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掌中宝(202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单元 望舌

一、舌诊的原理与方法

(一)舌诊的原理

1.脏腑经络联系于舌。

2.脏腑病变反映于舌。

3.气血津液充养于舌。

(二)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1.舌诊方法 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头略扬起,尽量张口,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尖略向下,舌面平展,使舌体充分暴露。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2.注意事项

(1)光线的影响: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

(2)饮食或药品的影响:染苔。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牙床不规整,可以使舌边留有齿痕;睡觉时张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干燥等。

(4)伸舌姿势的影响:伸舌时舌体蜷缩,或过分用力,或伸舌时间过长,会影响舌体血液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导致舌苔紧凑变样,或舌苔干湿度发生变化。

二、正常舌象

舌质荣润,舌色淡红,大小适中,舌体柔软灵活自如;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其下有根。正常舌象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三、望舌质

(一)舌神

1.荣舌 舌质滋润、红活鲜明,舌体运动自如。常见于健康人;病吉。

2.枯舌 舌质干枯死板、色泽晦暗无光,毫无生气,运动失灵。气血衰败;病凶。

(二)舌色

1.淡红舌 舌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多见于正常人,说明气血调和。病轻。

2.淡白舌 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主气血两虚、阳虚。

(1)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

(2)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属阳虚水湿内停。

3.枯白舌 舌色白,几无血色。主脱血夺气,病情危重。

4.红舌 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舌两边。主实热、阴虚。

(1)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外感风热表证初起。

(2)舌体不小,色鲜红:实热证。

(3)舌尖红:心火上炎。

(4)舌两边红:肝经有热。

(5)舌体小,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虚热证。

5.绛舌 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主热盛、阴虚火旺。

(1)舌绛有苔: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2)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6.青紫舌 主血行不畅(热极、寒极、血瘀、酒毒)。

(1)全舌青紫:全舌青紫色,或局部青紫斑点。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

(2)淡紫舌:淡而泛现青紫。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致寒凝血瘀。

(3)紫红舌:红而泛现紫色。若干枯少津,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

(4)绛紫舌:绛而泛现紫色。若干枯少津,为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5)斑点舌: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多属瘀血阻滞于局部。

(三)舌形

1.老舌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主实证。

2.嫩舌 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主虚证。

3.胖舌 舌体较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1)舌淡胖嫩(阴证):脾肾阳虚。

(2)舌红胖大: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3)舌红绛肿胀: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4)先天性舌血管瘤:无全身辨证意义。

4.瘦舌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主气血阴液不足。

(1)舌体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

(2)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

(1)舌红而生芒刺:气分热盛。

(2)舌红而点刺色鲜红: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

(3)舌红而点刺色绛紫:热入营血,气血壅滞。

(4)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

(5)舌边生点刺:肝胆火盛。

(5)舌中生点刺:胃肠热盛。

6.裂纹舌

(1)舌红绛而有裂纹: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2)舌淡白而有裂纹:血虚不润。

(3)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脾虚湿侵。

(4)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为先天性舌裂。

7.齿痕舌

(1)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2)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脾虚或气虚。

(3)舌红而肿胀满口,舌边有齿痕:湿热痰浊壅滞。

(4)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边有轻微齿痕:先天性齿痕舌。

(四)舌态

1.痿软舌 主伤阴,或气血俱虚。

(1)舌痿软,淡白无华:气血俱虚。

(2)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3)久病舌绛少苔或无苔而痿软:多见于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2.强硬舌 主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1)舌强硬,色红绛少津:邪热炽盛。

(2)舌强硬,胖大兼厚腻苔:风痰阻络。

(3)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中风先兆。

3.歪斜舌 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多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颤动舌 主肝风内动(热盛、阳亢、阴亏、血虚)。

(1)久病舌淡白,颤动:血虚动风。

(2)新病舌绛,颤动:热极生风。

(3)舌红少津,颤动:阴虚动风。

(4)酒毒内蕴:可见舌体颤动。

5.吐弄舌 主心脾有热。

(1)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2)弄舌:热甚动风先兆。

(3)吐弄舌:可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6.短缩舌 主寒凝筋脉,气血俱虚,热极伤津,痰浊内阻。

(1)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寒凝筋脉。

(2)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多属气血俱虚。

(3)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多属痰浊内蕴。

(4)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盛伤津。

四、望舌苔

(一)苔质

1.薄、厚苔 反映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

(1)薄苔:正常舌苔。

(2)厚苔:痰湿、食积、里热。

舌苔厚薄变化:①由薄转厚:邪气渐盛,表邪入里,为病进。②由厚转薄: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③骤然消退:正不胜邪,胃气暴绝。

2.润、燥苔 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

(1)润苔:正常舌苔。

(2)滑苔:痰饮、湿证、寒证。

(3)燥苔:津液已伤。

(4)糙苔:热盛伤津之重证。

舌苔润燥变化:①由润变燥: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②由燥变润: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3.腻、腐苔 反映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1)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所致。

1)苔薄腻:食积,脾虚湿困。

2)苔白腻而滑:痰浊,寒湿内阻。

3)黄腻苔:脾胃湿热。

4)苔黄而厚腻:食积化热。

(2)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若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泛,聚集于舌面而成。

1)腐苔: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

2)脓腐苔: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

3)无根苔: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为病久胃气衰败。

4.剥(落)苔 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

(1)舌红苔剥:阴虚。

(2)舌淡苔剥或类剥:血虚或气血两虚。

(3)镜面舌,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4)舌色㿠白如镜,甚至毫无血色: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5)舌苔部分脱落,未脱处仍有腻苔:正气亏虚,痰浊未化。舌苔前剥,为肺阴不足;舌苔中剥,为胃阴不足;舌苔根剥,为肾阴枯竭。

(6)花剥苔:胃气阴两虚。

5.偏、全苔

(1)全苔:主邪气散漫,湿痰阻滞。

(2)偏苔:舌所分候脏腑有邪气停聚。①偏于舌尖: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②偏于舌根:外邪虽退,胃滞依然。③仅见于舌中:痰饮、食浊停滞中焦。④偏左或偏右:肝胆湿热。

6.真、假苔 辨别疾病的轻重及预后。

(1)真苔:病之初、中期,舌见真苔且厚,为胃气壅实,病较深重;久病见真苔,胃气尚存。

(2)假苔:新病出现假苔,乃邪浊渐聚,病情较轻;久病出现假苔,胃气匮乏,病情危重。

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刮后却见已有薄薄新苔者,是疾病向愈的善候。

(二)苔色

1.白苔 主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

(1)薄白苔

①润:健康人,或风寒表证初起,或里证无明显热邪,或阳虚内寒。

②干:风热表证。

③滑: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2)厚白苔

①腻:湿浊内停,或痰饮、食积。

②积粉:外感秽浊,热毒内盛(瘟疫或内痈)。

③燥裂:燥热伤津。

2.黄苔 主热证、里证。

(1)薄黄苔: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里。

(2)黄滑苔:阳虚寒湿化热,或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

(3)黄燥苔:邪热伤津。

(4)焦黄苔: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5)黄腻苔:湿热、寒痰内蕴,或食积化热。

(6)绛舌,黄白苔:气营两燔。

(7)绛舌,黄润苔:阴虚夹湿,或血热夹湿,或营热湿重,或热初入营。

(8)青舌,黄苔:寒湿内盛(真寒假热)。

3.灰黑苔 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1)白腻灰黑苔:舌面湿润。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2)黄腻灰黑苔:湿热内蕴日久。

(3)苔焦黑干燥,舌干裂起刺:热极津枯。

(4)苔黄黑(霉酱苔):湿浊宿食,积久化热,或湿热夹痰。

五、舌下络脉

1.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

2.血瘀 舌下络脉粗胀、分叉,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瘀血结节等改变。

六、舌象综合分析

(一)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1.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一般无论病之新久,提示病情尚属单纯。

2.舌苔和舌质均出现异常

(1)舌苔与舌质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

(2)舌苔和舌质变化不一致:多提示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此时结合二者的病因病机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1.辨别病位深浅。

2.区别病邪性质。

3.判断邪正盛衰。

4.推断病势进退。

5.估计病情预后。