弈领域。

比如,本书从《韩非子》中分析总结出的:低调,是为了博弈中的信息保密;退静,是先发招者对自己的策略规律进行隐蔽,以免被对手预测和利用;暗中查验、密报等术,是信号博弈,建立我方的不确定性而制住多方博弈者;势,是势博弈,按照一个趋势多次叠加必然得到一个优势解。这些都是法、术、势。此外,还涉及君主、贤人、小人三方博弈的规律和技巧等。这些都可以借鉴指导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适用范围大到企业内,小到夫妻间。

博弈论虽然是在20世纪由冯·诺依曼和他的学生纳什开创的学科,但是博弈关系在人类起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韩非子的学说主体就是聚焦这个领域。

举例来说,在韩非子看来,在君臣上下级博弈中,臣子通过拉帮结派,形成的势力是很大的,而国君只有一人,怎么控制他们呢?臣子互相交结,异口同声赞誉谁,谁就上位,而君主靠着个人感受判断,就只有被蒙蔽的份儿。

韩非子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针对这个臣子,你说了什么话,我就看你做成什么样,对了就依法来赏,错了就罚。这是博弈中的“一报还一报”策略(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创立的正义策略),这属于合作进化的策略,即自己是利他的,信任对方的,但对方接下来的任何一次细小的背叛都会遭到报复,从而促使对立双方展开合作。这种博弈策略就是为了达成社交关系中鼓励合作、惩罚剥削的目的。

同时可以看出,韩非子这里说的“法”,不是国家层面的法律,而是社交层面的“约”,服务于社交个体的博弈关系。因此,虽然同属法家,但他和商鞅有很大的区别。

韩非子,在古代被称为韩子,字非,是战国末期的人。在公元前233年(战国结束于公元前221年),韩非子作为韩国贵族,只身出使秦国,试图劝阻秦王政(也就是秦始皇)灭韩。秦王看了韩非子的文章,赞赏道:“寡人恨不能得与此人同游,死而无恨。”韩非子确实为韩国争取到了两三年的时间。

韩非子的思想主宰了“有秦一代”,是秦始皇的冥冥之师,并在其后两千年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韩非子一言而为天下法,传世恒远。

《韩非子》的通行本共计五十五篇,十万多字。本书作为对《韩非子》的一种解读,在内容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把每篇原文分成几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包括原文、我的解读和故事案例讲解。这种解读既依照原文字句,又强调领会、提炼段落逻辑中的含义和智慧。个别原文中存在着语意重叠和骈文铺排的文句,因为重复,我就去掉了,以免它掩盖语意的重点。

第二,《说林》上下两篇和《外储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篇是韩非子学派收集的用于写说理文的小故事,都属于游说用的资料故事,它们没有明确的主题,所以删去了这六篇。但其中有个别故事与韩非子的主旨相关,我把它改引到其他篇章中作为案例(书中做了备注)。《喻老》《解老》是韩非子解读老子的篇章,与主题关系不大,也去掉了。

一些篇章是侧重谈以法治国的(如《亡征》《五蠹》《心度》),还有批评和诘难儒家等学派的(如《显学》《忠孝》《难一》到《难四》《六反》),因为与本书主题关系小,也删去了。留下来的基本都是有实用性的。

此外,在《韩非子》的中后部,有几篇可能是韩非子学派的后学写的,和主体篇章意思重复,就没有取。其中,《安危》《人主》谈的是君主不防范臣子的可怕后果,《用人》《诡使》《大体》是谈以法治国和赏罚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前面主体篇章已反复谈过的,内容高度重复,且写得比较理论化,所以这五篇就删去了。

还有这种情况,一些篇章中的部分段落也是重复的,比如《奸劫弑臣》中后半部分的大量段落的意思,在其他篇章中已反复强调过,所以删去了。总之,考虑到本书的紧凑性和让读者高效阅读精华之目的,以上说的部分篇章和个别篇章中的重复段落,没有纳入本书。

这样的取舍终究遗憾。在此盼本书出版后,如受各位读者喜爱,我可以将剩余内容整理成册,作为第二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