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当支教老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72/52643372/b_52643372.jpg)
第61章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大殿内,群臣听到嬴政立扶苏为太子时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他们未曾料到,陛下会在此时此刻突然宣布立扶苏公子为太子。
毕竟,在此之前,尽管扶苏公子才德兼备,立储之事却一直未曾明确,加之扶苏公子曾因淳于越之事向陛下求情,因而被贬至边疆。
众臣皆以为扶苏与太子之位日渐遥远,未料陛下竟忽然宣布立扶苏为太子,实令众人意外。
然而,惊讶之余,群臣的心情很快转变为欣喜。
扶苏公子在朝中的声望一直很高,他仁慈宽厚,智慧过人,确实是一位理想的储君人选。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丞相李斯是知道嬴政一定会立扶苏为太子的,所以听到这消息时并没有很惊讶,反而十分平静,接着带头恭贺。
“恭喜太子殿下!”群臣纷纷附和,齐声向扶苏公子道贺。
扶苏公子微笑颔首,以示对众人之意,虽尽力保持平静,然眼中喜悦之光依旧难以隐藏。
此时,嬴政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看着群臣的反应,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诸位卿家,扶苏既已为太子,仍需尔等同心协力,共商国是,以期大秦之繁荣昌盛。”嬴政语气和缓,目光中透露出对群臣的期望。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回应,纷纷表示愿意竭尽全力辅佐太子,为大秦效力。
随后,嬴政下令设宴庆祝,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文武百官依次向扶苏公子敬酒,以示祝贺与敬意。
扶苏公子一一回礼,与群臣共饮,此时的他,已不再是单纯的皇子,而是肩负着国家未来的皇太子。
随着宴会的进行,大殿内欢声笑语,气氛和谐。
扶苏公子在群臣的簇拥下,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他的每一个举止都透露出未来君主的威仪与风范。
宴席间,嬴政起身,手持酒杯,面向群臣,声音洪亮地说:“今日立扶苏为太子,乃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望扶苏能不负众望,勤勉国事,以继朕之志,传国之千秋。”
扶苏公子闻言,立即离座跪拜,庄重地回应:“儿臣扶苏,定当铭记父皇教诲,勤勉不辍,为国家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群臣见此,无不感动,纷纷跪地,齐声高呼:“愿追随陛下、太子殿下,共创大秦辉煌!”
……
次日,晨光初照,嬴政召集文武百官于咸阳宫前广场,举行盛大的昭告仪式。
广场之上,旌旗招展,鼓乐齐鸣,一派庄重肃穆之气。
嬴政身着衮冕,登上高台,群臣排列两侧,万人攒动,皆俯首聆听。
嬴政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坚定而洪亮地宣布:“朕今日昭告天下,立扶苏为皇太子,以继朕之基业,承续大秦之千秋伟业。”
话音刚落,广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群臣再次跪拜,山呼万岁,表达对嬴政决定的拥护和对扶苏太子的敬意。
诏书随即颁发,由御史大夫率领,分赴各地,将立太子的喜讯传遍天下。
诏书中写道:“朕以渺小之身,承继先祖之业,夙夜忧勤,恐负天下。
今幸得贤子扶苏,才德兼备,仁慈宽厚,足以承担国家重任。
特立扶苏为皇太子,以期大秦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各地官员纷纷上表祝贺,百姓们也纷纷庆祝,认为大秦有了扶苏太子,国家未来可期。
咸阳城。
一处隐秘的府邸中,气氛紧张而沉重。这里是六国余孽的秘密聚集地,他们一直潜伏在咸阳,暗中策划着复古的阴谋,企图推翻大秦的统治。
当日,这些余孽中也有一人混入观礼的人群中,亲眼目睹了嬴政昭告天下立扶苏为太子的盛况。
他归来后,面色苍白,神情慌恐,匆匆入府,直趋密室。
密室之中,六国旧贵族、遗臣们早已等候多时。见他如此慌张,众人皆惊,纷询其故。
那余孽深吸一口气,尽力平复情绪,然后才开口说道:“诸位,大事不妙。今日嬴政在咸阳宫前广场昭告天下,立扶苏为皇太子。
扶苏素有仁名,才德兼备,深得民心。此子若继位,吾等复国之业,恐难上加难。”
此言一出,密室之内,一时寂然,众人面上皆现惊愕之色。
“这是怎么回事?嬴政父子不是被子房的计谋给离间了吗?嬴政不是将扶苏贬至边疆了吗?如何嬴政忽尔立扶苏为太子了?”
六国遗民中的一个人,身着素衣,面容清瘦,眼中闪烁着疑惑之光。
他站起身来,沉声说道:“诸位,嬴政与扶苏之间的关系,外界一直传言不合,为何会突然转变得如此之快?这中间必有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我怀疑,这或许是嬴政的权谋之一,用以稳定朝局,或者是扶苏在边疆有何特殊表现,使得嬴政改变了主意。”
密室中的沉默持续了良久,最终被一位年长的名为魏无疾遗臣打破:“此事必有蹊跷,嬴政此举,显然非同小可。我们必须查明真相,重新审视我们的计划。”
余孽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其中一人提议:“或许,我们应该派人深入宫中,探听更多消息,了解嬴为何会突然立扶苏为太子。”
另一人则担忧:“宫中耳目众多,此行凶险异常。万一暴露,恐有灭门之祸。”
魏无疾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诸位,此事确实凶险,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我有一计,或许可以一试。我们之中,有一位故人,曾在宫中任职,对宫中事务颇为了解。
虽然他已隐退多年,但若是能够说服他出山,利用他的人脉和经验,或许能够探得一二。”
众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素衣遗民问道:“此人可靠吗?若是他已经归隐多年,是否会愿意再卷入这场风波?”
魏无疾回答:“此人忠诚可靠,虽然归隐,但心中对六国的忠诚未曾改变。只要我们晓以大义,他应当会答应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