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障碍的症状
早上心情更糟糕,而随着一天的进行感觉会好些。
水平降低的有:
☉ 睡眠(常常在凌晨苏醒)(1)
☉ 食欲
☉ 精力
☉ 热情
☉ 专注能力
☉ 记忆
☉ 信心
☉ 自尊
☉ 性冲动
☉ 干劲
☉ 乐趣
☉ 耐心
☉ 感情
☉ 希望
☉ 爱
☉ 以及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其他的东西
早上心情更糟糕的情况是抑郁障碍的一个典型“标志”,它是由激素的变化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皮质醇(cortisol)的激素水平会在一天中产生不止一次的波动——凌晨会达到峰值,而后在白天会逐渐降低,到晚上时,血液循环中的皮质醇水平会很低。然而,到了抑郁障碍患者这里,凌晨的峰值消失了。在一些患者身上,我们发现皮质醇水平变化呈现出了一些其他的特征——他们身体中的皮质醇水平实际上在24小时的时间内是有从低到高的倾向的,反正在一天之中没有出现正常的波动。看起来,问题似乎在于这种身体所预期的皮质醇每日常规波动水平的缺失,所以我们在早上起床时会觉得心情更糟糕。这一点,洽洽能证明抑郁障碍其实就是身体上的疾病——皮质醇水平的上升打乱了一个人的生理节律和身体正常的运作,是导致抑郁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见后文中的“休眠”部分)。
其实,患者所感觉到的记忆力的下降只是一个表象,而非真实的状况。实际上,这是由于我们在抑郁发作的时候无法集中精神,因而没有正确地吸纳信息。所以,我们会在事情发生之后回想不起来,因为一开始它就没有被我们存储进大脑的记忆之中。事实上,很多科学的证据显示,一旦人的大脑对某件事形成记忆,它就不会再受到抑郁障碍发作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患上抑郁障碍的人(至少是患上最常见形式的抑郁障碍),也就是患上由压力而起的抑郁障碍的人,差不多恰巧属于一种特定的类型。这种情况准确到我在询问病人的时候都可以跟他们玩个小把戏,在他们告诉我之前就给他们讲出他们性格的特征。一般来说,医生在精神评估中需要对病人的性格进行问询。而我从来就用不着,因为我听到的回答总是一样的。他/她的性格会有下面这些特点:
☉ 道德感
☉ 为人可靠
☉ 勤奋
☉ 强大的良知
☉ 强大的责任感
☉ 有一种先人后己的倾向
☉ 体察入微的敏锐
☉ 受到批评时容易介怀于心
☉ 自尊仰赖于他人的评判
这人就是你家出了大事需要解决时你想找来帮忙的那种人。这种人靠得住,你可以把生命都托付给他/她。是的,这种人通常来说受人爱戴,只是有时候他/她身边的人会把这当成理所当然。得知他/她患上了抑郁障碍的时候,旁人往往都很惊讶。没错,他/她就是你眼中那种最不可能崩溃的人。
然而,如果你从抑郁障碍就是一种身体疾病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就没那么奇怪了。想想看,强令一个性格软弱、满脑子世故或性情懒惰的人去背负一堆压力,他很快就会放弃,所以他永远不会被巨大的压力逼到患上抑郁障碍的地步。而另一方面,一个坚强的人对于压力的反应却会尝试着去克服。毕竟凭借自己的勤勉,他们会把之前遇到的所有挑战都解决了。
于是这一次,他们故态复萌,背负得就越来越多,直到种种症状不可避免地出现为止。而这时候,多数人想到的却是——“先等等,这没道理啊,我已经干得太多了,我都出现(抑郁)症状了!现在差不多到了你们自力更生的时候了,你们得来帮帮忙,而且就你们自己来说,你们总有一天会不得不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事情。”
这样,他们这类人就能悬崖勒马了。但是对于缺乏坚实的自尊而又敏感的人来说,他们一开始努力就较上了劲,停不下来。因为他们害怕看到别人失望的眼神,更害怕对自己失望。于是就一直努力,没完没了地努力下去,直到哪一天“嘭”的一声,“烧断了保险丝”。
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很多人被压力压垮,患上抑郁障碍,就如同一根熔断的保险丝。同样的,这并不是一个隐喻——边缘系统就是一种熔断机制,在它熔断之后,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也没什么用——保险丝一旦熔断,你就是给它加上1000安培的电流,也没法通电。
那就先把电断了吧。
我想让你明白,认为自己很软弱和应该为自己患上抑郁障碍羞耻的想法都是错的。患上了抑郁障碍是因为我们太坚强了,这是属于人中俊杰的苦恼。
以下是一些患者的名单:
☉ 奥列弗·克伦威尔
☉ 亚伯拉罕·林肯
☉ 伊萨克·牛顿
☉ 埃德加·艾伦·坡
☉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 文森特·凡·高
☉ 温斯顿·丘吉尔
☉ 伊夫林·沃
☉ 欧内斯特·海明威
☉ 托尼·汉考克
(1) 有时它们会提升而非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